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
2020年伊始,人们期盼的风调雨顺并没有如约而至,倒是一场恐怖疫情突如其来;原本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日,多少人的生命在这个春天里戛然而止,顷刻间就变成了泪目晚春洒江城的“忌节”。
从手足无措的慌乱到有条不紊的平静,人们在恐惧、痛苦与无助中学会了无奈的释然,且过且坚强。“生命脆弱”从今以后不再是华丽美文中一句悲楚唯美的空洞修辞,而是活生生现实中不敢直视的惨烈。人与死亡的距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近得可以触手可及抑或擦肩而过……
世界被这个“绝命病毒”彻底并永久性地改变了!
生活中猝不及防的灾难把人拖入了举足无措的尴尬窘境,就连全球最大的艺术活动也不能幸免: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到瑞士的巴塞尔艺术;从圣保罗双年展到迪拜艺术节,无一例外地面临着取消或者延迟的选择……
然而,艺术却仍能在这炼狱般的蛮荒之地以其特有的方式野蛮生长。这一段非常时期,艺术家在工作室做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思考与创作的?后疫情期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笔者带您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深入了解在这个非常时期艺术家们自我救赎般的生活与创作,分享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用一个个鲜活事例证明:生命不死,艺术永存!
艺术家访谈:徐青峰
徐青峰,现为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秘书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写实画派成员
“脚印”是人类留下的痕迹,待大自然潮起潮落后,将荡然无存。
——徐青峰
《争分夺秒战役情》
《争分夺秒战役情》
Q1:《纽约时报》的统计数据显示,艺术家包括画家、雕塑家和插画家在内的人是疫情期间接触冠状病毒风险最低的人群。该职业的孤独性避免了病毒感染的几率,所以,有人说想避免感染冠状病毒,也许你应该成为一个艺术家;另一方面疾病的全球性传播对经济和艺术市场造成的打击是灾难性的,作为艺术家同样面临经济上的困境。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徐青峰:中国体制下大多艺术家大都有一个单位,美术家大多在美术高校、画院、美术馆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有一份工资,这和西方体制下的艺术家不同。所以疫情不足以影响中国艺术家的生活,反而能够从平常忙碌的节奏中静下来思考一些艺术问题。
《亲临存在》2007
《亲临存在》局部2007
Q2:现年82岁的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从他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的禁闭工作室中,发出了一幅新作品:《田野里的水仙花》,作品还配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标题:“请记住,疫情不能取消春天”。你认为遭受重创的艺术之春何时能到来?
徐青峰:只是艺术市场遭受重创,艺术创作并没有遭受重创。所谓艺术之春,也有艺术市场之春和艺术繁荣之分,不是一回事。古往今来艺术的繁荣都是伴随着国家的强盛,今天的中国正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艺术的繁荣也会随之到来。
《国之卫士》
《国之卫士》局部
Q3:疫情给你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徐青峰:疫情期间我封闭在老家,没有油画工具,只能用家中的毛笔和墨汁,宣纸还是借来的,因为疫情原因美术材料商店不营业,所以只能画水墨了。画什么呢?最有感触的无疑是这疫情中的人物,如:钟南山、李兰娟、解放军战士、医务人员以及为疫情加班赶制防疫服和口罩的工人…..第一幅画的是钟南山院士的肖像,一连画了4幅,均起名为“国之卫士—钟南山”。每天通过微信了解到武汉疫情的近况,每天也被无数人感动着。期间夫人在正月里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通过朋友联系上了武汉某医院的护士,买了口罩和洗手用的消毒水寄了过去。我想全国人民可能都一样,这段时间每天都活在疫情的信息中,担心着感动着。之后又陆续画了李兰娟院士肖像,争分夺秒战疫情(加班赶制防疫服的女工),孔雀开屏(疫情前线的护士)等直接反应疫情的水墨作品。晚上在家追剧,看了一个叫《老农民》的电视剧,反应的是从解放前到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农民的生活变迁,一直演到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民才真正的富起来。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更是有感而发,中国从屈辱的近代史到今天世界经济第二,老百姓过着殷实的日子,甚至减肥已经成了全民的行为。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脑海里就不自觉的想起一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人物,如:蔡元培、鲁迅、邓小平、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于是想起一人就上网查资料,找到素材就开始创作,平均两天一幅,像是进入了创作高峰,期整整两个月没有停歇。是啊,中国人可能借疫情在家,都应该好好想想,今天的成绩真的来之不易。画家用自己的作品弘扬国之卫士,传播正能量,我想这才是目前最当代的艺术。
《国之卫士—屠呦呦像》
《国之卫士—屠呦呦像》局部
Q4:这种流行病使我们失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同时,它也激起了人们关于生与死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对此,你对关于生命与死亡、生活与创作、幸福与痛苦的思考是有哪些认知上的变化?
徐青峰:疫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水彩画家,他是湖北人刘寿祥,他在水彩静物和风景画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身边生命的消失又会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画过一幅油画创作名字叫《天空》,创作动机就是有关人类发展的命题。人类中智商最高的人通过一生的钻研,研究出了农药、塑料、原子弹、氢弹以及病菌。
目前存量已经能够毁灭地球,所以科学与竞争,难道就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吗?我的回答“不是,相反他正在毁灭地球”。我画中女性赤裸躺在沙滩上,双臂展开像是在拥抱大自然,静静的沙滩上只有人类的脚印,待海水涨落后,沙滩上的脚印将完全消失。“脚印“是人类留下的痕迹,待大自然潮起潮落后,将荡然无存。所以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像画中的女人,静静的接受、静静的拥抱。从地球的发展角度看,人类的思考、发展、竞争都毫无意义,甚至会加快人类的灭亡。
《国之卫士—蔡元培像》
《国之卫士—蔡元培像》局部
Q5:你感觉疫情给你的创作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徐青峰:由于疫情使我想起了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贤,我们的文化是一点一点积累到现在。今天战疫情的胜利,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胜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探索,爱好和平已经深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无论风雨飘摇困难重重,中国人都能迎难而上,顽强奋斗度过难关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真理。无论烟雾弥漫障碍重重,中国人都能够坚忍不拔、沉着冷静地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艺术家应该站在国家和人类的角度弘扬正能量。我之前还画过一幅历史题材的作品《血战台儿庄》表现的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明年是建党100周年,今年疫情过后我可能要投入到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在画《血战台儿庄》的时候有过一种创作感受,整个创作过程像是和先烈们一起在战斗,感觉此时自己特别像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人只有一种有意义的创作思路,那就是表达中国精神,比如在这次疫情中涌现出的钟南山。
《国之卫士—袁隆平像之一》
《国之卫士—袁隆平像之一》
《国之卫士—袁隆平像之二》
《国之卫士—袁隆平像之二》局部
《国之卫士—袁隆平像之三》
《国之卫士—钱学森像》
《国之卫士—钱学森像》
《孔雀开屏》
《李兰娟院士像之一》
《李兰娟院士像之一》局部
《李兰娟院士像之二》
《李兰娟院士像之二》局部
《直言者》
《邓小平像》
《钟南山院士像》
《钟南山院士像》局部
《降温》
《降温》局部
《鲁迅像之一》
《鲁迅像之一》局部
《鲁迅像之二》
《鲁迅像之二》局部
《天空》
《血战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