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物》第18期:挂进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山水画长啥样?简直火爆出圈。
以上是小编随意截取微信群的情况,朋友圈更是一片分享链接,很久没有见到微信群和朋友圈如此热闹,大有整个艺术圈沸腾之势~
新闻回顾
画家张志民巨制《中华泰山》亮相2017全国两会
2017“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正式举行。全新改造的新闻发布厅以崭新面貌首次向公众亮相,成为全世界目光关注的焦点。这是新闻发布厅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改造,主题背景画面《中华泰山》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精粹,特邀现当代中国山水画大家--张志民先生精心创作而成,整体画面气势恢宏,浩然正气,祈佑祖国人民国泰民安,饱含画家强烈的爱国情怀。使得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更加庄重典雅大气、充分体现出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
为啥会刷屏呢?
他,对艺术的追求有着高度的独立性。
他,纵观艺术史环顾当下,定位自己的方向和高度。
他,习中国画大美与壮美,内心映照的生命之影涌动不息。
《将军出山》196 x 196cm 1994年作
《泰山赋》170cm×130cm 2012年作
《北山大戏》190×130cm 2012年作
《写意孔府》180 x 97cm 2012年作
《风雨孔府》367 x 144cm 2012年作
●《将军出山》、《承包北山》、《风雨孔府》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全国第十一届美展”、“十艺节全国美展”等重大展览并获奖。
●《夕照图》获“全国中国山水画展”优秀奖;
●《将军出山》获“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大奖,获山东省特等奖;
●《铁道游击队》(合作)入选“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美展”获银奖,并获山东省一等奖;
●《千秋孔府》、《初光先照千帆竞流》《北山后洼》分别入选“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天宫一号”宇宙飞船搭载艺术品遨游;
●《丘壑无言》、《梦游天姥》、《历山诗话》、《中华泰山》等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京西宾馆等收藏。
他,可容身于苍茫的北山,独享时空的交错。
他,亦可远眺孤飞的燕雀,品酌自然的纯美。
《北山云霞》500 x 177cm 2016年作
《北山石仔屿之二》186 x 101cm 2010年作
《北山石仔屿之三》186 x 101cm 2010年作
《齐国长城》186 x 101cm 2010年作
《北山后洼的轰鸣声》186 x 101cm 2010年作
《北山后洼之青春谱》138 x69cm 2011年作
《北山后洼之青春谱三》138 x69cm 2011年作
●“北山后洼”系列是张志民在2010年开始创作的一批作品。
他解释:“北山,顾名思义,就是北方的山。它是个抽象的概念,是我心中的山。相对于南方的山而言,它朴实、厚重,甚至有种沧桑感和苦涩感。”这一简介明了地解释了“北山”的涵义,不仅包含了张志民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而且显示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和理想。
从内容上看,“北山后洼”系列作品的实质是张志民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的体现,揭示了中国当代社会在城市化进程的改造中对大众生活的真实影响。例如,工业化的城市建设打破了原有自然生态的宁静与安详,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纷扰和聒躁,在无情抹杀生活品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代人的记忆,并且相对应的是,再次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重新填充和建构了时代记忆。
由此可见,张志民的“北山后洼”系列作品是其精神诉求的某种演化,它不仅象征着熟悉的日常生活向陌生业态的转变,而且意味着城市在重塑背后的苦楚和无奈。
从人文思考上看,在“北山后洼”系列作品中,往往会出现排列成队的人物,身形伛偻,老态龙钟,更像是一群毕生看护祖国山川的守望者,他们拥挤在狭隘的空间中,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和凝视着这一切的发生。然而,在时代转型和改造的巨大推力面前,他们只能被动选择顺应时代的发展,只能默默接受并融入到这一不可逆转的进程,只能休整和掇拾心中残存的回忆和情怀,进而显得更加弱小和无力。这才是张志民之所以痛彻心扉地“为山河呐喊”的根本原因。
他,用一支如花妙笔,描绘着北山雄壮高贵的灵魂。
他,用一支心灵的妙笔,书写着自己淡泊从容的性格情怀。
《岳飞奉诏班师》纸本指墨100cm×300cm 2018年作
《十里红妆》纸本指墨100cm×258cm 2018年作
《庄周逍遥游》纸本指墨100cm×258cm 2018年作
《黑狮口》纸本指墨100cm×300cm 2018年作
《欲令众山皆响》纸本指墨100cm×300cm 2018年作
《指墨北山》纸本指墨100cm×145cm 2018年作
《指墨千古》纸本指墨100cm×145cm 2018年作
《魏晋遗事》纸本指墨100cm×178cm 2018年作
回望故土(一)纸本指墨100cm×178cm 2018年作
回望故土(二)纸本指墨100cm×178cm 2018年作
回望故土(三)纸本指墨100cm×178cm 2018年作
●近年来,张志民对指墨绘画产生了浓厚兴趣,他重拾指墨画的传统衣钵,体会指间墨迹的变化,并阐释指墨与心象之间的关联,将传统指墨艺术再次延伸和拓展。
赏读张志民的指墨作品,需要带着对笔墨研究的视角来理解其画作中指墨的变化。例如那些由“提、摁、捻、拖、擦”所生成的看似随意的“指法”,实际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在本质上遵循并贴合着中国传统笔墨技法的表现规律,只是由于“传递与表达”媒介由“用笔”变为“用指”,使得画面中呈现出视觉效果特殊的水墨痕迹。
具体分析张志民的指墨作品,其画作中的每一处都淋漓尽致地呈现着他利用指头的厚实与柔软以及指甲的坚硬与锐利所表现出的线条变化与墨迹差异。其中,细品画作中的线条表现,游走生动、流畅,不乏长线与短线之间的叠加交错,直线与曲线之间的疾缓敛放以及重线与轻线之间的相互呼应。
再看墨迹的散布与构成,律动率意,奔放不羁,浓墨重在凸显物象的鲜明特征,淡墨则用于渲染和烘托场景的感情变化,意境油然而生。凡手指划过之处,便随手指的轻重缓急在宣纸上留下了形态各异的墨迹。墨迹透露着指法的变化莫测,而指法则依托墨性来诉说着内心的情感,充分展示了“指法藏墨趣,墨趣生心象”的真正涵义。
画道人道一脉相连
画境心境对照相映
《深山读经图》33cm×66cm 2019年作
《江湖夜雨》33cm×66cm 2019年作
《隔窗云雾》33cm×66cm 2019年作
《广收草木细注鱼虫》33cm×66cm 2019年作
《伴竹独思》33cm×66cm 2019年作
《蒲松龄游北山》40cm×40cm 2019年作
《夕阳山外山》40cm×40cm 2019年作
《天高日丽》40cm×40cm 2019年作
《十里荷塘》40cm×40cm 2019年作
《深山不见人禽兽更祥和》40cm×40cm 2019年作
《慎独》40cm×40cm 2019年作
●小品画是张志民在主题性创作的空闲之余常会选择身心消遣的方式之一,不仅有助于缓解精神上巨大压力,而且对其笔墨趣味的探索也带来了较大裨益。因此,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讲,张志民坚持小品绘画的主要功用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是可以为主题性创作积累更多的有用素材,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甚至是花鸟树石的勾勒皴擦,都会让张志民在构图形式、笔墨探索和理念追求上获得更多新鲜的凭据和启发。即使是非常精简抽象的人物线条,对“以形写神”的创作思想也会起到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张志民在小品画上的勤奋练习、孜孜不倦,不仅有助于更多地拓展和生成创作元素,而且在系统地整理小品画中艺术理念的雏形和凌乱笔法的规律时,对日后的调整经典创作势必会起到有益帮助。
其二、是让张志民获得内心的释放和情感的陶冶,转化为最终自我情感宣泄的有效出口。因为艺术家在小品画的创作中往往会更加主观和自我,抛开主题性创作中的掣肘和约束,绘画过程和表现形式也会更加轻松和自由。因此,张志民在小品画的创作中会更为注重和强调对思想意识的抒写和挥洒,往往那些具有探索性、尝试性和偶然性的“神来之笔”都是从小品绘画中迸发而来。
所以,品读张志民的小品画,首先要品味其平静和谐的心态,其次要感受其笔墨探索的灵动自如,最后从思想状态上领悟艺术创作的真正魅力。这样不仅能直观地感受到张志民作为画家背后更为生活性的一面,而且可以体会到他对绘画艺术的热衷与喜爱,从而真实地走进一位画家的艺术人生。
对生活,对大自然
爱,没有任何虚假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
现为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志民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画院艺术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山东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