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念更迭变幻、样式纷繁多元的当下中国画坛,善在画面形式出新、媒介技法革变者众多,能潜下心志深耕画学、精研传统者寥寥,而选择长时间坚守探索某种艺术风格,更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在具此艺术品性的画家阵营中,青年工笔花鸟画家籍洪达,即是其中的后继者与代表者。
游心于物之初
40*70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坠雪寝心
70*70CM
清代古绢著墨
2022年
自古画学分科与品鉴,翎毛花卉以高古雅逸为上。宋人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逸品”列于三品之上,认为“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耳。”逸格之妙,既在规矩之外,又在法度之中。尤其在宋元已降的花鸟画文脉中,精微与写意,丹青与笔墨,都在院体绘画与文人戏笔的墨花墨禽中不断叠加、融合与承继。而这种源自文心又合于自然的逸格精神,也正是籍洪达在艺术研习与创作之路上笃定追寻的风格境界。
镜水无风
绢本著墨
70*66CM
2021年
局部
祖籍山东聊城的洪达,性情里充盈着齐鲁文化的厚重底蕴。他本科求学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深造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画专业,其师刘万鸣先生的评价甚为精准,称其“观念不偏不邪,谓之中正”,而“作画不急不躁,求静求韵,稳健有余,超乎年龄。”
秋居图纵
140*76CM
纸本著墨
2022年
恰是这种发自心性的中正品质与稳健气息,使他不同于多数同龄画人喜新奇、重营构、善取巧的创作路向,而是深潜于笔墨传统的执著探寻,同时凭着对于写意精神的深透理解,去积淀自身的创作风格与艺术面貌。
掬水月在手
70*40CM
绢本著墨
2022年
正因如此,在洪达的认知中,古人心中的“写意”,是由画中见出画家的文心真意,如其自言“东坡的枯木竹石可以写意,襄阳的云山变灭可以写意,龙眠的鞍马人物也可以写意”,写意也正是工笔画的“法门正脉”所在。
宋人意笔
绢本著墨
70*66CM
2021年
尺素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两体工用拓写”提出“五等”的评判标准“自然、神、妙、精、谨细”,列“自然”为最上,谨细为最末。如何在工细中追寻“自然”的妙谛,一直是洪达的艺术追求。他的画兼具宋画的精谨与元画的松灵,在淡墨晕染和细笔点写中敏感精到地把握着物象的形神。明净、清淡、寂静,往往是洪达画作最典型的风格意境,同时又常略带闲适之意、诙谐之风,在一种“高贵的灰调”中不动声色地呈现自然与心性的品质,如同以竹笛吹奏出明澈婉转的朴素清音。
万福无极
绢本著墨
70*20CM
2020年
洪达有一幅画作就题为“清音”,在这幅《清音》(2019)中,你看那趴伏在葡萄架下的鼬鼠的明澈目光,分明在向世人述说着源于自然生灵的生命故事;《万宝》(2018)中系着红绳的母子猪,以憨态可掬的步履展现着动物界与人类共有的天伦之乐。
清音
心游万仞
25*70cm
绢本著墨
2022年
这种源自传统与自然的轻松,同样在其近作《封侯得禄》(2020)、《长乐永康》(2020)、《精笃八极》(2021)、《掬水月在手》(2022)中都得以精微而松弛的呈现,也让观者有清新之感和会心之笑。这些作品一方面在诉说着生灵万物的生息之理,另一方面更在提示着自然与人世的微妙关系,及其难以分离和区隔的相通之道。
若古若今
81×48CM
绢本著墨
2023年
月曼清游
40*70cm
绢本著墨
2022年
绘画创作之外,洪达还是一位作风踏实的工作者,从恭王府博物馆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其待人接物清勤恳诚,口碑甚佳,同时也在多年的学习和创研中注重理论研究与画学实践的双重研习。
寤寐兴怀
46*24.5CM
绢本著墨
2022年
在理论研究层面,从对《潇湘奇观图》的墨法研究到对唐宋文人意笔山水画的笔墨形式探研,再到小景山水画与全景花鸟画的比较研究,洪达都展现了一位青年学者型画家的可贵品质,和一位画者对于画学经典与画史文脉的理论自觉。
精鹜八极
纸本著墨
165.5*93.5CM
2021年
局部
洪达其名闳阔,其画精微。尺素虽小,却可容万象;清音虽淡,方能解凡忧。素以为绚,在朴素万物中体味生命与造物的丰盈,也是洪达笔下的花鸟造物世界所蕴含的绵长味道。(文/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喜佳居
绢本设色
147*70CM
2021年
局部
荷涧文禽
纸本著墨
147*60CM
2021年
局部
进财图卷
31*216CM
纸本著墨
2022年
瑞雪春寒
纸本著墨
110*50CM
2022年
雾郁嵯峨
绢本著墨
70*66CM
2021年
局部
云水同幽
97*49cm
纸本著墨
2022年
(来源: 珞格美术馆)
画家简介
籍洪达
1986年出生于山东
200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 获硕士学位
2013任职于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2016年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副研究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