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成立至今已近二十个春秋。2004年在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先生倡议并组织实施下,一个集中国画、油画、雕塑等美术门类的综合创研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正式成立。创建之初,王文章院长为美术创作院确立了“正大气象、温柔敦厚、中和为美、时代创新”的建院宗旨,熔铸了精神气格、人生修为、美学品质及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国画院历经“美术创作院”“中国画院”“国画院”,从21世纪初一路走来并日渐兴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科研、艺术教学、艺术创作、文化智库、非遗保护五位一体的学术布局与氛围中,在首任院长郭怡孮先生、第二任院长田黎明先生,以及国画院领导班子及学术委员会带领下,全体艺术家牢记使命、积极进取、传承文脉、开拓创新,将国画院打造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界卓有影响的中国画创研机构。如今,国画院以“双扎根”走进时代深处,以主题性创作拓展表现空间,以论坛平台促进理论思考,以同仁赏评激发艺术语言精进,以艺术实践服务当代中国社会,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立足时代,情系家国,理论与实践双修,艺术与境界并进,以笔当歌,不断谱写新的艺术篇章。
牛克诚《丽崎》中国画
180cm×48cm×8
牛克诚《溪山晴暖》中国画
97cm×180cm 2022年
院展是国画院阶段性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2007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美术创作院承办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院展”首届展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又于2010年、2014年、2018年由国画院承办相继举办第二、三、四届,即将迎来第五届院展。展览以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全体画家为创作主体,并邀请国画院特聘创作研究员及国内创研机构代表性国画家参展,241件(套)作品汇集2023年初春的北京,和光同辉,精彩焕耀,展现出当今中国画的整体创作面貌。
绣帷-180cm×48cm×8--2018年
历届院展的展览主题高度概括了每一届展览的学术追求、题材风格及思想境界,每届院展的精神风范由此在时代长河中留下清晰印迹。首届院展主题“正大气象”以大画面、大视野、大旨趣、大意境体现出艺术家承续绵延千年的绘画传统,吞吐八荒、纵横古今的精神气度,立足发展前进的当代中国,用绘画的艺术方式描绘着当代变化的万千气象;体现出当代中国画家将当下体验与民族文化传统相衔接,将个人感受与民族振兴伟业相联结的艺术良知与使命意识〔1〕。第二届院展主题为“时代心象”,旨在以自身艺术表现反映当代社会进步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精神世界的变化和生活状态的演变,以及当代中国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体现出国画院深深根植本体基础之上的鸿朗博大的审美追求和继承传统、不断探索、笔墨当随时代的创作追求〔2〕。第三届院展的主题“澄怀味象”以静心的境界、清澈的胸怀,体味笔墨“味外之旨”与“明心见性”的审美品格,浸透着每位画家的内心,向着高尚的目标前行,以文史哲为基础,以生活为气象,面朝人生境界,用纯净的心性与笔墨的气韵感怀属于时代的审美理想;以文化自觉和艺术语言的洁净,感受时代强音,领悟中国人的美德与情操,把平凡中的自然与纯净的心灵化作笔墨的品格〔3〕。第四届院展的主题“时代印迹”,说明了改革开放的40年是怎样深刻地影响中国当代美术的面貌和性状,隆隆走过的时代身躯怎样在美术创作领域留下它不可磨灭的印迹,美术创作又怎样参与其中,推波助澜,留下徐徐展开的时代画卷〔4〕。
牛克诚《积翠》中国画
180cm×97cm 2021年
“象”与“时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历届院展主题的核心内容,它以强烈而鲜明的精神性与时代性,塑造出历届院展的内蕴品质与时代风貌。“象”这个中国哲学古老命题,凝练了一种有别于语言的图像式认知与思维,表述着作为对象存在的现实世界具有生命内涵的精神性显现,同时也因其可视性与可感性而进入主体的感知世界成为心中意象。“时代”标示着社会历史发展与当下的时空坐标,它为“象”的呈现铺垫出在时间长轴中的当代底色。“时代”不同“象”亦不同。“时代新象”既体现为新时代我国社会全方位的时代风貌,也体现为这一社会现实映现在艺术家心中所形成的审美意象,以及由此创作产生的画面物象、绘画形态及精神气质。
牛克诚《花开富贵》中国画
209cm×124cm 2019年
二
以党的十八大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即“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民族复兴这一时代主题,聚集起全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举国上下各领域以及民众的生产、生活,社会的事物、场景等都勃发出朝气、昂扬、磅礴的精神气象;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气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和煦春风,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雍容气度。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洋溢于社会生活的丰富景象之中,新场景、新生活、新业态、新景观、新作为、新创造、新伟业,汇聚为时代奋进的恢宏史诗,凝结为诉诸视觉又超乎视觉的精神图式,在主客体交融中升华为艺术家的时代心象,表现为艺术家笔下的中国画新图像及新境界。
艺术家与时代及现实存在的统一性,是感知与创造时代心象的基础。现实社会景象是客观存在,意象是艺术家立足时代感受生活的精神再造。新时代的中国画家把自己的艺术理想及艺术实践融入时代,融入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自觉地担当起为时代讴歌、为人民写照的历史责任。新时代的中国画家是时代精神的敏锐体验者与感受者,与时代同行,走进生活深处,贴近人民情感,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灌注到中国画的画面形象之中,用笔墨图像记录时代发展,彰显时代精神。新时代的社会、人文、民生、科技、生态的多姿多彩,极大地扩展了中国画的题材表现空间,展现出世界的多样性与内心情感的丰富性。锦绣河山、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科技创新、生态文明、人民史诗、中国故事等成为画家笔下的新形象,现实主义体现出永恒的精神魅力。特别是,中国画家以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及项目,融入新时代的历史情怀与现实情感,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体认与感受之中,回应着时代召唤与人民心声,题材、内容、形象、叙事等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了中国画的审美形态,创造出中国画新意象,展现出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中国表情。
牛克诚《嵩峦秀》中国画
180cm×97cm 2021年
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催生了中国画的各种新观念、新技法、新手段、新形式,中国画的语言形态映现着新时代的精神意态。它既体现为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焕发出生命新形态,在人物、山水、花鸟画领域重温传统经典,让中国画的传统话语体系及表现规律在新时代得到重新阐扬,意象造型、笔墨结构、写意精神等中国画的本体内核在新时代实现再生长;萎靡、颓废、酸腐趣味被摈弃,中和、充实、高华、雍容的中华美学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也体现为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与时代场景中陶冶笔墨,鲜活的现场感受、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人民性的情感体验滋润着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海量的视觉资源、智能的图像技术、现代的展陈方式及视觉方式等塑造中国画的新形态;造型、色彩、构成、媒材等方面的探索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边界,提升了中国画的艺术感染力;工笔、彩墨、水墨等语言方式的创新,促进了中国画新图式的建构及语言精神功能的拓展;中国画内部的工笔与意笔之间,中国画与油画、版画等其他绘画之间,以及与雕塑、装置、影像等之间实现跨界融合,在交叉互鉴中实现新发展;借助网络、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力量创新内容生产,提升艺术表现力,增强作品与观众的交互性,呈现出多元的艺术面貌。新时代中国画的语言形态及精神意态还体现为本土文化的向心力,发扬中华美学智慧,汲取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诗性意象等中国画精髓,彰显将本土传统资源进行当代转化的中国式现代性的独特经验,与传统回归的国风、国潮、国韵共同宏扬中国艺术的民族本色。也体现为借鉴世界优秀视觉资源,将各国优秀视觉创造与中国画的心性与意象观照相融合,用中国经验与世界视角展望中国画未来,在全球艺术景观中凸显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为世界美术架上绘画的复兴贡献中国力量。
牛克诚《炳灵辉煌》中国画
240cm×200cm 2021年
牛克诚《丽石叠》中国画
245cm×125cm 2016年
绘画语言是现实景象及时代精神的转述,新时代的新景象与新时代中国画的精神意态构成一种互文关系,前者作为客观存在是中国画家的生存环境与体验对象,或者说中国画家与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彼此相依、共生共长。艺术家的心中意象一方面反映着社会现实新景象,一方面又结晶在中国画的笔墨图式所建构的图像世界之中。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现实、艺术家的心中意象及中国画图式语言三者形成“新象”的统一,新时代中国画由此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建设目标。文化自信是对于自身优秀传统的坚定信念,是文化自强的心理基础与精神支撑。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前身——成立于1954年的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首任所长黄宾虹先生曾提出“浑厚华滋本民族”的文化理念,在20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文化相会交流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西风强劲的世界艺术格局,黄宾虹先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回溯文化历史源头,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动力,以“借古开今”的实践方略及“浑厚华滋”的精神观照,将中国山水画的古典形态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形态。当今,中国画的发展面临全球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挑战,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宏扬中华文化精神尤显重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让传统中国画在新时代阳光雨露中绽放新的生命,这是新时代中国画再出发的图式原点,也是中国画时代新象的精神根源。(文/牛克诚,2023年2月;美术观察)
画家简介
牛克诚,1961年生于辽宁抚顺,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1994至97年间作为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日本国文部省特聘海外艺术家(画家)在日本学习日本画技法并从事绘画创作。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国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术观察》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组委员,人事部、科技部等七部委联合选拔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现代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副会长等。
绘画作品入展“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及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等国家级重要美术展,获“首届中国美术奖”、“重彩画创作学术奖”奖等;学术专著《色彩的中国绘画》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一等奖;出版《牛克诚写意山水》《牛克诚山水画作品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