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时代,学习《艺术概论》,第一章"艺术的起源",讲到远古天蛮地荒的时代,在原始人类早期的艺术创作中,巫术(宗教的雏形)一一就象一个幽灵,或隐或现地渗入到那些仿佛是自然主义的作品中。
当然最早的是那一批岩画。
经历数万年的沧海桑田得以保存至今,中国新疆的沧源岩画,内蒙的阴山岩画和嘉峪关附近发现的黑山岩画都很有代表性;在国外,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画,埃及岩画和罗得西亚岩画等等,也具有相当浓重的宗教色彩。原始人的生殖崇拜、圖腾崇拜、对太阳和各色神衹的崇拜并因此形成的宗教观念和宗教仪式就己成为创作的主题。
这些岩画作品虽然简单,或者粗糙,但大多表达了原始人类对未来美好的追求:希望获得更多的猎物和粮食,希望族群更快地繁衍,希望更少的自然灾害和疾病侵袭一一在原始人看来,各种美好的愿望和善意一一实际上也是对某种平衡与和谐的追求,都必须依靠神祇的保护;而要让上天之神知道人们的愿望和祗祷,只有通过岩画和雕刻去表现去反映,于是就催生了艺术。
当然这是我的推想。其实几万年以前的事情,又没有文字的记载,原始人真正的想法,又有谁说得清楚?
但宗教与艺术的关系却在近两三千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据《中国历代名画录》考证,我国现存最早的两张帛画(那时还沒有发明纸张),战国时代的《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实际描绘的是充满早期道家思想的“升仙图”。而举世闻名的甘肃敦煌号称有三万平米规模的莫高窟壁画,堪称佛教艺术的传世经典,从《须达那太子本生故事图》到《萨埵那太子捨身饲虎图》,那种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善举以及精美的彩绘至今让观者身心震撼、顶礼膜拜。
在这之后若干年,盛世大唐,又出现了创造了白描艺术经典的《八十七神仙卷》的画圣吳道子,疑是江西人氏的画罗汉图卷出名的和尚贯休,之后更有我们津津乐道的老乡八大山人,都创作了一系列充满宗教智慧的作品流传于世。
至今,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宗教题材的艺术创作仍然层出不穷,或者为表达一个哲学观点,或者为养性修身,或者为褒养善举,或者就为了自己心中那一个伊甸园,包括我这几年所画的《十八罗汉》《三十二观音》《十大弟子》《历代高僧》等等佛教题材绘画,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表现自己对理想对美好的追求,何曾不是一种可喜的和谐的“百花齐放”?
当然,这一切也许不可以和那些承载时代主旋律的宏篇巨制相提并论,但在文化多元的今天,同样不可或缺,不可离开人们的生活。同时,这种繁荣的局面,正是我们国家倡导“文化自信”以及“和谐宗教”的一个成果,她包容、淡定,美丽而祥和。
话题又回到前面,与原始人类几乎结伴而来的宗教,也许还将長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作为一种艺术一种信仰或者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存在,皆为和谐。
为此,我们祝愿文化百花园中的这一朵一一宗教艺术之花能够花开四季,五彩缤纷,带给那些善良的人们更多的平安和福祉,更多的愉悦和永恒。(文/周京山,当代艺术学院)
画家简介
周京山,原籍浙江。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南昌画院名誉院长。八大山人纪念馆副理事长。南昌市博物馆名誉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南昌个山园艺术总监。江西省工笔画学会顾问。中国当代画派组委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