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李昕:培养高素质书法人才,写出新时代的精气神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12 10:55:44
听新闻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书法事业繁荣发展根本在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关键在教育。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体系最顶端和最前沿。重视高校书法教育,关系行业发展未来。推动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重视高校书法教育,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课程建设,陶铸新时代书法教育培根铸魂底色

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总要求,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大目标,是书法课程建设的根本价值。书法教育教学传授的不只是小技之得,更是大道之学。要注重发挥学校主阵地、教学主渠道、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文化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党的百年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党历来重视文艺工作,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致信中央美院老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等,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关心。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书法教育工作者要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职责。

文以载道,艺道相贯。文艺关乎精神世界的建构,关乎世道人心。文艺作品具有认知功能、交流功能、愉悦功能,更具有审美功能、教化功能、引领功能。鲁迅先生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根系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是中华文化独特标识,记载着蓬勃充盈的历史进程,书写着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积淀着深层的民族情感归宿。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人文内涵和道德价值。《兰亭序》《祭侄稿》《寒食帖》等莫不如此。1957年,白蕉在《解放日报》撰文,谈到“法书和篆刻是祖国以至东方艺术的特征,我们正因为有这两‘家’而引以自豪,提倡法书艺术和篆刻艺术,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书法教育者要挖掘书法艺术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握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创新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不断激活书法的历史价值。要把书法“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提炼展示出来,以笔墨形象展现中华气度、阐释中华美学,以有骨气、有神采、有内涵的艺术作品回答文化自信的时代课题,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要把书法课程建设成为引导学生思想情感、精神追求、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金课,引导学生把握民族复兴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强化学科建设,打造高素质书法人才守正创新成色

学科建设是增强高校办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根本性工作。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突出学术内涵和实践意蕴,提升丰富规范学科专业知识构成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书法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引领创作导向,引导大众审美,推动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保证。回顾过往,书法艺术身份确立、专业人才培养、学科支撑经历了曲折过程。中国书协的成立以及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展,使书法创作展览、理论研究、教育培训、传播交流蓬勃展开,书法逐渐由从属到独立,由边缘走向中心,由业余转向专业,由专业化迈向学科化。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美院筹办首个本科专业开始,迄今建立起完整高等书法教育体系。专业化人才正成为书坛生力军。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发布,在艺术学门类中设置艺术学以及美术与书法专业学位,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框架为书法提升学术能级、服务文艺事业拓展了空间,指出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要尊重学科建设规律、艺术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要强化横向拓展,夯实专业学位培养的学科支撑,吸收文学、哲学、历史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字学等领域成果,加强综合创造能力培养,古为今用、借古开今,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书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注重纵向提升,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审美原则,提升书法学科主体意识,理论与实践并进,学术与艺术兼优,探索建立符合艺术学门类通则、遵循中国书法发展规律,坚守中国特色、发扬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气派的书法学科体系。

学科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把好技与道、专与博、近与远、知识与能力等关系,不能天马行空“坐而论道”,也不能数典忘祖“离经叛道”。要体现以植根深厚传统为依托、以时代精神为内核、以学术提升和艺术创造为天职、以社会美育为担当的培养理念,把学术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艺术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查阅文献,可看出书法类文献与文字学文献密切相连,宋代之前,很多目录学著作被列入经部小学类。宋代之后,尤其在明代出现诸多书画合并论述的著作,于是诸多书法类文献分列在子部艺术类或曰杂艺类中。经部小学,用于解经,不单是学问之正统,亦视为经世致用之学。子部艺术,文人之余事,学者之长物。虽然分类不同,定位有所变,但载道之志、济世之心始终是书法发展的精神主脉,闳通雅正始终是书法审美的核心追求。晚明书家赵宧光《寒山帚谈》就说,“字有四病:曰拘、曰稚、曰俗、曰野。为法所系谓之拘;为笔所使谓之稚;为墨所使谓之俗;为手所使谓之野。”梳理前人对书法及其创新的认识,有助我们走好当下的路。

高素质书法人才要体现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重视笔墨功力,也要强化道德修养、专业素养、人文涵养。沙孟海先生认为,专业书家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启功先生谈到,每一种艺术绝不是单方面修养所能造成,更不是三天两日所能练成。并说,“我们教书的人哪,职业病,对学生就得负责。”欧阳中石先生倡导“文心书面”理念。沈鹏先生一直强调“书内书外”思想。老一辈书家和书法教育家们的智慧,启发我们正本清源,引导学生走好从艺之路。

强化行业建设,发挥一盘棋行业格局凝心聚力特色

行业是应用人才培养的协同力量。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行业作用尤为关键。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增长,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知识能力、专业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书法人才培养要积极适应,转变学术与艺术疏离、理论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等现象。聚焦专业属性和实践属性,贯通衔接专业建设链、人才发展链、行业创新链,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共建、人才共育的有机学术生态群落。以协同成效推动行业团结奋斗,提高社会创新活力,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助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行业风气和山清水秀的行业生态。

从协会来说,要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完善上下联通、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加强对书家思想引导、组织吸纳、情感沟通。促进书家提高专业水平,推动建设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的艺术评价体系,在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紧盯“做人的工作”政治责任和“出作品出人才”中心环节,改进展览评奖、学术评审、人才选拔等,推动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从行业机构来说,要加大开门力度,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高合作层次,提升支撑水平,主动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从高校来说,要聚焦关键问题、重点环节,形成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校、中小学、社会书法教育一体化协同建设。重视经典典籍、文物馆藏、书法遗存等,激活用好书法资源,服务大局,启迪心智,引领社会风尚。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德树人谱新篇。书法工作者要展现时代担当,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书法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文化自信自强更加绚丽的华章!(文/李昕,文汇APP)

书法家简介

李昕:培养高素质书法人才,写出新时代的精气神

李昕,男,1974年9月出生,汉族,籍贯湖北武汉,全日制大学,工学学士,在职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1996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