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2-20 15:14:51
听新闻

  潘晓东先生是中国知名的油画家,教授,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我追随先生近20年了,与先生有着深厚的师生之情,先生在油画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为人熟知,但先生的国画成就却鲜为人知。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油画是一种舶来品,其登陆中国是十九世纪以来西学东渐的结果,因此,作为一个非本土产生的画种,如何突破其来自其欧洲传统的桎梏,表现出中国油画的独特艺术趣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油画家们追求的目标,在中国油画的本土化的探索上,历来有两种方法最为艺术家和评论家们关注:选择本土的绘画题材与融合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选择本土的绘画题材是诸多国家发展自己的油画艺术的必备方法,自从油画产生以来,各个国家莫不如此,从威尼斯画派到法国油画艺术,从俄罗斯油画到现代主义诸多流派,都是将油画艺术同自己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精神等等结合。中国人走油画道路本来就艰难,既缺乏油画的传统又很难去寻找好的学习对象。很多画家们在学习油画之初,只能依靠些偏色严重和根本看不出笔触和技法的印刷品画册,即使现在的传媒发达使得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师的艺术珍品,但通过印刷品和电脑屏幕所看到的和亲眼目睹的珍品所能产生的影响是大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个油画家都有机会游历欧美,去亲身感受那些油画佳作的。因此如何立足本土,用油画的手段来表现本民族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本民族的油画艺术无疑是正确的道路。当然,作为中国的画家,中国传统绘画也提供了非常多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法,这些方法既是本民族艺术创造的基础,也是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积淀,如果是在一百年前油画传入中国并发展的西学东渐的时代,由于民族自信心的缺乏,很多学者对传统中国绘画抱着否定的态度,更不用谈油画中吸收传统中国绘画的艺术精华,而在现在这个时代学者与艺术家们已经初步转变,中国传统绘画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油画家创新与发展油画的方式之一。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石林3月》2022年 纸本设色 103×69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哈尼女青年》 2022年 纸本设色 103×69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藏族妇女》 2022年 国画 93×69cm

  之所以在看到先生的国画艺术作品的时候,却突然想到油画艺术在中国的艰难发展,原因在于在先生的国画作品上,同时看见了先生油画作品中的很多艺术特征。鲜明的地域特色、墨色与色彩对比力度的把握,笔的运用自如,皴法运用的恰到好处,整体艺术效果及和画家对西北土地的赤热情怀。这些在先生国画作品和油画作品中的特征,无一不反映出先生在油画与国画创作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或许正是这种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同步探索,使得先生在油画的中国民族化道路上独挡一面,同时又在中国画艺术方面独树一帜的原因。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国画《周原果香》2020年 纸本设色 68×68cm)

  毫无疑问,在先生的艺术创作上的很多探索与思考,都与先生的国画艺术创作上的探索互相交融的。国画中的山水画,固然负担有绘画背后的哲学意味,但从艺术形式上却是一种特殊的风景表现方法。国画家们同样也需要从现实的风景与山水当中去抽象出笔法于表象方式,他们也同样需要在画面中表现出这些风景的地域差异,就像我们常常虽津津乐道于山水画的南北宗的艺术表现差别,却从来不会忘记这种差别的现实基础——南北方地域的差异和风景的不同。如果国画过于热衷与笔法技巧这样的东西而忘记这种艺术形式的现实基础,就会走向程式化、死板与僵化。无论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还是“搜尽奇峰打草稿”。实际上都着眼于国画艺术的这一特征。先生的国画和他的油画一样都有这种来自于现实风景的感受和理解。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关中集市-眼镜摊》 2017年 纸本水墨  87×179 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关中集市-秦椒摊1》 2017年 纸本水墨  87×179 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晨牧2》 2017年 纸本水墨  69×138 cm

  先生非常喜欢风景这一题材,而且用各种艺术技巧来描绘自己熟悉的西北风光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是先生成长的土地——艺术家们通常都对自己的家乡风光有着同样的热爱。但是先生不仅仅是用画笔来再现这一风景,更是用心去感受,分享大自然美的心得,那些在先生内心深处的风光:土塬、峻岭、村庄、农田、沙漠、树木、农家小院、骡马牲畜等等。这些来自于先生身边的普通景色,因为先生对自然的关注与捕捉,进入了他的主观世界。当这些景物出现于画面之上时,已经不单纯是自然的再现,它是艺术家与自然融合的产物,凝结着艺术家的取舍,加工与情感,也体现着自然与心灵的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与人性本身的思索。先生喜欢表现的西北风光,虽然画面表现这些平常的西北景色——或许在经过西北的原野的时候,我们就能从车窗外看见这样的景色。但是出现在先生的画笔之下,便赋于景色不一样的情感,这些自然、朴实的画面融入了艺术家的真情实意,令人感受到蕴涵在画面中的魅力和亲切。犹如列维坦用他的画笔去吟唱他所热爱,生活的俄罗斯大地和康斯太布尔用他的画面去描写英国乡间的风景一样,只有这种扎根于本土的风景表现,才能有这样丰富的内涵。这些熟悉的景物无论使用油画的方式还是国画的方法,当它形成于视觉艺术的形式之时,给我们的感悟与思索却是同样的深刻。先生在国画上的题材选择与表现手法和他在油画的题材选择与表现上达到了异曲同工之艺术美。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高原牧羊图》 2017年 纸本水墨  69×138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晨牧2》 2017年 纸本水墨  69×138 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关中小吃-石子馍》 2017年 纸本水墨  87×179 cm.  

  然而,国画毕竟是和油画是大不相同的画种,材料和表现技法的差异赋予了这两个画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相应的,先生在他的国画和油画的创作上,同样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先生在他的油画中是非常重视写实的,当然,这种油画的写实绝不仅仅是现实风景的再想,在他笔下的景物,并非局限于写实再现与具象表现,而是活化了实际景物中的形式与色彩,注入了活力与生命,那些源自于现实景色的元素被画家用色调与色彩的把握和运用加以表现,既没有夸张的色彩与造型的炫耀,也没有故作高深的怪诞与孤僻,而是表现实实在在的朴实与生命。虽然在国画创作上则略有不同,同样是不曾放弃现实的景色的描绘,但国画的艺术技巧毕竟不同于油画,尤其是文人画兴起以来,国画越来越重视其写意与表现的技巧,在脱离了传统工笔的写实再现的框架以后,国画的表现力哲学意味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国画的创作中,先生并没有拘泥于现实的形式与色彩,而是更加的写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看见画家或通过轻快的,运动感的大写意式的笔触表现;或通过细腻的线条来组织,塑造力极强。画家还运用更加明亮和纯净的色彩,整体又富有变化的色调,使得中国画的墨色趣味更为一体化,营造出随画面主题而表现的变化丰富的气氛。毫无疑问,先生在他的国画创作上,及表现出与他油画创作一样的思索与创造,但同时呈现出国画艺术特有的形式与韵味。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高原的歌5》 2017年 纸本水墨  69×138

  先生的国画作品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画风严谨、以独特的艺术表现,艺术风格表现出作品的内涵,朴实的语言来表达他对西北风光的特有感受,其艺术空灵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先生多年来潜心在国画艺术试图将西方油画的写实视觉的魅力与中国画写意风格相结合的创作与探索密不可分的。(文/肖鸥鸣,江西省美术学科中心组组长、江西南昌高等师范学校美术系副主任)  

潘晓东更多作品欣赏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米仓山农家1》 2010年 纸本水墨  68×68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米仓山农家2》 2010年 纸本水墨   68×68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苗寨十月1》  2009年 纸本水墨  68×68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神木社火》纸本设色  97×180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米仓山农家3》 2010年 纸本水墨 68×68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米仓山农家4》 2010年 纸本水墨 68×68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大雁塔下自乐班》 2009年 国画 69cm×70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孙中山肖像 》 2011年 纸本水墨 68×68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 《春日融融》  2016年 纸本水墨 50×50cm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杨家沟》 纸本水墨 97×180cm 2013年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 《雨中扎尕那2》2016年  纸本水墨 68×136cm

画家简介

将油画与国画有机相融,潘晓东尽情挥洒对大西北的赤诚热情

潘晓东,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西京学院教授、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书画学会名誉主席、中国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油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美协艺委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197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留校任教至今。1988年西安美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至2014年任西安美院油画系主任,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

  作品获“西北五省美展”、“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汇展”、文化部“中国艺术大展”优秀奖;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展”等 国内外大展;数百幅作品在《人民日报》《美术》《美术研究》和各类中国大型画集中发表。有《与自然对话》等三十余篇专业学术论文发表。出版个人画册、专著十七本:《名家精品-潘晓东油画风景集》《潘晓东油画作品集》《潘晓东水墨画集》等。国画入编《中国画坛十家》《水墨经典》等画集,2013年国画《陕北初夏》获“高原-高原”第二届中国西部国画年展优秀奖,被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2015年国画《陕北中秋5》获“高原-高原”第五届中国西部国画年展优秀奖。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