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作品的写生与创作:
1、重视写生,在写生中寻找素材,发现意境。在写生过程中要不择手段地来表现,用一切可以记录的方式去记录素材。
2、在写生中抓取最生动的典型形象。
3、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自然是创作的素材,但是没有自己的主观创造,永远不能称之为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去寻找适合表现自己题材的笔墨程式,不断地去磨合深入,使作品在形式和表现方法上不断地进步。(文/李雪松)
李雪松是近年来颇为活跃的花鸟画家,自1998年着手准备本科毕业创作以来,他便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热带植物上,屈指算来已经持续了二十几个年头。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雪松对动物、植物的喜爱由来已久,不仅画而且养,他的画室如同一个规模可观的生物园般充满情趣,总是最令友人们流连之处。只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对热带植物的投入更为明确集中,平均每年都要有几个月深入云南雨林考察,然后带回成摞的手稿、相片,当然也包括可以移植的植物,接着就在他那混杂着花香与鸟毛的画室中埋头创作。
李雪松于画面中描绘的物象在传统花鸟画作品中很少看到。攀延的绿萝、火红的象牙花、红色的曼陀罗,就连竹子也是茂密丛生、纵横交错……这些画作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在已有的艺境之外又开辟一片生气勃发的植物王国。
从他的作品中,观者会获得一种切实的受益,因为视觉的新鲜感不是源自因陈相习的格套,也不是商业市场下浮躁的刺激,而是画家的亲身感受。这种感受是细腻的,但又不同于矫饰呓语。
与丁韶光、陈丹青等人于80年代开创的云南画派、西藏画风不同,李雪松的雨林题材作品虽然描绘的是特定地域的风貌,但并不给人以时空上的距离感,很难归于民族风情一类。
他总是尽可能将“物理”与“画理”融为一体,而不是限定在表面的美与格调,在这一点上,倒可以看出画家与宋代绘画的更多联系。从物象的选择到呈现,不同的人打开不同的境界。线条的疏密穿插,色彩的经营布置,所有的技术手法与自然界的法则相呼应,本身亦形成彼此交织的层次。
传统中国画的重彩形式被用来表现雨林中的植物花卉并不显生硬,因为它就像流淌在叶脉中的汁液一样浓郁,而画家希望观众同他一起去默默注视的正是生之绚丽。
(来源:书画论坛)
李雪松,1975年生于辽宁沈阳。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郭怡孮花鸟画创作高研班。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花鸟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中国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作品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