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这样一名剑客,他隐迹十年潜心磨剑,此剑刃白如霜,削铁如泥,是一把锋利无比却未露锋芒的藏剑。十年后,宝剑终见天日,虽不及倚天般绝世无双,但驰骋江湖无人不为之胆寒。殊不知,十年磨一剑,藏刃今出鞘,而这把剑正是著名书画大师白庚延之子——实力派画家白鹏。
白鹏的作品巧于用形妙趣多生,调度合宜,又不失客观物情,且立意独到。他的国画作品造型夸张而有度,设色雅致庄重,在古韵中传达出时代精神,拓展了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在业内受到广泛关注。
成功路贵在坚持
对于一般人来说,白鹏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书画收藏这个圈子里,他早已闯出了属于自己的江湖。第一次见到白鹏,你很难将他与绘事联系到一起,简单的笑容,随意的谈吐,没有艺术家飘逸的长发,更没有国画师入时的装束,就连他也笑称自己只是一个“种田的农民”。但经过几番寒暄后,我想或许正是这种不经意的生活态度,才让他始终把持着对艺术最原始的渴望。
对于成功而言,才华是捷径,坚持是必由之路。白鹏将自己艺术生涯的起点定义在1990年,那时的他只有22岁,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大三学生,每天与其他同学一样背着画板,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或许白鹏并不是他那个年龄段最具天分的学生,但他却是少数能够在艺术路上坚持下来的人。
易子而教是绘画界的行规,能够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白鹏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恩师何家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白鹏谈到自己老师这样说:“何老师时常告诫我,绘画要从基础入手,注重培养自己的开拓创造性,在画风上不能一味模仿前人风格,而是应该融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形成个人独特的书画面貌。”
相较于白鹏,白庚延的名号显得更为响亮,这位老先生的山水画继承传统,并取西画之长,朴实厚重,气势畅达,自成一家,为天津艺术界旗帜性人物之一。所谓虎父无犬子,在白庚延潜移默化的悉心调教下,白鹏的艺术之路少走了些许弯路。白鹏这样评价父亲:“我的父亲很特别,他在事业上对我放任自流,相比于言传,他更注重身教,他说艺术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
却早誉以期远道,过早的荣誉对于任何人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尤其画家更需要时间的磨砺与积淀,如果过早地学有所成,极可能毁掉他之后的人生。白庚延曾多次提醒白鹏,一定不要过早涉足世俗,倘若能够专心修炼十年,则日后必成大器。
对于父亲的教诲,白鹏始终铭记于心,在自己35岁之前,他没有卖过一幅画,也很少参加书画展,而是将更多的经历放到自我修行上,脚踏实地地锻炼基本功。当看到昔日同窗已在市场上闯出了名堂,年轻的白鹏也曾犹豫过,但如今回首,他终于读懂了父亲的用意。用白鹏自己的话来解释:“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学道路上的作品是不成熟的,如果今天看到自己二十年前的作品流入市场,我一定将它们买回来付之一炬。”
十年磨剑终出鞘
做画家而非画匠
熟悉白鹏作品的朋友都知道,他并没有承袭父亲的笔墨,而是以古典人物为脉络自成一派,并融入个人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极富张力的表现手法,大气致雅,志高意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已经画了十余载人物的白鹏也在不断寻找另一种情感的宣泄。
白鹏早期的作品多以古典人物为题材,而近几年的作品则多表现当代人物情感。白鹏这样解释:“仅靠古典人物画,已经很难将我的情感进一步融入到画作之中,一辈子抒发古人的情思,只能让我成为一个情感的模仿者,那些更具真实性与时代感的作品,才能让自己上升为一个情感的抒发者。”
此外,为了向父亲致敬,白鹏近些年开始涉足山水画,并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在对比白庚延与白鹏的山水画时,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同是出自白氏之手,但却风格迥异,父亲的画现实主义风格比较浓厚,白鹏则更多地将传统与现代构成融会贯通。
白鹏将画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靠惯性作画,他学会了一种语言模式,就用惯性无谓地复制自己的作品,这种人只能称为画匠;另一种则是靠感情作画,并且一直处于思考状态,不断完善、超越自我,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画家。因此,在教导学生的时候,白鹏常常告诫他们要做画家而不是画匠。
却早誉以期远道,这是父亲留给白鹏最重要的一句话,同时也是这位老先生留给所有后人的教诲。假以时日,当我们中的某个人能够真正读懂这句话时,想必他已经抵达了成功的不远处。
白鹏作品欣赏
(来源:书画论坛)
画家简介
白鹏,1968年生,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天津画院专职画家,天津画院艺术交流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创作部主任,天津美术家协会人物画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