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美术师刘波,近年来以极大热情创作了一批歌颂中华现当代优秀人物的水墨肖像画,有科学家、医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学术界、宗教界著名人士,形象传神,鲜明生动,并以诗词形式褒扬人物事迹,受到画主及亲属故旧、弟子传人、专家学者的喜爱。这些诗画佳作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传递东方笔墨之美,是向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本网予以连载。
黄胄先生像 刘波作
人物简介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河北蠡县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在西北军区从事美术工作。历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原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顾问,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有《黄胄作品集》《黄胄谈艺术》等三十余部著作传世。
黄胄先生像赞
刘波
鸿蒙彩幛焕辉光,
开辟画坛有栋梁。
水墨淋漓来速写,
风情生面出新疆。
丹青著意高风范,
素练疏狂自在霜。
赤子解囊为报国,
巍巍广厦看炎黄。
注:北京炎黄艺术馆为先生捐资兴建。
黄胄的生命之光
黄胄12岁随母亲逃难到宝鸡,在惠工中学组织的一次体育比赛中,他获得一面“炎黄之胄”的锦旗。经语文老师讲解后,遂改名为“黄胄”,立志做有为的炎黄子孙。20岁时,他用“黄胄”笔名,第一次在《西安夜报》上发表为鲁迅小说《示众》所作的插图。
黄胄说,有四位画家对他一生产生很大影响,早期是赵望云先生和韩乐然先生,后来是司徒乔先生和徐悲鸿先生。
1942年,黄胄经人介绍,把自己的速写送给西安著名画家赵望云看,受到热情的鼓励。他拜赵望云为师,直到1949年参军,大部分时间住在赵望云家中,亲如父子。赵望云对友人说:“我从未见过像黄胄这样勤奋、有天赋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韩乐然是朝鲜族,早年留学法国。1944年,黄胄陪同他往八百里秦川写生,对黄胄一生的美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人道主义、忧国爱民的情感贯穿了他们师生的一生。
1949年5月,黄胄参加了西北野战军,有机会到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宁夏等地采访写生。新中国土地上翻天覆地的建设热潮,军队和民众中可歌可泣的人物,对他产生极大触动。《西北画报》《西北战士读物》两个杂志每期的美术工作要求他尽快把这些事迹用画笔反映出来,这使他的绘画技术、思想境界得到迅速提高。
黄胄最突出的绘画艺术是画驴,最初是为了搜集生活素材,随着孜孜不倦的探索,达到了精妙入神的境界,成为他最擅长的绘画题材。他的毛驴图,构图多变,形象生动、自然、可爱,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黄胄的创作活动有两个高峰时期,一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先后为人民大会堂等单位创作了巨幅《庆丰收》《载歌行》等作品。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末。他大病初愈,就在医生陪伴下去新疆写生,创作的《叼羊图》《欢腾的草原》《草原逐戏图》等巨构,代表了中国画新成就的巅峰。黄胄一生七次赴疆,“新疆图画”是他极具代表性的艺术符号。
他的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无华。他说:“我的绘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画也慢慢变颜色。”“艺术这东西首要的是有感情,其次才是技法,有感情就可以创作出真情的东西,如果无病呻吟一味追求形式,没有感受,创作出的东西早晚要被历史所淘汰。”
黄胄的业余爱好是鉴赏中国历代字画和家具,他把自己的工资稿费全都投入到收藏。他挽救了元代张舜咨(张师夒)的《古柏黄鹰图》,明代边文进(边景昭)《双鹤翠竹图》(现藏故宫博物院),以及炎黄艺术馆藏品中的唐人写经,戴进、吕纪等历代大师的作品,为祖国保存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黄胄也是一位富有献身精神的艺术事业家,20世纪80年代初,他主持筹建中国画研究院,出任常务副院长。从1986年起,他又倾注了心血筹建起中国第一座民办公助的艺术博物馆——炎黄艺术馆,出任首届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作品1000余件。(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画家简介
刘波,字荷生。原籍山西,1974年生于内蒙古。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艺术史博士学位。导师范曾教授。现供职
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文化部青联副主席。发表学术论文、艺术评论、随笔、诗词联语等计四十余万字。出版个人画集、文集、书法集、译著等著作十余部。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并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
考察和访问国内外百余所博物馆、美术馆、历史遗迹。跟随陈佩秋先生研讨古代特别是宋元绘画鉴定鉴赏,渐入堂奥。对于佛教壁画、造像、棺椁线刻、墓葬壁画等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和积累,致力于中西美术的考察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