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东钱湖西岸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是宁波市“具有国际水准,富有江南韵味”的重大工程。
在宁波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了宁波国际会议中心艺术品创作布置组委会和艺委会,由宁波市文联具体实施,协调联络国内头部艺术家担纲主创,这一项目是迄今宁波市历史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艺术创作工程,目前,这批艺术品已通过评审验收。
文以载道,艺以修身。为此,市文联联合甬派,特推出“展山海气象、品四明文脉——宁波国际会议中心艺术品赏析”专题,以艺术品为载体,强化宁波主题的时空表现力,提升作品的辨识度和时代感,展现宁波市历史之美、山河之美和人文之美,彰显宁波文明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的高度。
创作中的《钱湖春韵》。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不到实地真不知道东钱湖这么美,‘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美誉当之无愧。这次为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创作的大型作品《钱湖春韵》,高5.2米、长22米,突破了我历年来创作尺寸之最。”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茹峰受邀创作的《钱湖春韵》,图式丰富,笔墨灵动,清雅又富有现代感。
2022年年初,茹峰接到宁波市文联的邀请,赴东钱湖采风写生,并参观了营造中的宁波国际会议中心,为定位于国际顶级会议中心综合体的建筑而惊叹,同时也为接到创作大型作品《钱湖春韵》任务而兴奋,他视之为“对自己绘画能力一个很大的挑战”。
《钱湖春韵》局部。
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周边有七十二溪注入。湖面烟波浩渺,福泉山万翠相拥。东钱湖也是文化之湖,有范蠡与西施的美丽传说,王安石、李夷庚等名人水利治理故事,南宋史氏家族的风华遗迹,还有天童禅寺的梵钟悠悠,繁若星辰的渔家灯火。如何来表现东钱湖的韵味呢?
茹峰(中)在东钱湖采风。
当年3月,茹峰再次到东钱湖采风,“春天的东钱湖,碧水清澈,微波荡漾,山水相映,旷幽有序,完全是北宋诗人苏舜钦道描述的‘绿杨白鹭皆自得,远山近水皆有情’那种感觉。”他尤为钟情从院士中心俯瞰,“那一片老房子还保留了很多包浆,带着原来的陈旧感,山清水秀中扑面而来的是江南的古韵。”
《钱湖春韵》局部。
先后三次,茹峰游遍了东钱湖周边的山山水水、名胜古迹,感慨于此地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酝酿出了一个大概的创作思路。“《钱湖春韵》的第一稿,将东钱湖及周边的景色按一定的地理位置进行了有序的安排:天童禅寺、福泉山、陶公岛,绿杨荫里的湖堤与小普陀,浙东第一古街韩岭,隐逸在湖光山色中的院士中心和建设中的国际会议中心,以及远方的宁波城,并将视线通向无尽的大海。”
素描稿。
创作小稿时,他在构图上着意表现了上述内容的场景,“比如福泉山,顺着山势绵延起伏的茶园是特色。一山观湖海,万翠拥福泉。站在山上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茫茫东海和碧波万顷的东钱湖在东西两侧。包括‘福如东海’石,都在画面之中。”茹峰用传统青绿山水的手法,渲染叠色,层层烘托,以表现春日里东钱湖的意韵。
《钱湖春韵》局部。
第一稿的专家意见是:山和树的比例要小一些,强化俯瞰,中景和远景增加山水层次,缩小树石体量,提升视觉角度,增加右侧的湖水延绵。加强福泉山与天童寺、福泉山茶场等景色的串联过渡,将多样化、有辨识度的小景嵌入大景之中,增强人文情怀。
创作中的《钱湖春韵》。
根据专家们的意见,茹峰的第二稿以白描草图的形式表现,加大了东钱湖湖面的体量,并调整相应的树与石,山与水,建筑与舟船的比例关系。“8月1日签约,可以正式开画了,然而酷暑是一大拦路虎,真的上手是在9月。”
茹峰的艺术生长来自江苏、浙江双重绘画传统的积累。他出生于江南文化古城苏州,家门外200米就是明四家中才气逼人又坎坷一生的唐伯虎的故居。初中毕业后考入比邻拙政园的苏州工艺美校,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下,有他在此间画画的记忆。1990年,茹峰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分配至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工作,后调至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担任该院技法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08年调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家,担任山水画工作室主任。在浙派当代山水画坛中,茹峰又作为中青年主力画家受到广泛的关注。
创作中的《钱湖春韵》。
多年来,茹峰以中国画特有的色彩和笔墨体系,古为今用,以自身对历代名画的理解,咀嚼为笔下的新传统,近年来的以“绿水青山”为题材的作品,具有极为精到的传统功力和造景能力。对于巨幅山水作品,他又反复打磨,在寻找内心关照与情感表达方式的不断尝试中,构筑起属于自己的艺术语境。
《钱湖春韵》局部。
谈到如何创作《钱湖春韵》时,茹峰说:“作为布置画要赏心悦目,又是在国际会议中心这样一个公共场所,如此巨幅的作品,青绿可能更胜于传统水墨。”
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样式之一,有大青绿、小青绿、金碧山水、没骨山水之分。其中,大青绿山水代表作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华美辉煌,设色艳丽。小青绿山水则清新秀雅,韵味十足,以王诜的《烟江叠嶂图》为代表。
在《钱湖春韵》中,茹峰运用了明清文人的小青绿画法,将青绿与水墨技法并用,水墨皴染,施以薄彩,色彩柔和含蓄,那是属于江南的雅致。
茹峰在创作中。
“从9月开始进入正稿创作,一个人奋战在工作室的100天,真的很疯狂。”高5.2米、长22米的《钱湖春韵》给茹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太大了!”比如用笔的大小,墨色的变化以及色彩的运用,由于画面太大很难整体观察调整,这需要创作者有一个大的把控能力。
《钱湖春韵》局部。
“我的工作室只能容纳10米长度,《钱湖春韵》因此分成两部分来画。”茹峰做了一面6米高、10米长的墙板,人站到升降机上,发现从左至右画一个山头都铺不开,这个方案被否决了。“裱画师傅出了个主意,模仿晾衣竿上下摇动的工作原理,使我能站在地上,分批画上景、中景、下景。”
属于江南的《钱湖春韵》。
在创作过程中,茹峰一直运用传统三矾九染的方法,通过层层渲染来达到作品的层次。“由于作品的巨大,这种方法耗时费力,但我仍然坚持运用,以达到我构思时的最初意愿。艺术创作总是个遗憾的过程,在最终交稿时,总是会发现有这样或那样不满意的地方。作为完成一件为宁波作为文化窗口的艺术创作作品的任务来说,我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钱湖春韵》浓郁的书卷气和古雅的文人气,一如茹峰希望坚守的澄明心境和寻找山水的有我之境,与古来传统的经典风格有所不同,又与当代各家面貌拉开距离——在笔墨造境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在真山真水中心怀人民。(来源:甬派客户端 陈青)
画家简介
茹峰,1963年生于苏州,199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3年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囯家画院研究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浙江省陆俨少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教授、美术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