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顾黎明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继《门神》系列之后,顾黎明采用新的创作方式创作了《山水赋》。他借荆浩“山水赋”之胸襟,表达其对传统、对人与自然、对东西方文化的感慨与思考。
中国的历代文人都在关注赵孟頫创作的《鹊华秋色图》,《山水赋》题材也正是起源于此。《鹊华秋色图》不仅仅是现实的参照,它更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冥想的寄予。这种图像恰恰表达了中国文化的观看方式与西方存在差异。在顾黎明的认识中,在场性是西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基本上是抽象的东西。而中国的文化恰恰表现了一种诗的、兴的、比的方法,顾黎明正是将这二者相融合,由此创作了《山水赋》。
顾黎明创作《山水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拓的阶段。中国传统拓片还原于真实性,而顾黎明的拓是其基于主观性和方法性,拓石头的痕迹和石头的肌理,更具有触觉性和现实感。
第二个阶段是图像的阶段。顾黎明没有采用长卷或是西方的黄金比例等理想化审美,而是采用具有装饰性、前表性的正方形,通过吸取大色域艺术和概念艺术,将八大的一块石头做成一个仿生影像的东西。
第三个阶段是自我的阶段。顾黎明将其平时用抽象表现方法画的表现性的《山水赋》放在作品的第一个部分。而最长的第四个部分,顾黎明运用构成主义的方式分解、拼贴《芥子园画谱》,他用抽象的韵律来表达整个画面。
(视频来源:哔哩哔哩)
艺术家简介
顾黎明,著名艺术家,中国抽象绘画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他是20世纪80年代抽象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八五新潮”后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进行当代语言转化,延续几十年的“门神”系列及后来的《山水赋》系列,已经成为当代语境下传统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语言转换的经典案例。他以深厚的学养、执著的理念致力于民间年画、敦煌壁画、传统山水艺术图式的艺术研究,建构了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抽象表现绘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