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自觉发展的规律而言,我对书法的发展持不是特别乐观的态度。如果说书法是线条艺术,那么中国书法线条的内涵,随着时代演进反而在衰退。
我看到一条微信,中国不懂书法的人口有13.9亿,言外之意,14亿人中只有1000万的人懂书法,微信作者对此非常悲观,提出了许多改变这种状态的设想。在中国可能有几亿人会用毛笔写字,但对于1000万人懂书法的评估还是太乐观了。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艺术中最高端的门类之一,是不是有1000万人懂得书法艺术?对此我也是不以为然的。
题雨后云林壶拓
我从网上随机截下有关“国展”“兰亭奖”“狂草四人展”等展览帖子后的跟帖,发现90%以上是负面的,批评甚至是持批判态度的。
研究这些跟帖发现,这些发表意见的网友,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喜欢、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但为什么对于当下书法艺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展览作品,会有这么强烈的负面情绪呢?我想这和书法的特殊性、当下书法审美教育普及的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
经过几十年飞速发展,当代书法创作,在流派以及多元多样的创作模式方面,在学术研究与高等书法教育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书法爱好者所能接受的范围。
书法的最高境界、书法的个性表现、书法家对于传统独特的理解与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如果没有较高的书法素养与专业知识、没有相关的审美能力与审美经验,是很难被一般读者看懂和接受的。
现在我们还经常听到“书法乱象”、书法家没有文化等言论。文化的缺失当然也是书法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如果与其他行业或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法协会可能又是相对有文化的,所以书法家的文化缺失问题,其实也是相对的。
我们今天提倡书法进课堂,实际上只是写字课进课堂,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艺术与审美的层面。表面上好像是缺乏师资、教材,其实从根本而言最缺乏的还是书法的审美。
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不是和中小学写字课的开展与否有直接的关系?未必。日本从大正前后就已经有十分规范的中小学书法课程,是不是日本的书法艺术有大的发展了呢?大家只要看到现在日本的书法式微现状,自然会有明确的答案。
如果理念、方式出了偏差,这样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未必利于艺术的发展,当他们长大成人,如果对于书法的认识绝大多数会停留在中小学的知识层面,怎么可能会有正确的、高层次的书法意识形态?
我在一些比较正规、级别很高的场所,还拍下来一组“书法”,这些庸俗的毛笔字,是披着书法艺术的外衣的“江湖书法”,但却有着很高的社会接受度,有着很多的受众。
所以在当下具有这么多书法爱好者、书法读者参与的全媒体时代,怎么提升一般受众的书法审美?怎样改变他们对于专业书法创作的偏见?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书法家、批评家深入思考。(朱培尔)
艺术家简介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多次担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等展览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