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跌宕起伏,大多数传统艺术的命运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就绘画而言,以传神、写意见长的中国画曾经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批判与改造,迫使其与素有的审美规范日渐疏离,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仅仅与西画材质相异的本土画种之一。
时至近年,国画独特的文化价值才被大众重新认识,诗书画印圆融一体的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璀璨的光彩。所谓诗者,当指诗文境界;画者,则为气质根本;书者,应求骨力通厚;印者,自属文脉传承。这样便使得中国绘画不必拘泥于视觉形象的如实。
再现,而是重在强调个人整体修为的自然外化。在当代画家中,习艺之初即以书篆负有盛名的马新林,于不惑之年专习绘事,深得孙其峰、尚涛先生的艺术精髓,书、画、印与鉴藏兼修,且勤于读书、研古、知新,他结合自身的笔墨基础和个性特点,不图虚名,默默耕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常言“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句话对于马新林来说,确实具有非同一般的体悟。马新林祖籍山东省莱西市,1956年10月出生于济南,他虽自幼喜爱绘画,但求学之路却不甚平坦。
马新林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教过书,当过大队书记和县知青办副主任;1989年,已经是高等院校讲师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毅然舍弃原专业,考入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尚涛教授攻读中国画专业、书法篆刻研究方向硕士学位,后来又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等。
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生于齐,长于鲁,问学于中原,求艺于岭南,客居于京华”。丰富的人生阅历不仅磨砺了画家的个人意志,更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生活滋养,恰如白乐天论艺所言:“得天之和,心之术,积为行,发为艺。”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的军旅生涯,给这位自命为“山东汉子”的艺术家骨子里渗进一股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中国画家气质的刚健沉雄之气,他戏称之为“三分野气”,主张“画画既要有大刀阔斧的痛快笔墨以追其气势,又要有娓娓道来的细节描写以求其趣味,两者相辅相成,佳作备矣”。
作为孙其峰先生的入室弟子,马新林主攻花鸟,兼习山水、书篆,其绘画作品工写结合,尤以写意为长;用笔注重墨润层次,着色艳而不燥,构图重布局,饱而不满,造险破险,以求不俗;创作立意求新,小意境中见大乾坤;作画不拘成法,兼收中西画法优长。
在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中,较之于人物画的岁月绵长,山水画的意蕴深远,花鸟画可能负载最轻,但同时也最易流于艳俗。因此,中国古代绘画一直将诗意化与书卷气作为作品格调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
《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马新林的花鸟画创作,正是秉承了五代、北宋以降写生为基础,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优良传统,且深得其师孙其峰先生“不求形似、不离形似、貌离神合、似非而是”画理之三昧,在选材、造型和布局、设色等方面苦心经营,尽雅尽妙。
如他所作梅花系列,或轻寒之妍态、或春风之韵姿,或艳阳之娇容、或晨昏之谐趣,读来无不胸中廓然。其笔下形象结构谨严,洗尽铅华,或淡雅之藤萝、流畅之竹竿,或活泼之兰花、情趣之小鸟,俱活灵活现,神完气足。作品画面平中见奇,奇中求稳,无论作斗方、作条幅、作巨制、作册页,皆俯仰有异态,开合显波澜,张弛有致,各具佳妙。
中国花鸟画对色彩的运用要求极高,须将淡雅的设色与生动的笔墨造型兼顾,以传达自然之神韵。马新林的花鸟设色深得古人之精髓,并且能够厚积薄发、出古入新。其作品涉色无几,以赭、灰、桔黄、桔红等色为多,或辅之墨气冲和,轻扫淡抹,亦润亦熟,亦醇亦厚,观其画作,犹如瑽琤清音贯于耳,清风露华沐于心。
黄宾虹尝谓:“称画家为大家者,得笔法章法,与众不同,入于规矩之中,而超出乎规矩之外,方能得之。”事实上,这既是马新林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同时也是他能够在众多的花鸟画家中脱颖而出的成功因素之一。
国画之妙,莫非笔墨。马新林潜心研习传统,深得古法要诣,加之他自身在书法篆刻方面的优长,其运笔用墨如三军压境,紧锣密鼓,声势不凡。不在繁而在简,不在满而在空,不在虚而在实,不在奇巧而在平正浑沦,真可谓柳暗花明,别开生面。
“线”是组合图像与字符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绘画创造意识和表达内涵的主要媒介。绘画之线重在陈述个性与心境,其面貌丰富而张扬;书法之线则在法度中求变化,其形态相对整饬而内敛。在绘画和书法中这两种线体有奇妙的交叉与统合,故曰:“同源”在线,亦在力。
李树声先生曾把以墨线造型列为孙其峰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他称先生可在方寸之间,将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结构表现得甚为精准。这种功力在马新林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线的认识深透而通达,笔下之线条讲造型,具丰采,有韵味,蕴性情,既与中华文化的古老文脉相贯通,又自觉吸收有西画的某些写实技巧,视野更显开阔,用笔愈加自由,气畅力足,开合有致,实为助其画作蔚然出新之良器。
纵观马新林之画,其之典雅,若“白云初晴,幽鸟相逐”;其之劲健,如“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其之绮丽,仿佛“雾余水畔,红杏在林”;其之旷达,又充满“倒酒既尽,杖藜行歌”的意境,一花一木颇具孙其峰先生画作之风貌,足见为师者之苦心与为徒者之用心。
孙先生有座右铭曰:“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其意指自奉知足,自省知不足,自修不知足。这句话对马新林的影响尤为深远。
他虽然荣获过“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基金”品学兼优一等奖,并获首届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中国书协会员称号等诸多荣誉,但从不自恃聪强,也不随人唯阿,而是以修身为清课,以写生为食粮,尊敬于师长,恭诚于事业,面对着中国当代画坛的纷纭嘈杂毫不动摇,一如既往地担当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守望者,用自己的辛勤耕耘赢得累累硕果。
现实中的淡泊恬静并不等于马新林在艺术上已然怡然自得,他在《寸铁说画》中谈到,“作画用的是心力而非体力,画画到后来就是画学问了。
画家可以性格各异,风格百出:或粗眉大眼,雄浑壮阔;或小家碧玉,精到秀逸;但是读书攒学问,既是对画家一致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终生的要求。”
宾虹老人亦曾言道:“艺术之事,徒用其力而不能用其心,所以有才能者,往往受治于人,即与众工为伍,而不自振拔,不谈道之过也。”
由是观之,马新林君可谓得道者矣。(乃禾)
画家简介
马新林,1956年10月1日出生于济南市,祖籍山东莱西市。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专业,获得由关山月先生亲自颁发的文学硕士学位。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近现当代艺术类藏品定级专家、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李可染画院副院长,荣宝斋画院首聘专家,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