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底,江西瑶里时值深秋、天朗气清,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朱春林老师带领2022级“形象的写实与表现班”同学,来到瑶里古镇,深入生活,开展为期一月的写生采风。
驻足环望,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点缀在浓浓的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走进古镇,曲曲折折的巷弄,斑斑驳驳的青石板路,比比皆是。明清建筑、古窑遗址、革命旧居等古建筑群散布其间,穿行古镇仿佛让人触碰到历史印记的沧桑,闻到人文气息的浓醇。
朱春林老师向大家传达了此次写生的教学期望。他说:我们要勇敢地打破条条框框,在直观感受景物中主动地寻找到具有审美意向的抽象意味,再将自己的想法构成画面。与此同时,关于如何选景的问题,朱老师认为,已达完满之境的风景名胜本身已无法超越,无需画者锦上添花。也容易画成“明信片”,求雅而得俗。建议我们在一些不经意、不被人察觉的地方去寻找自然的诗性画意。最后,朱老师还不忘提醒我们刚到这个陌生环境注意安全,可以结伴同行、彼此互助。
写生之旅由此拉开了序幕。每周一次的讲评,朱老师总能针对性地点出问题,尽可能地根据学生个性化的画面语境本身给予提醒和点拨,由浅入深地让大家意识到绘画规律的重要性。同时每周安排的鉴赏课,朱老师带领同学欣赏诸如高更、塞尚、石涛等中西方大师的经典作品。透过大师作品的表现形式,探讨客观真实与艺术美的关系,以及中西方绘画的异同点,这对个人的写生创作颇有裨益。写生讲评与鉴赏探讨相辅相成,随着教学的层层递进,对外不断更新着同学们的观察方式,对内深化着对绘画本质的认识,学会在大自然中进行选择和取舍,摸索自身的语言,并体会气韵笔性。
在同学们渐入佳境之时,疫情的突如其来,打破了原有的下乡进程。朱老师为了那些未能及时撤离的同学毅然留了下来。在封控期间,他带领大家在室内组织写生肖像,大伙儿轮流做模特,画身边的人。在他的陪伴下,同学们也安下心来团结互助,使这段未知的日子充满极大的平安与温暖。
导师部分写生作品
东埠古桥
50x60cm
朱春林
草垛
50x40cm
朱春林
学员部分写生作品
瑶里东埠
50x60cm
安谨琳
院落
18x24cm
白梅
无茗
30x40cm
崔雨潇
梅岭风光
40x50cm
成舒媛
暖阳
50x50cm
董浩辉
风景写生·灼
18.5x25.5cm
杜贞
礼物
40x50cm
胡莎
守护600年
50x60cm
胡杨静妮
岸上人家
40x50cm
纪唯华
河畔铺石工
60x80cm
姜泽宇
下雪的山村
29x35cm
李晓慧
瑶里古巷
50x70cm
刘玮
古树
60x80cm
马国杰
古镇晨曲
30x40cm
马莉芬
印象瑶里之一
60x70cm
毛程远
悠然南山下
40x50cm
邱颖
秋野
40x60cm
童化
瑶河一角
50x60cm
涂向京
秋日里的老屋
40x50xm
邢雪
冷山
100x50cm
詹祥琛
古镇
50x70cm
张艳红
青菜
20x40cm
张祖杭
卫兵
50x50cm
钟鸣
午后
50x60cm
周丹
写生
30x40cm
朱惠冉
岁月了无痕
60x80cm
朱莉莉
驶向光明的地方
50x60cm
朱吟春
学员总结
此次下乡写生,对我们来说不仅是走出画室,离开了常规的静物和人体的练习,它更是一种重新回归到自然本身的状态,一种激活视觉与内心的探索之旅,藉着对瑶里这个地方思考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写生中无论是光线的骤变亦或是暴雨的悄然突袭等,面对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的下乡环境,实则也是对我们身心的打磨。也因此才能更深刻地贴近塞尚、梵高等大师的观看之道,他们孜孜不倦地在大自然中进行写生和再创造,这背后承载着非凡的意志与狂热,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与自我的重塑。与朱老师一个多月的相处,我们也被他“先锋”式的绘画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不断激发着同学们的绘画热情,这也是油画院一脉相承的“寻源问道”精神之回响。(文字:董浩辉 视频:胡杨静妮)
导师简介
朱春林,1968年生于安徽桐城,1988年毕业于安徽黄梅戏校舞美专业,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