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远在《叙画之源流》中这样阐述“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从某种意义上说,画画兼具文学、艺术、思想、教育等社会功能,创作者也应该兼具精湛的技法、高雅的品位、真挚的情感、虔诚的态度等综合素养,否则,作品很难触及灵魂,引起共鸣,创作者即便穷其一生也只不过俗世画工,平庸画匠。
自魏晋南北朝花鸟画成为独立画种以来,伴随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花鸟画逐渐深入人心,期间产生了边鸾、黄荃、徐熙、赵佶、李迪、钱选、郑思肖、崔白、易元吉、孙隆、林良、吕纪、边景昭、恽寿平等众多花鸟画家。“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徐渭:“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恽寿平:“惟能极似,才能与花传神”……历代画家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也不断滋养着后学,传承创新,开辟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华彩乐章。
放眼中国美术史,每一个时代都有一大批画家,然而,那些一味躬耕于画室的艺术家往往成为无名氏,成为陋儒,反观那些被写入美术史的画家,他们通常是善于表达自己的主张、善于展示自己作品的画家。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创作者的数量也超越了历代上任何一个时代,那么,当代画家如何为自己代言?如何创作出温润人心、启人心智的作品?如何让自己的作品“传得开、留得下”?是千篇一律地快餐式消费、机械化生产?还是入情、入心,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齐白石、李苦禅、潘天寿、关山月等老一代花鸟画家遵循着传统文化的脉络,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为我们诠释出一个个摸得着、看得见的典范,我们当代很多艺术家也正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为此,我们以“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到当代花鸟画家”为时间节点,遴选出一些花鸟作品,通过宣传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供大众品评、借鉴。(桑干)(来源: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