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系列之一
50×50cm
2016
实际上,对于每一个生活当代的中国艺术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两个既定的现状:一是传统艺术基因在当代的延续,二是开放的、正在进行着的中西方现代艺术实验。这两个现状让我们感觉到,一方面有那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滋养着我们的生命,触手可及又满目星光,若置身于繁花似锦的春天里。另一方面,又似乎容易迷失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里,因为艺术的本质要求我们无时无刻不彰显出生命的创造力——寻找属于自己的春天。想来想去,我们也不能逃离这满目星光的春天,因为那是自我存在的依据,倘若没有了这些依据,我们还真是难以确定自己。所以试试变通一下,试试可否使传统艺术在现代绘画语境中再次得到生长,还要试着过滤来自国内国外的现代艺术实验,希望能在相互启发中润泽自己的艺术。但即便如此也得小心一点,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轻盈地驾驭自己的心志,美好的信念,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偏离了自己春天的方向。
西部系列之二
50×50cm
2010
西部系列之三
50×50cm
2011
不过,面对上述情况,孙恺老师在其多年的艺术思考和创作实践中,显示出了她的勇气与从容,逐渐呈现出她自己的艺术春天。事实上在孙恺老师的很多作品中,我更偏爱那些表现西部山川景物的山水系列,因为在这部分作品中,我能明显的感觉到一种有着成熟品格的语言图式——山水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因而,也营造出了一个不同于其他作品的具有独特品格的山水画新境界。
西部系列之四
50×50cm
2013
西部系列之五
50×50cm
2016
选择西部的山川景物作为创作的题材内容,应该说是与孙恺老师多次游历西部山水有着直接的关联,情之所至,才能肃然为画。我们华夏大地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由于地域不同,有着诸多地质上的差异,山川万物也因此而有千般的形状,万般的意境,时时引人入胜。而郭熙也在《林泉高致》中说到:“东南之山多奇秀,天地非为东南私也。东南之地极下,水潦之所归,以漱濯开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浅,其山多奇峰峭壁,而斗出霄汉之外,瀑布千丈,飞落于云霞之表,如华山垂溜,非不千丈也”;“西北之山多浑厚,天地非为西北偏也。西北之地极高,水源之所出,以冈陇臃肿之所埋。故其地厚,其水深,其山多堆阜盘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自古至今,画南北山水者多,画西部山水少,画出品格的就更少了,究其原因,心性使然。孙恺老师心性平静,但骨子里却时有北方人的坚毅和硬朗,并对苍茫雄浑的西部山川有着深深的眷恋,看那些画就如同她本人——画境就是心境,这也是我偏爱她西部山水系列的原因。
西部系列之六
50×50cm
2016
西部系列——高处不胜寒
50×50cm
2012
山水,一方面作为中国画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内容,它就是指山川河流、云霞雾霭、树木丛林、潭溪湖泊等自然场景,如同我们常说的人物和花鸟一样。但另一方面,又不仅仅是指作为题材内容的山水,因为山水不是风景,而是蕴涵着中国人的生命哲思和文化传统的艺术载体,在中国人的心里,有着特殊的位置。再者,现在大家所说的中国画的“材料”,其实并非全指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的材料,而是近似于日本岩彩画的一种绘画材料和表现技法,强调色彩的厚涂薄施和混合搭配。孙老恺老师曾长期从事中国画材料的研究,在材料的性能和使用上建立了许多经验,对“材料”之美甚为敏感,并有着独特的见解。因而,其西部山水系列,也正是在山水与材料的揉变中,试图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图式系统——山水之意与材料之美。
西域流金
40×50cm
2013
西域那一缕祥云
230x190cm
2013
《守望天山》(高250厘米,宽220厘米)是孙恺老师与范高萁2012年创作的作品,比较能代表其在山水与材料方面的探索。从空间布局来看,《守望天山》由近及远分别描绘了在白雪皑皑的天山峡谷间,修建道路的壮观场景。画幅下方是近景,有左右两座高低相连的山头,山体结构严谨有力,如铮铮铁骨般往下方画幅外延申,山头积雪很厚,沿着山形的结构变化而覆盖着岩体。山头与山坳之间,分布着四座大型的高压电线支架,把电能输送到天山的崇山峻岭之间,暗示着中国基础设施的强大和完善。修建道路,是这幅作品的主题部分,虽面积不大但比较显眼,修建道路的工程在灰色调的峡谷地段,大量工程物资堆砌在工地现场,国旗招展,挖土机轰鸣不停,道路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斜势而去,中间被山体阻断,而山体隧道一穿而过,道路似断而连,层次丰富多变。目光逐渐上移,天山雪山那苍茫雄浑的磅礴气势迎面而来,山脉前后相连,左右相错,山势陡峭峻拔,重叠有序。在画幅的上方,远处的雪山横向布置,云雾弥漫山腰,把前面的千山万水和复杂的工程施工场景,收合在一起了。
西域清风
230×210cm
2012
新疆系列之二
40×40cm
2012
《守望天山》相当程度上遵循了北宋山水画的基本样式,在处理整体山势布局的时候,则使用了俯视空间法则——由下而上,由近及远,所有的景物都统一在一个整体的俯视空间框架里。并且,山体的结构造型,在抽象表现的节奏里得到了一个合理的重置,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图式。
新疆系列之三
40×40cm
2012
新疆系列之五
50×40cm
2011
当然,以材料为主的技法表现,是《守望天山》比较引人注目的方面。画面的表现技法,大体上看来单纯而统一,没有什么多余的处理,就是勾线敷色,而勾线是基础,敷色才是重点。山石、道路、天空等几乎是处在一个色系里——既在一个灰白偏暖的色调里寻求变化,这是有着一定实践难度的。同时,斑驳的银箔,分散在白雪皑皑的山脉或山头,增加了山体的厚重感和视觉层次,在灯光的参与下,会有金属的光泽。山水之意与材料之美,在这幅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生命的呼唤
210×180cm
2012
守望天山
220×250cm
孙恺 范高萁
2010
而在孙恺老师另一幅《西域那一缕祥云》(高230厘米,宽190厘米)作品中,山水之意与材料之美也得到了更为出色的体现。此幅的内容只有山,是那高耸入云重重叠叠的山,由近及远,一层推一层,最终推出了画幅之外。基调还是灰白的偏暖的,不过因阳光投射的山体,让这峻峭挺拔的冰冷世界有些许暖意。同时,在白雪皑皑的山脉上,地质层结构纵横交错,呈现出斑驳的纹理,在大面积使用灰白色矿物色的基础上,银箔与金箔并用于斑驳的纹理之中,此处金属的光泽,非常恰当地表现了山头那一抹暖暖的阳光。
阳春待友
阳春山欲动 风暖花先知
茗香亭中溢 静待慧友至
40×60cm
2014
青隐图
行至山巅风作伴
脱离尘世乐千年
45×50cm
2012
山水之意与材料之美,充分体现在《守望天山》、《西域那一缕祥云》这两幅作品中,但实际上在孙恺老师的西部山水系列如《西域清风》、《西域流金》、《生命的呼唤》、《西部系列》以及《新疆系列》等作品,都有这样出色的营造。(李月林,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
明月千秋
136×68cm
2018
清风乐
初心皆无性 境情由心生
苍穹映紫辉 犬乐伴童声
鸿雁飞 云相随
酷夏起清风
高云淡 树影浓
万物皆欢腾
40×60cm
2016
(来源:青绿研究)
画家简介
孙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入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首届重彩画高研班深造。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专家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年鉴理事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美术书法艺委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年至2018年中国工笔画学会培训部部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与研究专项工笔画创作孙恺工作室导师。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君乡书院顾问。
几十年来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获金奖、银奖、铜奖十余次,入选、特邀全国美术展六十余次,出版画集十二部。数百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何香凝美术馆和国内外收藏机构收藏,作品和艺术简历、理论文章曾在《艺术报》、《中国文艺报》、《美术》、《中国画》、《中国书画》、《美术观察》、《美术大观》、《江苏画刊》、《十月》、《中国水墨画》、《文艺报》、《中国书画报》、《羲之书画报》等国家级专业报刊及杂志上多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