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激战后的片刻宁静——著名画家张国平油画《却敌之后》呈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气质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2-14 16:23:32
听新闻

《却敌之后》是张国平主题性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描绘了两个战士在战壕里休整的瞬间。不见硝烟,也不见远处的战场,作品如同一幅近距离的摄影,有限的景深有力地凸显了两位战士的形象,他们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直逼观者的眼前。长时间凝视画面,尤其是环绕战士的壕沟,会让人产生一种进入画中的错觉,有如可以置身其间,在激战之后的片刻宁静中,伴随抽取弹匣的咔嚓声以及子弹摩擦的窸窣声,关注战士的行动,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的体温和呼吸。

激战后的片刻宁静——著名画家张国平油画《却敌之后》呈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气质却敌之后110cm×80cm 1986年

古往今来,表现战争的艺术作品包括视觉艺术作品不计其数,它们往往会设计能够传达宏大意识的构图,比如一字横列两军,直接表现千军万马对垒甚至肉搏的紧张感,乌切诺的《圣罗马诺战役》、大卫的《萨宾妇女》等莫不如此;或者用箭头形构图表现突进与阻塞之间的张力,如李宗津的《飞夺泸定桥》等;电影诞生后,大量的俯拍、远景镜头更将古人文字里的“樯橹灰飞烟灭”作了逼真的视觉呈现。张国平的这幅作品独辟蹊径,不取上述构图方式,而是对战士进行特写,同时再现了以“猫耳洞”为代名词的恶劣战地环境。

这一构图同时也是一个隐喻,对张国平来说,老山前线的那段岁月以及他与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结下的生死情谊,通过这样的构图找到了相当朴实的表达方式,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构图的问题,更是他对那一段亲身经历的追忆。

当然,作品的逼仄构图并不影响张国平对画中战士的激情颂扬。张国平将战士概括为三角形造型。尤其是画面右边的战士,尽管手上缠着的绷带和紧抿的双唇表明他在忍受伤痛的折磨,但他整体姿态呈现出的金字塔形态,却表现出他的坚韧与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逼仄构图造成的将人物拉近的特写效果,反而强化了战士造型的阳刚,一种英雄主义的气质充溢于画面。(来源:当代油画)

画家简介

激战后的片刻宁静——著名画家张国平油画《却敌之后》呈现出别样的英雄主义气质

张国平,1955年出生于重庆市,1972年入伍,副团中校军衔。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井获学士学位。1993年就职于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馆。历任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兼副馆长、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兼馆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艺委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文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代表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油画,入选全国八届美展;获全国第六届人口文化优秀奖;《却敌之后》油画,获全军美展优秀奖;《阳光》油画,获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二等奖。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