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以来,中国绘画又重新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艺事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画的影响力亦与日俱增。我国著名书画家肖素红老师的《肖素红作品精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与大众见面。
《肖素红作品精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是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开教学范本书籍,里面精选了肖素红老师的21幅经典代表作品。肖素红老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他注重立德树人的理念,心系国家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及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文化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为导向,投身在教育事业,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赞扬。
《肖素红作品精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书籍精彩内文欣赏:
肖素红的画兼有功力与修养的鲜明艺术个性
肖素红的绘画创作有鲜明的个性风格 ,这是我读她作品时跳在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不过,提起艺术家创作的个性面貌,需要多说几句。个性,现在已成为当前人们品评画家创作的时髦话语,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个性”又往往成为廉价的标签。
这里所谓的前提条件 ,就是画家个性风格是为了标新立异刻意制作,还是经过艰苦探索,掌握足够的功力和修养,自然流露出来?可惜当前中国画界,画家做风格、做样式的风气盛行。我以为,肖素红作品中显示的独特个性,是她心性、心境的表现,是从她自身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中获得启发逐渐形成的,其中离不开她广阔的国内外艺术视野。一句话,是她艺术功力和修养使然。因此,在她的创作中可以看到她真切的感情,看到她执着顽强的艺术追求,而没有丝毫矫饰造作和自我才智的故意卖弄。
这,在当前国内相当浮躁的艺术氛围中,是尤其值得赞许的。
肖素红在多个艺术院校接受过严格的教育、训练和研修,掌握了娴熟的国画和油画的技能和塑造形体、表现物象结构以及运用笔墨和色彩的技巧。她在西画和中国画的比较中,既看到它们表现语言的差异,更能看到它们之间共同点,她能灵活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强化自己作品语言的表现力。
肖素红主攻国画,她在深入领会和探讨笔墨写意语言的同时,敢于和善于把油画的造型与色彩技巧融合到笔墨之中,大胆发挥绘画的手感性,并使之与媒介的物质感、可触摸性相结合,而又不失传统中国画意象性的审美格调。她的绘画语言从具像写实趋向意象和抽象,也是从民族绘画写意传统与西方抽象绘画中获得的启发。
可贵的是,她的绘画面貌不同于传统的水墨平面化意象和西方的感性或理性抽象,她不是一个纯粹的抽象主义画家,她留恋绘画的写实功夫和物象的体量感、质地感,画面上许多想象和幻象的符号仍然含有某些具像的痕跡和客观物象的暗示,有的画面甚至出现生动的人物形象,但整体画面却呈现出平面空间与立体造型的巧妙结合,与通常我们看到的平面文人画或中西融合体的中国画拉开了距离。
要解释肖素红为什么从具像走向这种意象性抽象的原因,是由于她对绘画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自觉,即对绘画语言现代性的追求。当然,包括中国画在内的现代性道路是广阔的,拥有从多方面拓展的可能性,只要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吸收养分,有深厚传统功力和现代视野,即使运用具像写实语言,仍然会有新的创造可能。只是肖素红感觉到,绘画发展到今天,在写实性叙事功能——“画什么”之外,应该更加解放思想,广开新路,在“怎么画”上狠下功夫,充分发挥绘画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当前中国画界的风气或者过分依赖传统,为笔墨规范所拘束;究其原因,不外乎一味崇拜古人,跪倒在经典大师面前;或者混淆了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机械地以为艺术是客观表皮真实的反映,忽视发挥包括运用幻觉、错觉、幻想、潜意识在内的主观想象力的“再创造”。这两种倾向都在本质上背离了中国传统绘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理。肖素红领会的“中得心源”,就是在深刻理解和领会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抒发内心的真切感情,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以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与提升。肖素红出生在北方,受到北方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启蒙、熏陶,又在南方接受教育、受到许多影响,这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她独特的生活和艺术经历,使她感觉到有一种不确定的“漂浮感”,她甚至把自己的系列抽象艺术探索命名为“大陆漂移说”。
在我看来,这段经历恰恰是为她生活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是她艺术中兼有南北绘画元素形成个性风格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说,人群中贵有北人南像或南人北像,兼有两种文化素质的人多成事业。我想艺术创造也不例外。肖素红兼有北派绘画的“实”(如立体造型的实、可触摸感等)和南派绘画笔墨的雅致柔和,融虚与实、力感与美感于一体,语言丰富,耐人寻味,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受到业界的评赞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肖素红的艺术探索不断在前进中,她的勤奋和自信肯定会使她的未来艺术有更大的空间!(邵大箴)
后物象的绘画性
抽象绘画——这个超越物象之后的绘画,或许就是在当代图像的胁迫中形成的对于绘画创作自身存在价值与意义的一种自省。
至少,后物象绘画开始意识到滤除图像所擅长的形象叙事功能的重要意义;其次,则是将绘画的手感性与媒介的物质感融合为一,从而形成和平薄图像不同的触摸感。
对于前者,不仅需要潜意识的非理性、直觉的超验性来支撑抽象艺术在人们认知对象中的合理性及其独特的价值,而且也发掘了人类在艺术创作活动中超越物象的主体创造潜能。对于后者,实质上揭示的是人手与生俱来的某种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对于物质世界的反射与对象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图像在当代的普世化反而唤醒了人类对于绘画艺术不可被替代的新认知。
肖素红的抽象绘画无疑体现了在电子图像不断胁迫绘画的危机中,她对于绘画自身价值的发掘。
在她的作品里,物象的原始状态被隐蔽,只呈现场景里似是而非的形色关系、结构关系和空间关系,仿佛原始的物象被脑波磁化、然后再被记忆唤醒的那样一种潜在象态。显然,她努力捕捉与再造的正是介于想象与幻觉之间的那样一种主体意识,由此而显现她观物与感物的自主性。
如果说,想象与幻觉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形象思维活动;那么,画家的超越能力,则在于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审美地恢复与构建这种思维过程。肖素红的抽象语言,也就是如此紧密地和她所敏感的媒材联系在一起。
在油画中,她弱化了画面的亮度,使物象处于朦胧与模糊的状态,色彩由此而显得沉暗,她追求的是这种沉暗之中的晦明变幻以及物象边缘可以不断被切换的神秘感。
她作品的绘画性也由此重新获得解放,不论涂写勾线,还是平敷覆盖,那种兴致意趣、舒展伸放、淋漓快慰,也许只有在抽象绘画中可以自由舞蹈。在水墨画中,物象更从自然的空间里得到解脱,画面的形色与现实的距离也显得更加遥远,但这种物象也让人们可以解读到中国山水画图式与城市建筑景观的某种内在联系。
至少,在视觉语言上,画家试图将传统山水画图式与现代城市视觉经验叠合一体的努力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水墨难以预知的渗化奇变、现成品拓印的硬度以及从画面正反两面进行的涂写滴流,也都试图在抽象现实物象的过程中夹入手感性很强的笔触与肌理的绘画性意识。
从中国寒带地区移居上海的肖素红,无疑要在她的生活经历中进行某种变迁。而这种变迁的深刻性,也许超出了她自己当初的想象。我们在她的艺术中解读到的,恰恰是这种文化漂移给她艺术创作带来的一种变革。
从文化的角度,她不仅要经历从寒带文化到海洋文化的蜕变,而且要从相对封闭的地域性文化跨越到极为开放、甚至于殖民文化传统深厚的海派文化。从创作的角度,这种不同文化带来的艺术崇尚与艺术价值已显现出鲜明的差异,她逐渐从绘画的图像叙事转向对于绘画本体的拷问。这种由生活变迁而形成的文化漂移,如此强烈地震撼了她的心灵与情感,她不得不把这种震撼通过抽象艺术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她艺术生命的一种承载。
她把自己的这一系列抽象艺术探索命名为“大陆漂移”,以此来描述和展现这种文化漂移在她的文化个体内所产生的剧烈运动。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移居海上的种种心理反应,体味到了文化差异在她艺术创作中形成的冲撞与重整。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生活变迁与文化漂移又不止于她个体的生存体验,而是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代生活处境与文化遭遇的缩影。
抽象的思想容量已超越了具象的形象体认。肖素红通过后物象艺术所探索的绘画性,让我们触摸到了文化漂移在当代拥有的一种力量。(尚辉 )
肖素红作品
生命演进 180cm×96cm 纸本水墨
漂移进行时 134cm×66cm 纸本水墨
生命演进 180cm×96cm 纸本水墨
生命演进 180cm×96cm 纸本水墨
漂移进行时 134cm×66cm 纸本水墨
漂移进行时 134cm×66cm 纸本水墨
生命演进 180cm×96cm 纸本水墨
生命演进 180cm×96cm 纸本水墨
板块运动 74cm×50cm 纸本水墨
漂移进行时 134cm×66cm 纸本水墨
板块运动 74cm×96cm 纸本水墨
板块运动 74cm×50cm 纸本水墨
板块运动 74cm×50cm 纸本水墨
天地玄黄 240cm×50cm×3 纸本水墨
板块运动 50cm×74cm 纸本水墨
板块运动 50cm×74cm 纸本水墨
大陆漂移系列 No.88 70cm×56cm 纸本水墨
板块运动 136cm×66cm×4 纸本水墨(来源:瀚墨轩HMX)
肖素红
上海美术学院三级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政协书画院艺委会委员
上海市收藏书画院院委
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
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民进中央开明书画院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