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画创作中,画家是作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是创作的主体,没有画家,就没有绘画创作这一艺术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没有绘画作品诞生和绘画鉴赏的开展。所以,我们想要对绘画创作这一艺术生产活动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就要对作为绘画创作主体的画家进行探究。什么是画家?画家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生产的创造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素养,且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天赋的才能,能够独立完成绘画创作过程,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产需要。我从绘画创作的目的、方法以及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整个绘画生产加以研究,试图对整个绘画生产过程予以窥探。
郑光旭在工作室创作
一、绘画的目的
1、表现自然
艺术的体裁与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有一个共性,都是对现实视觉的真实再现。那么,是否因此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真正的艺术大师就是对现实做最精准的复制?
在这里讲一个关于苏联画家约甘松的故事,他和朋友们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时是如此作画的:把烟头、火柴、烟灰扔到餐桌上,通过放大镜,一点一点地用油彩将其复制下来,于是产生了极其逼真的效果,画面中的烟头、火柴和烟灰与真的竟然别无二致。这个小把戏吸引了一些无所事事的小商人,他们把餐桌买了回去,用来拿仆人逗乐,看他们怎样试图擦去这些“静物画”。当然,这只是个笑话而已,但其中无疑也有镜鉴。绘画可以通过某些机械的协助达到逼真的状态,比如放大镜。但是即便这样画,也仍然不够逼真,与实物无法完全一致。颜料替代了自然界的光线,平坦的粗麻布或者纸张替代了无穷的空间,一切都任由画家支配,这些静止的东西此时像现实生活一样变得鲜活生动,变化万千……但是对鲜活自然的完全复制是不可能的,更何况,真的有必要这样做么?这是艺术的目的吗?
郑光旭工作室案头一角
我再来说说照片,它似乎是精准地再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物象。当发明了照相技术后,很多人认为不再需要绘画了,手指一按快门就妥了,画家哪里比得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照相技术越来越完善,甚至现在出现了数码技术,但人们却依然同从前一样需要绘画。
照片复制的总是某个具体的单一的事物,摄影在本质上也如同写生或者素描一样,总是在追求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式的形象反映。但摄影只能传递现实的外部特征,而画家却可以反映它的本质。艺术的任务不在于复制自然,而在于表现自然。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对于雪景的写生创作。在绘画中,雪景因其大面积的冷色系与亮调子的微弱对比,兼及画家同时要持续承受冷酷的写生环境,不掌握大量的写生经验和成熟的观察方法,只是一味地描摹自然是无法短时间内掌握其中奥妙的。因此,在雪景写生过程中,有两样东西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观察方法,二是理解问题的方式,要懂得研究艺术规律。
郑光旭 冬日白桦 布面油彩 90×120厘米 2013 中国美术馆藏
我的作品《冬日白桦》就是带着研究心态完成的一幅写生作品,它描绘的是长白山雪后的景观,阳光洒落,雪与树对比强烈而鲜明,我选择了多条细而深的竖线和较少宽而亮的横线,以对比的方式形成构图,用形态各异和色彩倾向分明的各种树干串联突出主体树干的方向与细节变化。并且我在树干树枝的塑造中使用冷暖、明暗交替的色彩,着重展现出树干之白、雪地之白的微妙关系,使白桦树的枝干在皑皑白雪中犹如音符旋律,在画面中闪烁跳跃,谱成和谐交响。同时,在色调判断上,我把色彩规律融入整体的观察方法之中,雪景以白颜色为基底,在一片白茫茫上形成富有韵味的色彩变化,这不是简单的红色加蓝色就可以达成的,而是要在一种灰色的调性里寻找光色的变化。在写生过程中我注入了个人的真情实感,也加入了一些主观表现的元素,刮刀、画笔等诸多绘画手段皆成为我手中的法宝,最终,画面的主次关系和视觉中心处理等效果达到了创作预期。
同样,我的另一幅作品《雪乡晨曦》表现的也是雪,但是在夕阳西下的一刹那,冰雪环境下大面积的冷色中点缀其间的暖色又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这激发了我的绘画热情。我在写生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的修改比较,包括对色彩关系的调整、点线面的分布等,全程不拘泥于具体物象的细节,真正着眼于绘画要素乃至整体关系的深入。因此,我认为在绘画创作时要清楚自然的本质,优秀的画家可以带着全新的感受透彻反映和表达这一切。
郑光旭 雪乡晨曦 布面油彩 60×80厘米 2021 中国美术馆藏
2、解释自然
所谓艺术的真实,正如雕塑家罗丹所说:“艺术是通过勾勒人的脸部线条,勾勒人的行为举止,勾勒地平线以及晕染天空的色调来展现心灵、传递情感、表达思想的。”因此,画家在创作中一定要深入自然,打开心胸,真实感受,只有摒弃画室中的那个自己,做自然的追随者才能完成优秀的作品。在作品《天堂之门》中,我描绘的是午间强光下新疆吐峪沟的一座建筑。在常规的美术教学中,阳光下的受光部分是暖的而背光部分是冷的,但是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这并不绝对,在中午强光的映照下,亮部与暗部相互间的反色造成了暗部偏暖偏纯的倾向,对比之下亮部反而偏冷。我在写生过程中尊重了自己的视觉感受与研究判断,着重表现了画面整体的色彩关系,严格控制过多细节的涌入,保持色块整体的艺术感染力。画中天空部分在创作伊始被我处理得十分厚重,后来用刮刀进行了简化,着重塑造了门的暗部。整幅画面中大门部分是最具戏剧冲突的重点,我大胆地运用蓝橙这一对互补色进行了尝试,最终的画面整体效果非常和谐。有人认为《天堂之门》的色彩关系不合常理,而我坚守自己的判断,因为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色彩规律,画家唯一要做的就是结合具体写生环境具体分析。我尊重了眼睛,尊重了我的理论研究成果。
画家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崭新的具象世界,一个重新审视的世界,从未得见,抑或似曾相识,由此我们得以丰富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得以思绪生活之种种。画家通过归纳总结日常观察而得的经验,创作出想象的图画,取舍细节,展现所画事物的本质。艺术的概括是无止境的,如同对世界的科学认知一样。真正的艺术作品要以对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为基础。
郑光旭 天堂之门 布面油彩 50×60厘米 2013 中国美术馆藏
二、创作方法
方法,广义上指的是达到某一目的、解决某一具体任务的方式或路径。方法是实际操作或对客观现实的理论掌握总和。艺术领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是艺术作品的创作。既然这一任务是在创作过程中完成的,那么就可以说,艺术方法就是创作方法。
创作工作最终要以创作的方法和原则为先决条件,组成方法的基本准则的总和对创作过程中所有内容、形式、主题、美学等方面的问题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1、创作力与艺术品位
如果创作练习能够帮助未来的艺术家表达出自己对客观现实模型的态度,这样的练习作品也是一种艺术想象。否则,就必然会成为对现实模型工艺性的复制。为了使自己的创作有独特性,仅仅掌握绘画基本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艺术家需要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基本的世界观,使其能够独立而深入地思考。
正是处世态度和世界观决定着画家创作的基本方向,塑造了其艺术创作的特点。艺术家与生活的关系以及他对所描绘形象的评价,可以在其创作的任意一幅画中看到,同时这也决定着他的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家的世界观是在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的创作方法是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美学反映,是在美好理想下对生活的反映。
艺术品位指向画家对生活的美学和形象认知,体现在他的画作当中。美学品位的特殊意义就在于此。如果绘画中没有对画家与周围世界的美学关系的描绘,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因为那样的作品不会打动观众。
艺术品位不是天生的,就像我们的能力,是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他的身体、心理和生活经验的发展而发展。来源于生活的印象,还有对艺术中美的理解都会培养艺术家的艺术品位,并在创作实践中得到发展。
2、绘画技艺
绘画技艺,是创作元素之一。有时候人们会把绘画技艺和能力、才华混为一谈。这当然是正确的,因为艺术能力就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性质,是进行艺术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才华是艺术活动所需的所有能力的完美结合和相互作用,是通过教育获取的,并能够保障艺术创作的高水平。而绘画技艺是对绘画技术、知识、能力的全面掌握。高超的绘画技艺,一方面,表现为画家找到最适合创作素材的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新的表现方式的发现。且由于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因此绘画技艺是绘画能力和才华得以发展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就不可能培养出艺术才华。没有对生活、文化的了解,没有高层次的世界观和品位,单纯的“技术上的”技艺和能力就会失去意义。
绘画技艺是对技术、知识、能力的高水平掌握,在这种情况下,绘画作品中的所有元素——思想内容、形式、色彩等都是高水平的。但即使是具有这样高超的绘画技艺,画家也不能满足于此,而应该时刻追求绘画技艺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在艺术中完美是没有限度的。
面对这种无限的境界,画家需要不断进步绘画技艺去创造艺术的完美,赋予形象以思想和美学内容。这样能够激发观众的美学感受,唤起观众与绘画内容的共鸣。绘画技艺包含很多方面:对于绘画材料与工具的熟练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合理的构图技巧以及色彩规律等。
绘画技艺永远都要从实践出发,通过写生积累经验,持续培养主动观察的自觉性,从而渐次掌握艺术的创作规律,逐步丰润自身的艺术修养。具体实践中,掌握绘画技艺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要懂得绘画是画关系,画到最后是画完整的、清晰的关系,画各物体之间的对比关系。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否会第一时间影响到绘画步骤的科学性,例如在确定色调时,应当第一时间确认各色调之间的对比关系与范围,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工作,虽然过程由手来实现,但指向却是眼睛观察所决定的。我在作品《坊茨小镇美术馆》中以整体画面关系为依据,构图时进行大胆地取舍,将屋内摆放的众多画框重新进行了梳理,画中细节是高度概括、紧紧围绕主体、贯穿节奏分布的。在确定色调的过程中,我始终关注的是大面积色块的色彩倾向与冷暖变化规律,通过整体观察的方法归纳了色块关系,以面入手,层层推进,画面层次组织非常鲜明,这个过程,是用绘画的方式重新审视了对象,对我们所面对的物象进行了提炼与美化。
郑光旭 坊茨小镇美术馆 布面油彩 60×50厘米 2011 中国美术馆藏
掌握了良好的观察方法后,绘画技艺中最直观体现画面效果的是构图与色彩。构图是绘画之根本,优秀的构图决定了画面的成败,堪称坚实的骨骼。而色彩则是油画最重要的特性,包含诸多原理与学问。
谈到构图,应该说首先是从选景开始的。好的风景写生,放眼直取,要第一时间明确天、地、物的关系,安置主体物位于黄金分割点的坐标上。主体物明确主次关系,强化对比,其形方圆相谐,浑厚耐看,富有张力。其次,要注意画面中横线竖线的对比,这种对比是变化的,虽为同类物事,但其表现方式不同,对比的效果也千差万别。构图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好的构图是紧凑而饱满的,而非片段式的插图截取。尤其要注意色块与形体的缓冲,不要毫无掩饰地表达与描绘,要虚实相应。
色彩则更为直观,色彩表达既是写生的目的,又是构图手段。较为明显的就是色彩节奏的串线,另外还有色彩上的连接,例如很多同色相物事的诸多变化连接起画面的节奏,使画面浑然一体地生动起来,形成生动的整体。对于画家来说,既不存在漂亮的颜色,也不存在丑陋的颜色,画家关心的是如何创造出最美丽的色彩关系,只有这些色彩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创造出美来。
除了观察方法、构图、色彩等要素外,绘画的工具材料准备也是绘画技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绘画创作中,画家需要对自己的工具材料和特点、表现手法与技巧等进行深入研究,不断钻研,持续优化画面的表现力。
3、艺术方法决定着整个创作过程
艺术方法和艺术本身都具有独特性。艺术创作的方法和原则取决于艺术作品中客观现实的表现特征,同时,还要考虑到艺术是认知和创作的结合。换句话说,艺术有着形象直觉和抽象逻辑两方面的认知过程。
艺术方法决定着整个创作过程,它的方向性会影响创作过程的各个基本阶段,也会影响艺术家按照客观艺术法则的作用及其在某种艺术形式中的显现特征进行的创作活动。因此,我在此通过创作过程的基本阶段对艺术方法以及基本构图法则进行更加详细的阐释。
在造型艺术的历史中,曾有过多次对采用形式主义、脱离思想内容的构图方式(以抽象的方式布局)的尝试,对几何图形和装饰元素赋予了过多的意义。原来的学院派总是相信可以以一种规则、模式来布局构图,存在着基本的,即普遍的、客观的构图法则,可以一劳永逸,其来源于自然和社会的辩证法则。比如,构图的对比法则就是在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整体法则建立在自然法则之上。
艺术家在构图时,要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的对比关系,根据所要表现的物象形态,采取横竖对比鲜明的构图方式来加以安排,其他的辅助形与辅助线则都在方向上冲着主体形象,突出主体,强化对比,避免重复。另外,色彩的串联也属于构图的重要部分,色彩层次的分明和冷暖关系的节奏交替会使画面中的景色富有律动与音乐性。这些原理在我的作品《春天的白桦》中得到了鲜明体现。这幅画表现的是初春冰封刚刚瓦解的景象,白桦树斑驳的白色在红色、黄色、灰绿色的植被、山坡和土地环绕下,甚是精致、突出。画中大量使用了我常用的紫色,几种深浅不一的紫色既相互连接又相互区分,组成一个综合体,并创造了这幅画的黄紫色调。构图时我强化了画面的横竖对比,细竖线与横粗线的对比形成了舒畅的节奏,树冠上细密的冷暖变幻和节奏转折,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整幅画的构图是建立在自然法则之上的,通过对比法则与整体法则的合理利用形成了形象鲜明的画面关系。
郑光旭 春天的白桦 布面油彩 60×80厘米 2020 中国美术馆藏
三、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画家分阶段塑造特定艺术形象,最终完成整个画作的过程。创作过程在艺术活动中是最复杂的现象,具有多样性特征。《新年歌声》是我的代表作品,也是我2007年春节赴若尔盖草原写生期间创作的系列组画之一。那一年,我与卓玛一家朝夕相处十五天,切身体会到了藏民们的日常生活状态,由此萌发创作热情,后来我多次前往西藏牧区收集素材,写生了诸多酷寒又神圣的藏区冬季美景,也搜集绘制了大量当地藏民形象的草图。
在“新年歌声”系列作品中,我表现的是人物众多的场景。白雪皑皑的雪原,在地平线处与冰冷的苍穹相互交融,在白色笼罩的世界中,前景人物更加突出醒目。这一系列创作是建立在写生基础之上的,然后进行了素材加工,修改了其中一些人物的姿势与动态,增加了新的人物形象,色彩也更为明亮、和谐,这从我的草图小稿中可初探一二。
郑光旭 新年歌声创作稿 布面油彩 22.6×29.5厘米 2007
我在该系列作品中营造出一个和谐美满的节日气氛,女主人在新年放声歌唱,人物形象塑造质朴生动,服饰与冰雪世界的颜色形成冷暖对比,鲜明地凸显了主题。画面构图通过远处山脉的横线与近处伫立人群大量的竖线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构筑了人物形象的崇高感,具有震撼而又突出的视觉感染力。
结合我的创作实践和体会,下面具体谈一下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几个要素。
1、原始积累
艺术创作过程的第一阶段就是艺术的原始积累阶段。它发生在作品的创作之前,且具有无目的性,搜寻方向呈多样性、偶然性,是各种观察结果、生活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因为此时画家尚未形成确定的构思,所有吸引他注意力的东西都具有美学意义。这一时期画家有意识地搜集一部分现实材料,同时也不由自主地“积累”现实材料,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利用这些材料。材料的积累时期还有许多不明朗之处,同时,就像心理学家所说的,也有“观察目的”。视觉记忆逐渐变得活跃和敏锐,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发生质的改变,由此生发出新的思想、论断和评价。
初始积累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画家在观察和认知现实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活力。大量积累的材料让画家能够更加宽广、深入地开展各项活动,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正确的想象和美学评价,理解所看到的和记忆中的事件的本质。
真正的艺术作品,要以对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为基础。初始积累阶段的效率越高,艺术家将生活材料的内容转变为更加准确的构思就越顺利。
郑光旭 新年歌声1 纸本素描 11.3×14.5厘米 2007
2、构思
构思是创作过程的下一个环节。构思通常是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固定素材,是对可塑造形象的具体化。接下来,确定可塑形象的价值,确定它是否符合作为创作素材的最基本的要求。虽然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未必会有相同的可塑形象,但是会有相同的特点和创作法则。就像已经提到过的,这些都是以生活印象为基础,受历史和社会制约的作品,是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真实感知和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的真实认知的结果。所有这些都被画家反映在了作品当中。
从构思的出现到它的最终形成,有时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最开始的构思和最后形成的构思往往很难区分。最后完成的作品经常会与草图天差地别。
在构思的成熟阶段画家需要做很多不同的工作。分析未来作品的本质和组成部分,比较各种方案,选出最优方案——所有的工作都以构思的明确化为目的。对构思的深思熟虑能够减少返工、修改,并且对未来的绘画质量也有积极影响,使其避免偶然的、没有表现力的细节。
对草图、底稿和素描图的加工往往起到辅助作用。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些初步计划的相对性和灵活性,并将其看作创作过程的一部分——明确过程,而有时候会被新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材料、更接近未知方案的草图完全取代。在草图、底稿和素描图的构思方案中,整体或某些单独的元素有时候可能会向错误的方向进行试验。试验是创作过程必不可少的辅助过程,但不要把艺术当作一个独立的现象,从而遮蔽了创作活动的本质,离既定的目标越来越远。当然,有些杰出的绘画大师尽管创作的是一些试验品,也会成为一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郑光旭 新年歌声2 纸本素描 11.5×16.2厘米 2007
3、素材加工
最后,当完成了前面所有的创作过程后,终于到了最后的素材加工时期。这一时期,艺术家会对很多地方做出改动,有些被用作辅助材料,有些完全被舍弃。这一时期画家要对整幅画进行整体上的调整,要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这最后一个阶段以及细节的重要意义。画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感和逻辑相结合,遵循客观法则,运用不同的艺术方法。只有直觉和分析的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结构合理、规范的画作。
我们都知道,艺术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现实——这是艺术的本质,它通过形象,运用特殊的形式和艺术方法使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具体化。艺术形象的创作与画家的思想感情有着紧密的联系,且画家通过对这一形象某些方面的加强或者削弱,在画作中反映出它的客观本质,而不会歪曲事实,不会破坏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细节和主要部分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艺术作品的真实性、说服力和表现力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此。
郑光旭 新年歌声创作稿 纸本铅笔 90×118厘米 2007 中国美术馆藏
4、细节塑造
画家在塑造形象的时候非常关注细节。对细节的精心描绘一方面会使形象更加典型化,另一方面也会削弱形象。曾经的绘画大师往往都认为细节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达·芬奇、德拉克洛瓦、费多托夫、苏里科夫等画家都提到过这一点。
构图的整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次要细节的表现力和数量。附属于主要内容的细节部分也要遵循整体性这一法则。
人物和细节的数量应该都是有理有据的,多人物性本身就不是优点,而是“多嘴多舌”,更好的选择是“说的少”而传达的内容多。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作品的结构应该尽量简洁。
郑光旭 新年歌声创作稿 布面油彩 30×40厘米 2007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一幅画时,能够第一眼抓住画中的某些内容。这才说明画家表达出了自己的某些东西。当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画中的对比,且对比关系表现得越强烈、越明显,对比内容的色彩体积越大,色调越亮。简单来说,对比部分与画中其他部分相比越显眼,观众就越能够在第一时间捕捉到这一内容。
综上所述,在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中,整体性法则的多方面作用对于观众理解艺术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整体性法则要求素材本身内部明确的结构布局,能够将其所有的细节结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的布局。每一个艺术家都有寻找构图结构的独特方法,他们运用自己的方法寻求最好的方案。有些艺术家从一开始就将能够表现主题的所有元素都画出来,之后再从积累的材料中寻找具有指导性的结构思想。另一些艺术家直接根据对现实的观察结果进行创作。无论是哪种情况,主要的结构思想——情节发展框架——都要建立在构图的基础之上。
郑光旭 西藏组画——新年歌声 布面油彩 180×230厘米 2014
创作过程的完成阶段是对作品的自我校订、最后加工、修正和对某些细节的打磨。有时候艺术家在构图上的修正非常多,说是重新创作了一幅画也不为过。这一过程的所有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没有明显的更替和界限。
绘画的目的、方法以及过程是画家创作必不可少的三个组成部分,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这三部分加以深入探究,将更有利于我们了解绘画创作这一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生产活动。(郑光旭)(来源:美术观察)
画家简介
郑光旭,1970年出生于吉林省辉南县。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务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俄罗斯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获得者,俄罗斯美术家协会金质奖章获得者,俄罗斯艺术创作协会金质奖章获得者,俄罗斯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贵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西北民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出版有《点画砌构—向列宾美术学院叶列梅耶夫教授学油画》、《郑光旭油画写生作品集》、《雪睿—郑光旭油画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家系列—郑光旭》。绘画作品参加国际、国内省部级以上展览40余次,并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多幅油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博物馆、俄罗斯新城博物馆等学术团体和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