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虽然观念形态各不相同,但在春秋之后的两千五百多年中,对中国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画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不断向前延续和发展。其内涵的核心,是把个性化的艺术创作置于宇宙自然大规律的“天道”之中,不仅形成了艺术创作与天道自然相统一的宇宙观,形成了艺术表现与完善人格相统一的创作观,又在历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思维宏阔的中国画美学体系,在创作的终极意义上反映了传统人文思想的本质和东方哲学意蕴,使中国画创作的整体实现过程,变成为一种真实不虚的文化再现和文化修炼。
本文分上中下三篇,通过纲要式地分析儒家的“理观”、释家的“心观”和道家的“道观”三种主要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画在艺术功能、创作观念及表现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揭示中国画的文化属性,提高对中国画的认知水平和创作觉悟。
中篇
释家:讲“心观”
佛家修心是核心中的核心
“心观”体现在艺术创作上
主要包括:
万物唯心所现的观念
境随心转的观念
《金刚经》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能感知一切,心能统摄万法,心能转识成智,只有“观心自在”,才能洞达宇宙真相。
北宋 范宽《雪景寒林图》
艺术创作之心,依观而现。艺术家的创作观都是唯其心所现的认知、意识、语言、审美,是客观经验和主观判断、加工的结果。故行深于“心”的一切思维活动,是发现和表现身外自然和社会的根本。
南宋 马远《踏歌图》
《乐记》载:“乐者......其本在人心感于物”提出了“心”在与物交融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创作主体的“心”,重“心”高于重“物”。
南陈姚最在他的《续画品录》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了“心师造化”论,“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被明确。南朝宗炳讲艺术家观察事物要“应目会心”,其言,“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城能妙写,亦城尽矣。”“会”者,目中物象会达于心,用“心”去“感”“悟”其所见,去“生”“发”其所现,找出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如唐代符载所言的“得于心,应于手。”
南宋 梁楷《泼墨仙人图》
唐王昌龄论诗时也说过:“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而此时的水墨山水画家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理论,又道出了“心”与自然的关系。
《宣和画谱》中记载,“……乃命顾闳中夜至其第, 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元王绎《写像秘诀》:“彼方叫啸谈话之间,本真性情发现,我则静而求之,默识于心,闭目如在目前,放笔如在笔底。”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也讲,学写山石,必多游大山,按形求法,才能“触目会心”。
元 倪瓒《紫芝山房图》
清代松年《颐园论画》:“凡天地间奇峰幽壑,老树长林,一一皆从一心独运,虽千幅百尺,生趣滔滔,文章之境如此,而画境亦如此也。”又曰:“世间妙景,纯任自然,人欲肖形,全凭心运。”他说,只有“心运无穷”,才能独创一家。
明末 弘仁《雨余柳色图》
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如天之造生,地之造成”。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笔墨虽出于手,实根于心。”
明末清初 髡残《山水册》
从“应目会心”“触目会心”到“目识心记”“默识于心”,从“中得心源”到“心运无穷”,就是在用心攝受大自然的一切物象,同时用心改造成其心所现的“心观”物象,从而达到用心转眼中之境界而得心中所欲表现之境。
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鸟石》
清代方士庶《天慵庵笔记》曰:“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梁启超曰:“境者,心造也。”都阐明了因心造境,境由心转的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涵,以及中国绘画艺术的生命情调和艺术境界。
明末清初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
在中国画理论中,创作者之“意”与“心”是相连的,由“心”生“意”。
《颐园论画》曰:“画者,意识形之态也。”
张彦远论吴道子,说他“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又说,“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 “是知书画之艺,皆须意气而成。”
清初 石涛《巢湖图》
因“意”盛行,佛家为中国艺术美学提供了“心”之上的“空境”和“禅意”,视觉上的“平淡”和“疏简”,意境的“空灵”和“静寂”,化宇宙人生为具体的生命艺术境界。
清 高凤翰《山水册》
“心观”是释家影响后世艺术的核心观念,其宗旨是“出世”,在艺术表现上重“思与境偕”“心”与“物”的交融不二,强调艺术“心理”的认知功能,是以“表现主义”“本我”为核心的“妙品”。
近现代 黄宾虹《西湖北高峰下》
文人水墨写意画是释家思想的重要表征,体现了创作过程与心灵和人格的统一。(李毅峰)(来源:毅峰说)
艺术家简介
李毅峰,著名画家、学者。1964年生于天津,就读于南开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艺术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行业评审专家。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出版十余部个人画集及"毅峰说“等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