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CURATOR
杨大伟
主办单位|SPONSOR
苏州虹雨石美术馆
展览时间|DURATION
2022年11月11日至2023年1月10日
(10:0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EXHIBITION VENUE
苏州工业园区四季路1号26幢
曹宝泉《地铁日记》系列:肉身消失与灵魂的隐遁
观众生,莫若成为众生的一分子。
在王家卫《重庆森林》里,地铁站光线昏暗,黄绿灯光下的人们行色匆匆,来不及看清他们的脸便已消失。人海茫茫,众生皆过客,这是电影中用滤镜强调的一幕,也是日常生活的一个剪影。地铁是现代城市里人流量庞大的一个地点,在这里可以相遇形形色色的人。曹宝泉《地铁日记》系列水墨画便是借地铁对城市人群的观察与写照。
《地铁日记之四》中,透过地铁玻璃门横杠可以看见拥挤人群的背影,他们并排站在地铁的样子犹如沙丁鱼整齐地立在罐头里;《地铁日记之二》中的地铁乘客,面目模糊但烫着大波浪、戴墨镜、穿着补丁裤,从细节处彰显都市人的“潮”;《地铁日记之一》中,无论是踩着高跟的靓女,还是身着西服的俊男,都慌忙地抓着车厢里的抓手,犹如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看似能救命的稻草,身形散乱,在突然的变化面前再无风度优雅可言。
地铁日记之四
地铁日记之二
地铁日记之一
整个地铁系列的画作中,人物的服饰样貌几乎都无法辨认具体细节。无论是什么身份,从事何种职业,美与丑、老与少,人物的样貌细节全被略去,只剩下大体的身体骨骼。《地铁日记之二》中的人物似乎长着“狗面”,也似乎顶着“骷髅头”,但细品之下,这种去除细节单剩框架的画法却更切近现实中的一些人群的神态举止,甚至于说直达本质。面貌的细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这类人群特点的勾描。《地铁日记之五》中瘦弱男子与丰乳肥臀的女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个画面充斥着肉体的堆积。没有服饰的修饰与衬托,没有面貌神采的彰显与突出,暴露在眼前的仅仅是肉体,却没有肉体的美好。
地铁日记之五
无论是否有衣服遮蔽,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些肉体并不自由、惬意,相反是备受拘束,非常压抑。肉体不自在时,精神未必舒展,就像生病时的躯体,也难以给养精神的充沛。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人群拥入地铁,地铁再将他们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都市里这些备受折磨的肉体,他们的精神还好吗——这不禁引人发问。城市让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毋庸置疑的提升,但是否有可以依托的精神花园?这是潜藏在《地铁日记》系列画作中画家的隐忧。不止是画家,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曾写过这样一首有关地铁的短诗:
人群中这些面庞幽灵一般闪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花瓣数点
——《在地铁车站》
地铁站,人潮汹涌,行人的出现与消失都很突然,犹若幽灵。他们不仅像幽灵,更似黑色枝条上的数点花瓣。大多数花开放在嫩绿的枝头,黑色的枝条很难不让人为花朵的生存环境担忧与震撼。或许,艺术是相通的,因为无论是画家还是诗人都无法回避对生活的追问与思考。此外,画家曹宝泉对地铁的取材,将人物都限定在地铁拥挤的空间内,仿佛这些人是被关在里面,如困囹圄。所谓“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现实生活中随处的荒谬可见一斑了。
最后来谈谈画家曹宝泉。他的画作能将写实和表现相结合,画风浑厚朴素,用笔稚拙率真。凡看似随意挥洒之笔,皆是有意为之的铿锵有力。虽用水墨作画,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雕塑一般的体量与厚重。中国的水墨画历史悠远,但对于有着强烈现代意识的曹宝泉来说,他坚持反程式化用笔、另辟蹊径,形成个人风格。在他的观念里,继承与创新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把握传统最终也是为了超越传统”,曹宝泉如是说。而他为自己规划的超越路径则是:“首先是精神的超越、观念的超越,进而才是语言的超越”,说如此,当代水墨画家曹宝泉也确实用作品来验证自己的艺术判断。
六维墨道当代水墨作品联展正在进行中,请持续关注.......
参展艺术家(左起):曹宝泉、殷会利、李津、袁武、王晓辉、刘佳
画家简介
曹宝泉,1982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今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陶瓷美术专业,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曾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秘书长。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来源:虹雨石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