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的特殊性是在延续中得以发展,在传承中得以坚持。纵观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画发展,都有一脉相传的路线,更有各个时代的特点和精彩。在各个不同的时代中,画家们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以其对时代需求的了解,通过传承,发展,创新,使中国人物画在一脉相传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和生命力。也正是因为有了各个时代的变化,人物画以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添了它特有的精彩,也使后来的每一位传承者肩负着与生俱来的使命:传承、发展和创新。
刘书军先生是一位出身军旅的艺术家,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洋溢在他的主题性人物画创作之中,《毛主席考察东郊公社》、《背负人民的期望》、《老民兵新课题》、《寒夜》、《中流砥柱》等大创作让我们为之动容。这些大创作将传统人物画与时代特色有机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人物塑造及笔墨的掌控能力,同时也书写着这个时代的气象和风采。
写实性人物画大创作之余,刘书军先生最喜欢的题材就是钟馗,第一次见到他的钟馗作品是在十年前的一场拥军笔会上,毛笔饱蘸墨色于纸端挥写,红白黑呈现出钟馗伏案笑看一蛛悬丝而落,“喜从天降”!刘书军先生学识渊博,健谈且风趣幽默,数十年勤勉于艺事,近些年来他的钟馗题材作品为大家所称道。历代表现钟馗题材的作品大多描写其威严的一面,而刘书军先生却将钟馗拉进生活当中,让钟馗的不怒而威融入了更多生活的情趣:岸边垂钓,山中听泉,湖上读书,太行巡视,葫芦架下摇扇赏秋,山涧中之抚琴觅知音,与顽童对弈,与稚子游戏……
谈起钟馗题材作品的创作,刘书军先生说:“钟馗是历代画家都有表现的题材,但是往往人们想到这个题材时,脑海中就会闪现几个固定的画面,仰天仗剑,捉鬼,嫁妹等,新时代下,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希望钟馗题材做一些穿越,融入一些当代的生活气息。” 仔细品读刘书军先生的钟馗作品,便会发现他所描绘的钟馗似乎就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一直在表现那些最让我动心和熟悉的画面,特别是那些挥之不去的生活的记忆。将钟馗拉进生活,与这些熟悉的记忆通过笔墨一同呈现给大家,让大家看到钟馗不同的一面。” 实际上生活气息源自艺术家内心真实的感动,深刻的内容是多次锤炼和感悟所得。它需要通过多年练就的笔墨和造型手段表现出来,中国的人物画创作有一套成熟的法则,这需要我们向传统学习,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当然,新的绘画语言,不是探索出来的,绘画语言是艺术家凭先天素养和后天人格的培养而自然形成的,它需要文化和道德的完善,更重要的是需要纯正浩然之气的补充!
不管是写实还是写意作品,最重要的还是意境的体现,意境源自生活,源自艺术家笔墨文化的修养。刘书军先生创作的钟馗系列作品将生活的趣味和笔墨的趣味自然的结合,他的笔墨是对生活感受的沉淀和再表现,继而他用笔墨特有的气质和品格探索出了一种当代人物画创作新的样式。刘书军先生说,“笔墨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语言,又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和发展。笔墨是造型因素,又是相对独立表现的因素。笔墨讲究规矩,也讲随机性,无规矩就会散漫,过于重规矩则会失去生活性和趣味性,如何在两者中寻求平衡,每个时代艺术家都在做着努力的探索。钟馗系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题材,所谓文以载道,人物画家要担当一种使命和责任,特别像我们从部队走出的艺术家,这种情怀深入骨髓。然而,绘画也应该有轻松的一面,钟馗系列创作更接近我的性情,希望通过这个题材的创作,能在作品的意境表达,以及生活与笔墨趣味相融合等方面尝做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我们学习传统笔墨文化的目的,并不是复古,而是通过传统经典因素来演绎当代人的审美感觉。在刘书军先生的钟馗系列作品中,有写实创作的严谨,有写生所得物象的生动,有关爱生活的趣味,有笔墨挥写的灵动。他深谙传统,又把传统笔墨样式调整得适合表达他自己的情感,这一情感在钟馗系列作品中完美呈现。
刘书军先生钟馗系列创作,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产生更多的艺术思考。不同时代好作品的诞生,展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传承性,如何丰富它,延续的同时又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这正是当代有担当的艺术家们探求的方向!
刘书军作品欣赏
(来源:蓝天墨海文化 侯翔文)
画家简介
刘书军,山东青岛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曾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美术馆创作部主任。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品以人物画见长,特别是在塑造领袖人物、名人及军事题材上独树一帜,还擅长山水、花鸟、走兽。专著有《怎样画兰草》、《怎样画骆驼》、《人物名家刘书军》、《名家刘书军画钟馗》、《名家刘书军写意仙鹤》、《析疑释惑——山水点景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