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家的道路往往发源于其童年的记忆,在经历了人生喧嚣和繁华之后,能真正让心灵安宁的还是童年纯净的记忆。而每个成功的画家要想使自己的艺术之树长青,除了需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外,还应坚持传统,锐意创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得以更持续、健康、长久的发展,从而长期领先于艺术之林。
初见振存先生的画作,大约是2009年秋,在济南市美术馆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条屏展”活动上。这之前我印象中的他是个社会活动家,并且在山东省某主流媒体从事着为他人作嫁衣的工作,是个待人热情、性格随和、谈吐幽默甚至不太修边幅的粗线条人物。但自从这次展览会上尤其是在我观看了他的书画作品后,让我对他的认识又多了一层含义:“山东当代花鸟大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如果不是这次我亲眼目睹他的画作,潜意识里让我接受这么一位粗线条的人物手中能创造出如此精细、淡雅、灵气而又清新的作品,我是无论如何不能做到的。难怪当时在展览现场就有众多观者停留在他的画前仔细端祥,甚至细致研究探讨一番。后来听说他的这组花鸟四屏于展览期间就被某收藏人士以高价买走,这在当时引起不小轰动。
记得当时应邀参加展览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云集了山东省老、中、青三代书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和杰出精英,其中还不乏山东书画界的佼佼者。如:魏启后、杨硕、尹延新、郭志光、张志民、吴泽浩等等。当然,此时的李振存先生也已经在2008年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了“优秀青年艺术家”称号,只是在这之前人们都少有耳闻。由此可见,李振存先生之所以这次被邀参展,一方面说明他的确具有书画大家的实力,因为他正坚持并努力走着一条带有自己独特艺术符号的专业化路子,而这条路可以说是每位成功画家成长途中都在极力探索而又必走之路,但他一开始就找准了,并一直在积极实践者,所以我认为他对绘画艺术的悟性之高、起步之准都为他日后能真正成为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见证了这次展览策划者对参展者严格审查的独特视角以及收藏者的慧眼独具。所以,基于这些,我称他为“山东当代花鸟大家”也算是对他未来的一种期许吧!
又见振存先生的作品,是在他又创作了一些系列组画之后。记得这些组画大多是三尺斗方和扇面作品,虽然画面尺幅不大,但给我的感觉是古朴典雅、意境高远,大有元代文人写意画的风范。而且许多作品构图讲究章法,尤其是鸟的造型准确生动,可以看出这批画作较前期作品又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看后让我为之震撼。据他讲,为了能更好地抓住鸟的动作神态,他还特意养了几只鸟来观察,以便能更准确表达画面效果。由此可想,他是在认真钻研,是在下真功夫,这点真是难能可贵!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于观察,而他却早已把观察溶入到绘画之中并已经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了,特别是在积极探索和寻找他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上更是努力并快乐着。
记得元赵孟頫先生在总结用笔经验时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古意是目的,率真是手段,非率真无以求古意。”而率真却是振存先生的本性,这点可以说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而且在他的《荷塘》系列作品中也能够看出。虽然这组作品的绘画题材都是很普通的生长在池塘里的生物,但通过他的笔墨变化、浓淡干湿、顿挫有度,层次顿时丰富起来,这一点也可能与他一开始画油画建立了很好的造型基础有关。但有一点需要承认,经过他的处理后,每幅作品都层次分明,尤其在塑造画面时能把荷叶、芦苇、蒲草、红蓼等植物和蜻蜓、鸭子、鱼等生灵很巧妙地溶入一体,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自然和谐、妙趣横生。
在欣赏振存先生的这组《春华》、《秋实》系列作品时你会发现,同样是以枯木为主的作品,通过他用笔的开合、顿挫、跌宕起伏,用墨的浓淡干湿富于变化,再加上鸟的神态逼真、灵气活现,给画面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仿佛把观者也带进画境一般如临其境、心领神会。他常说:“我画的是我心中的画,画面中的鸟其实许多就是代表我。”的确,画由心生,中国写意画创作自古强调“以形写神,以心造境”,这点与南齐谢赫先生列“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中的气韵即意境不谋而合。而古人气韵生动者,多发于心,起于笔,现于墨,状于色,这点也恰好和振存先生的绘画追求相吻合。据他讲:“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画画,但由于当时生活在农村,条件所限,我经常在别人家刚盖好的房屋内白墙上随兴作画……”为此没少受到长辈们的指责和批评。还有让他仍然记忆犹新的是:“上小学时,经常因为画画入了迷而耽误了听课和写作业,为此除了被老师批评外,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他罚站并撕了作业本……”听到这里,我感觉到,他之所能这么执着地画下去,除了对绘画的坚守外,其实也是天赋使然。
接着我们在欣赏他的另一系列组画——扇面组画时,同样让人感觉不凡,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构图的造势和章法上。试想在画面小的情况下如果用大章法营造的话其实小画不小,在精微之中能蕴含着大气,这样即使画面小但气势夺人。这点在几幅《瘦竹图》中就被表现得非常明显。我观察他在作此画时,首先铺设一层淡雅的底色,然后再用清秀的文笔画出竹干和枝叶,再通过笔墨的浓淡变化,几笔就将竹子的气节精神塑造得惟妙惟肖,很有文人风范,让人观后回味无穷。
近两年,在欣闻振存先生作品分别被北京大学、山东省博物馆、省政治学院以及临沂大学等诸单位收藏的好消息后,我感到非常高兴。特别是在欣赏这幅被北京大学收藏的《春风一夜梨花开》作品时,我感到非常激动和感动。这是一张四尺整纸的竖幅作品,听振存讲,这幅作品当时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而特别制作的。由于这次活动是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文化厅、省社科联、省广电厅等单位共同举办的、齐鲁文化走进北京大学系列活动特别策划的“向太阳——山东省名人名家书画展”活动,所以创作时他特别认真,非常慎重。最后作品能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让他感到很意外又很兴奋,直至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来还因个人表现突出,被组委会评为“十大先进个人”称号,而作品也因主题明确,寓意深刻,获得组委会好评并被《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收藏且颁有证书。当他讲到这里时,当时创作的热情和获奖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兴奋之余,他还拿出作品照片和收藏证书与我分享:“首先看画面上九只神态各异、神气活现的鸟代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光辉历程;其次是看枝繁叶茂的梨树,树干挺拔、志气昂扬、意气风发象征党的精神面貌;最后再看朵朵梨花竞相开放,花团锦簇,紧紧地围绕在九只鸟周围,寓意着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下,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发出共同的心声,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坚持‘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文艺方针,使我国的各项事业就像花一样灿烂绽放,像鸟一样承载希望、展翅飞翔!”是啊,多么深刻的寓意,多么明确的主题,这样的画作让谁看了能不激动、不感动,不发出感慨呢?至少我会为这幅罕见的、耐人寻味的、让我眼前一亮的作品呐喊,为振存兄能创作如此妙的佳作自豪!
在欣赏过振存先生的主题花鸟画作品后,我还观赏了他很少涉猎的几幅人物画作品,虽然作品不多,但表现的内容都充满了童趣。其中有表现童年天真无邪的卡纸画作品和牧归图等。在这里,我隆重介绍这幅振存先生为纪念季羡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精心创作的《明湖忆旧》图。这是一幅四尺整纸的竖图,画面表达的意思是:大约八十年前的某年夏天,一位翩翩少年(季羡林——画中穿白马褂者)和他的玩伴在济南大明湖畔玩耍时捉河蚌的场景。为了让作品更贴近主题,振存先生特意先用雨后烟雾迷蒙的大明湖来烘托画面,和用泼墨渲染的柳枝遥相呼应,来突出纪念的特别意义;再用浓墨的荷花刻划主题;最后题跋用的是著名诗人张寿彭先生(季老乡友)为纪念季老特作的一首诗作点睛之笔:“孩提清平乐,天真爱戏耍,明湖荷塘旁,情趣更勃发。和谐天地人,终极成大家,季公百年祭,人间传佳话。”画和诗相得益彰,把对季老的怀念之情及他所提倡的“和谐”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做到了精神上的高度统一,这点非常难得。由此再次证明,振存先生创作时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真正用心创作的,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敬佩!后来听说这幅画在山东省博物馆展出,因为此活动是由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文联、省博物馆主办,由省美协、省书协、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女画家协会承办的,在作品展出时就获好评,最后被载入《大家仰羡》一书,由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书名由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先生亲笔题写。
纵观振存先生的画作,虽然作品不多但我认为幅幅都是精品,并且每一幅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因为深发于心,所以景真、情真、意更真。细赏他的画作,既能感受到有儒家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又有道家将自己融入其中,深入自然,以观天性,天人合一的精神。有时,看着看着,我就好像自己已走进画里,穿越了时空,拥抱着自然,时而像是在听一首动听的曲子,高山流水,婉转悠扬;时而又像是走进山间,尽情地聆听着大自然发出的天籁之音,不断地演奏着和谐自然的旋律和音符,那么随和、那么优美……
最后,我衷心地希望振存先生能不断地把心中的意象通过画作传递给每一位观者,更期待着他不断地攀登新的高峰,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给我们送来不断地惊喜!(孙晓云,著名书画评论家,2012年3月写于听雨轩)
李振存作品欣赏
画家简介
李振存,1967年生,山东临沂人。
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后深造于山东大学文学院。
现任大众报业集团《齐鲁晚报》书画专刊主编,齐鲁晚报书画院•书画网责任编辑。为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山东省新闻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青年美协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画院画师、山东国际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艺委会理事及艺术团顾问、中国孔子诗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孔府画院常务理事、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兰艺术画研究院副院长、鲁商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济南市文联艺术评论家协会理事、济南名士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市收藏家协会理事、《华夏美术》杂志编委、《中国老年书画》杂志编委。
擅长油画,兼攻国画。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逐渐形成了构图简洁、格调清新的画风,刻意于传神、意境、情趣的深化和画面形式感的追求,用笔飘逸洒脱而有法度、墨色淋漓酣畅而不失凝重。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内外书画大展并多次获奖;
绘画作品及书画评论编载入国家、省市级专业辞书及杂志数十幅作品被北京大学、济南军区政治部、共青团山东省委、省青联、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鲁商集团、临沂大学等书画团体收藏;
部分作品被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友好人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