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之韵》2006年 作
《京华之韵》创作于2006年,从名字上看,便可知道莫晓松先生已经从西部走出,来到了北京这个古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全新的环境、全新的视野、全新的物象,在莫晓松的心中激荡起一种不同于以往的一份躁动与激情,新鲜的冲动。于是,古都斑驳的红墙的那一份持重与特定的含义和京华的盎然春意代替了昔日的那一份孤冷与寒寂。一份浓烈的暖意涌动在莫晓松的胸臆之间。这个时期的画作,从色彩上讲,开始有了一层淡淡的暖意,从构图上讲,开始出现一种浓密郁勃的生命状态。万物生长的环境变了,生命的状态自然也就变了,更重要的是莫晓松心态的变化,告别了苍茫厚重冷峻雄浑的西部,来到了另一种文化氛围的北京,一种欣喜的温暖之感在莫晓松的笔下开始倾注而出。这个时期,他创作出了荣获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的大幅作品《春到红墙》。在这幅作品中,他把初到北京那种心态的变化和对北京作为古都与政治文化中心的复杂感觉做了曲折的传达,怒放的玉兰、花丛,在淡黄色的色彩晕染中凸显着皎洁的白玉兰,虽然呈现怒放的状态,但在色彩的运用上还是颇为含蓄和收敛的,甚至还笼罩着一层迷蒙的感觉。与之对比的依旧是画面中的那一堵已经有几分斑驳的红墙,一种略显沧桑的红色。在红墙的刻画上,莫晓松延续了之前那种背景物象相对抽象化的处理方法,只是较以往完全抽象化朝具象化方向做了一定的迁移。在这幅画作中,古老的历史与鲜活的生命,滞重的神秘与怒放的春意构成了一组对立与矛盾的共生体,形成了一份庄重的和谐。初到北京的新鲜感强烈的吸引着莫晓松,又让他有了一定的排斥感,他既欣喜于北京春天所呈现出的那一份盎然之感,但对于京华历史的那一份滞重与沧桑,还是让他笔下所呈示的花木,有了一份自由生长的欣喜,也有了一份春天繁华的饱满。
《春到红墙》2001年 作
《京华春韵花气香》这样的宏篇巨制之中,只不过显得更加抽象,甚至带有了一定程度的装饰感。在这里,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似乎还在延续,但对话的内容与方式已经悄然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来乍到的新鲜感和隔膜感渐渐消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融入。于是对郁勃生命的描绘,对昔日那份凄冷氤氲的告别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这首先体现在色彩的运用上,一种带着炙热温度的红色出现在了他的画作中,描绘的对象的生命状态也开始变得热烈和蓬勃。其次在构图上也不再有原先的那种孤寂、形单影只的方式,而是在一种层层叠加之中去突出生命的旺盛与饱满,一个个怒放的生命跃然纸上。基调的变化,体现着心态与感觉的变化,所谓象由心生、境由心造,他的人生,他的绘画艺术完全融入京华厚重而宏大的气象之中了。(王登勃)
《京华春韵花气香》2021 作
《京华春韵花气香》创作图片展示
(来源:莫建成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简介
莫晓松,1964年生于甘肃陇西,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艺委会副主任、教育委员会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
作品曾获全国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先后参加全国第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美展、百年中国画展以及在法国、日本等个展和联展,出版个人专集及合集多部。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多次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