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开河》
《开河》纸本水墨 97cm×79cm 2021
01
《开河》
隆冬,一切曾经的喧嚣都沉寂了,雪飘了下来,大地变得苍白,万木萧疏了,百花尽绝了,生命缩紧着身子,连汹涌的河也凝固了。
但这冬日总是会离开的,待凛冽的风渐渐远去,春天就漫了过来,天地间的阳气交合着河上剩余的残冰,在从没来过的日子里闪现出白白的光。河开了!
《开河》局部1
河绕着弯,流着。暖阳照在了河岸边、滩涂里、村台上,又透过阴影的缝隙,斑斑驳驳地洒在了人的身上。春天的光还是以往那样的寻常:体贴着、温暖着、平和着……让人把紧缩的心释放了开来,同这河一起充盈着愉悦流淌。
《开河》局部2
这河的模样是人习以为常了的!河里的水或奔腾,或冰封,有时慢慢地来,有时匆匆地去,与四时的季节伴随着,过往着……可这河却又极其的不平常!虽然很少有人看到过河整体的样子,也说不上这河的源头到底在哪里,甚至有人从来就没离开过他居住的村台,没去过远方,但却知道:这河是从远方而来的,是大的、宽的、长的,它汇集了条条小河,绕过了座座大山,连接了个个村台,贯通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将人与这河交织在了一起。
《开河》局部3
这河是文明的起源。它流淌着天的甘霖和地的色彩,浸染着人的魂灵,让人在与自然的不断碰撞和沟通中开悟着鸿蒙中的心智,使人了解了自然之律、万物之理、天人之道、处世之规……祖先们所遗留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历朝历代的那些文化遗迹,就是人与河交融的文明见证。
这河是祖先的摇篮和子孙的根脉。生命离不开水,人类自古便沿河而居,依水而生。早在180万年前就有人在这河边生息了!传说人祖伏羲便生于河边的雷泽,祖先炎、黄也出于河,且以水为姓,其后的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诸朝更是据河而存,依此发展壮大。正是在大河的滋养中,华夏子孙们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
在黄河边上
这河是龙的化身。在人对生殖的崇拜及与万物的交织中:人的想象与自然的存在整合在了一起;生命的繁衍与不竭的流水联系在了一起;弯曲的龙体与蜿蜒的河“互渗”在了一起……河被神化成了龙。人在对龙的崇奉里,在“陶山浚川”的治河过程中,与河依赖着,抗争着,祈祷着,诅咒着……演绎出了鲧的悲壮和禹的伟绩,也使那些依河而生的祖先们与龙联系起来。龙,成了中华民族的图腾和标识。
这河是精神的象征。它经年渡月,连山融水,包容坦荡,一往无前,奔流不息……正是以此精神,河汲取着众多细流,汇集着无穷力量,充实着民族的魂魄……也正是以此精神,激励着它的子孙在这河流过的大地上,险阻无惧,砥力前行,代代传承,英雄辈出……成就了中华民族悠久熣灿的历史和今天的辉煌。
在黄河写生
河出于山,它的生成就像生命的成长:从初始源头清澈见底、潺潺有声,如同活泼嬉戏的孩童,至中间跌荡起伏、湍急回旋,如同奋力拼搏的壮士,再到后来深沉宏达、畅然释怀,如同历经苍桑的老者。其以一幅壮阔的画卷诠释了东方哲学的“天人合一”,形成了河与时光的同构,形成了河与生命的同构,形成了河与精神的同构……
河是有表情的:有风平浪静,有浊浪滔天,有水涨水落,有润物无声……就像时节中乍寒乍暖、风霜雪雨的变幻,就像人间世态炎凉、起落盛衰的过往……
与学生们在黄河
这“不舍昼夜”的河是永恒的!在时光任茬中:春天总会如约而至;生命总会不断成长;河总会向前奔流……你看:春的嫩绿又泛在了河边的黄土上,又一代的孩童在母亲的怀抱中伸展开了枝芽般的小手,成长着。
沿河而行,心随这河流向远方:向往和梦想涌动着,沉淀和激荡汇集着,包容和释然交织着……远处,那是一片嶎蓝无边的海。(于新生)
绘制过程
作品《三月》
《三月》200cmx230cm 2021
02
《这里的三月》
这里的三月,阳光特别地柔和。清晨,没有风,雾也散去了。山里的花在阳光下挂着晨露儿绽放:红的、黄的、紫的、白的……一簇簇、一层层、一片片……
山不高,一坨一坨的,“馒头”状参差错落地摆放在起起伏伏的土地上。作响的溪水时隐时现在岩石树丛中,把这一坨一坨的山穿接围绕了起来。寨子里的枭枭炊烟飘升着人的气息,平淡卷舒地同白云一起漫散在了山林间。树木与山花融合着,溪水与鸟鸣融合着,山与生活在这里的苗族人融合着……
《三月》局部1
住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没有走出过这里的山,但他们的先人却是从远古的山外走进来的:祖先把部落的魂灵带来了这里;把先民的古老传统留在了这里;把民族的历史写在了这里……人们依循祖先传承的习俗在这里繁衍生息。
《三月》局部2
苗人崇拜祖先,也崇拜自然物,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而这些被崇拜的祖先和众多的自然物的统领者又被看作是龙的化身。此种信仰一直萦绕在他们的生活中,妇女们把祖先的图形,崇拜的偶像,向往的美景刺绣在服饰上,把手织的数丈青帕包缠在发髻上,以此来昭示祖先的护佑,生命的繁昌,历史的久远,财富的隆盛……她们身后的背篓可以盛装生活中的一切:孩子、家畜、用品、食粮……这些与人的魂灵和生活融汇在一起的服饰用品,即是苗族文化、历史、信仰、习俗的教科书。
《三月》局部3
这里,总是牵引着我内心深处那个弥漫了原始奥秘的梦,这梦让我把原始与现实联接了起来,走进这里:我从腾变着精灵的刺绣中读懂了解释远古图形的密码;我从万物有灵的生命感知中找到了中华民族龙起源的原本;我从祭鼓祀祖的民俗节日中知晓了原始先民对生殖崇拜的起因……
在苗寨考察
这里的三月也是我一直神往的。这是一片幽静的“桃园”,在这片“桃园”里,人的精神同自然的本真构合在了一起,时光的过往同空间的存在互渗在了一起,现实的生命同超凡的神灵同处在了一起……一切曾经的跌宕起伏都变成了自然而然的平平淡淡:平淡温暖的阳光,平淡天然的山水,平淡率真的生命……这平淡中显现着朴茂、宏深、长久、永恒……在这平淡里:可见世间之道,可见物我之理,可见文化之魂,可见民族之根……
在贵州考察
我创作的画境也开始变得平淡起来:强烈的黑白在淡化,浓纯的色彩在淡化,苛意的表白在淡化,主次的区分在淡化……人与自然开始融汇起来,现实与冥想开始联系起来,笔墨语言与形象表现开始贯通起来……一切都幻化在了平淡柔和中。至此,我的心境也变得平淡了起来:脱开周围繁杂的喧闹,进入到了这片三月的春光里……(于新生)
绘制过程
在贵州写生
画家简介
于新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第六届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二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中国百杰画家,中国文联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第七次文代会代表,中国国家画院新中国美术家系列入选画家。作品入选第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大型美展。有二十余件作品在全国级美展中获奖,15件作品在省级美展中获特等奖或一等奖。《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年画艺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并出版有散文集《看不到自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