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望是在1975年前后开始的绘画创作,如今已成为当代水墨领域有着广泛影响的画家,成就斐然,意义突出。
尽管青少年时期的张望只是出于爱好而接触美术,但他理解艺术的能力是出众的,这体现在他对绘画元素及工具有着天生的敏感,一经启蒙,便可熟练掌握。这种能力为他树立起不断求索的信心。
在以后的为学、为艺、为教的四十多年的艺术历程里,张望既努力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同时也深悟了水墨的自由之境。
他的追求体现着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在融汇中西、发扬传统,突破形式语言中奋斗着的一代人几十年的努力方向。
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在经历了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传统的整体性“破坏与颠覆”虽然不可避免,但问题在于在这种“破坏和颠覆”之后百废待兴的首先是更为严肃的、深刻的从个人性思考进而到集体的反思。
因为思想得以解放,西方文化思潮与知识涌入……情感与思想的涌动推动着艺术创作的丰富——关于社会,关于人性的艺术作品大量出现,艺术家以作品呈现的思考,引发着对社会、对集体意识,对历史得与失与苦难的讨论。
张望的求学正是在那个时期开始的,只是张望的创作完全是以向善向上的方式开始。当初,他尝试按照当时的意识形态所赋的地艺术表现而创作了《喜安新喇叭》《民兵夜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
张望最早的艺术成就是版画创作。在那些版画作品中展现了他最初的思考,或者说思想的萌芽。《金秋》《春曲》《鲁迅小说插图》一系列版画的创作,让大家发现了一位有着专业思考与水平的版画新秀崭露头角。
当时,张望还只是一位普通的县文化馆的年轻学徒,他的版画作品已刊登在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刊物《美术》杂志上。
在那么多反思时艰的作品中,张望的作品是积极向上的,虽然年少但其作品却具有成熟的艺术思考——张望的少年苦难,他对于时代的感性认识是积极的,心灵与情怀明朗,没有太多的呐喊,他彼时的绘画表达完全出于对社会主流意识的尊重。
让熟知他的人感到他在做一件类似“歌颂意义”的事情,很庄重。
我们知道,当艺术形象在集体思维未成为主流的时候,大家是渴望具有“召唤”意识的艺术之作,为精神助燃,在引导方向性的思维上助一把力。我们把这种努力看作是社会担当,并作为对艺术的敬重,给予价值的赞许。
回溯张望当年的积极向上的艺术创作,对他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提出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我们就不难理解四个“新”,首先要关注“新的人文关怀”这一命题,强调艺术家对现实的观照要充满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的说法,可靠而真实。
张望以新的人文关怀,艺术家对现实的观照要充满人文精神,传递的是“正能量”这样的提法,充分表达出“新现实主义水墨理念”不单单是事关千古文明承载,更在意于当下文明形态的问题,他一直坚信绘画更重要的是关乎到生活状态。
张望在新现实主义水墨主张里将“新的观察视角,包括观看社会的角度和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认知和艺术表达方式的差异”,一方面视为是对画家要注重社会关怀的弘扬,另一方面渴望画家在理念上突破雷同。
张望认为,作为中国传统的感性文化样式,水墨一样能表达世界问题。问题是有没有勇气打破只停留在关注自身文化那一块儿上的禁锢。他要在《地中海》系列创作中以水墨的表达,去思考中国文化之外的文明及人性,去思考人类的苦难。
这是张望以新的视角审视世界,实践当下水墨表达的作用。
张望作品欣赏
(来源:墨央画院)
画家简介
张望,1961年生于山东济南。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市文联主席,山东美术馆原馆长,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