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画创作高研班座谈会概况
2022年9月28日上午,山东艺术学院老教授、年画高研班导师李百钧应邀对“新年画创作高研班”部分学员的临摹作品进行现场指导。山东艺术学院城市与创意学院院长王大海,高研班学员方继鑫、王燕、吕爱燕、黄诗瑾等参加了此次临摹指导座谈会活动,会议由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沈颖主持。
会议伊始,沈颖教授就年画高研班的课程安排、基本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做了介绍。结合美术学院教学安排和高研班专家的实际状况,十月份学员们外出写生,十一月份陆续安排专家讲座课程,计划进行十场有关年画的讲座;针对高研班的课程内容设置,也计划举办一些山东年画传承人的示范课程以及衍生品的创意与开发等拓展课程;小组辅导基本是“一对一”形式小范围进行,单应桂组、李百钧组、梁文博组、王小晖组、张丽华导师组的学员相对较多,由艺术研究院组织协调;后期会结合各组进度进行专家辅导、团队分组和时间上的调整。年画高研班工作坊教学是山东艺术学院研究生教学的一次改革,美术学院国画、油画、年画、水彩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参与了新中国山东年画的临摹,高研班专家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代嬗变,分析指导研究生创作。在后期计划实施的展览中,美术史论专业的学生也将参与进来,搜集新中国山东年画、山东艺术学院从80年代至今的年画教学以及山东艺术学院老先生们年画创作与教学的资料展开学术研究。最后的展览将展出新中国山东年画的原作、高研班学生的临摹作品以及学生们的创作作品。
王大海院长充分肯定了高研班教学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学习与临摹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要想临摹好一件作品,既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还要沉浸在艺术家当时的创作状态中,要认真地研究自己面对的作品。因为年画与其他画种差别较大,有同学们不熟悉的题材,所以学生们临摹的时候应该会比较痛苦。他表示,过去山东的年画在全国有很高的地位,“山东年画传承创新基地”的工作就像《山艺往事》纪录片的拍摄一样,既是抢救性的又是保护性的,所以大家应该树立信心,不畏艰难,加强对自己的历练。
李百钧老师对学员的临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导
01
点评《女炮兵班》临摹作品
李老师先从构图的构思与变化中展开她创作过程的讲解。《女炮兵班》第一稿创作为横式构图,画出奔向战场的女炮手的飒爽英姿。之后,在她与炮手的交流中了解到,女炮手打靶能百发百中,是因为把打靶目标想象成敌人的头,才能打得准、打得狠。李老师便联想到了《女炮兵班》的创作。“大炮的前面就是来犯的敌舰,一颗颗炮弹凝聚着我们内心对敌人的仇恨,从炮口里直飞出去,在敌阵开花。”所以她在画面的构图上也做了大胆调整,“将打迫击炮的横向构图,改为竖向正面射击三行炮的三角形构的阵势”,画面中的走势都向着炮筒,使画面有力量感。画面故事情节的安排是按照三角形构图,人物都朝向拿着红旗的炮长,强化了人物动势和叙事的典型性,坚实的稳定感使所有的力量集中在炮筒上,直击敌人,表现出一种炮火向前冲的强劲动势。
接着,她谈到了自己画面的用色,之前的画基本不采用对比色,但这幅作品一反常态,采用冷暖对比色调, 岩石的红、海水的蓝和大炮的黑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量。为了画好这张作品,李老师不仅实地人物写生,还临摹了很多敦煌壁画,因此人物的表现很讲究结构,画中的姑娘形象既有结构又有外形。
针对学生画面的问题,李老师做出了相应的指导性建议。在色彩方面,她认为整个画面的颜色太淡,缺少色彩独立的表现力量。画面应该强调三角形构图稳定的阵势,动态线要更肯定,红色的岩石和黑色的炮筒之间的对比度不够,炮的颜色不够厚重,颜色太弱使画面难以呈现出冲击的效果。如果单纯用国画颜料,则需要一点一点去染,可以用国画和水粉颜料合用的方法染成完美效果。李老师认为人物造型的表现要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表现规范,特别是对五官和手的处理上,不能画得太空。勾线也需要注意,女炮兵在战时状态下,眉毛和眼睛都是往上翘的,所以用的直线和往上挑的线比较多,像《燕子姑娘》表现的是唯美的女孩形象,用的长线和曲线比较多。
02
点评《芒种时节》临摹作品
李老师认为画面确定的基调是很亮的黄色。在麦收时节,放眼望去,微风下麦浪像海浪一样,在烈日下,天空、麦浪和地面连成金灿灿的一个整体,李老师没有把天空表现成蓝色,而是特意画成了黄色,强调盛夏丰收时的麦浪黄的耀眼。
李老师指出学生染的画面整体黄色的色温不够,人物脚下土地颜色太黄,画面上端的柠檬黄也不够,人物衣物的颜色也不够厚重。她表示可以用水彩的方法,将水彩中透明和不透明的颜料结合起来使用,比如说画面后边的天空可以用透明的颜色赋色,用不透明的颜色来勾线,就会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色彩效果。麦浪起伏的感觉,实际是一组组线条的穿插,用长线表现,勾线时行笔要稳。她提醒学生也要认真观察,人物在丰收时都是欢快的表情。还要把握好人物动态,防止表情过分夸张。
据李老师所讲,《芒种时节》最初在展出时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画上端人物后面要画蓝天、房子、村庄、树木,用丰富的色彩表现真实的景物。她解释说,如果画蓝天、房子、树木就没有那种整体金灿灿的阳光感了,创作时对表现对象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要紧紧抓住这种感觉,并为这种感觉服务。
03
点评《燕子姑娘》临摹作品
李老师生动地回忆了当时的创作经历,谈到该作品的特殊意义。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文革”期间有一本《工农兵形象选》的书,规定美术创作中的人物造型都要在这本书里选取形象,所以那时大家画的人物形象都千遍一律。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美协举办“华东六省一市肖像展”,张洪祥画的《虫子迷》,一个农民专门研究怎么防治虫子,李百钧画的是《燕子姑娘》,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姑娘阳光、甜美、可爱,人物形象向生活回归。作品在当时突破了那种千遍一律的“红光亮”的色彩语言和“高大全”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一种创新的意味。1979年《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刊登了《燕子姑娘》,并专门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不重复自己》,“不重复自己”就是李百钧从艺的座右铭。
《燕子姑娘》原作不大,只有整开纸的二分之一,学生临摹在整开纸上比较困难。李老师认为临摹作品整体效果比较好,姑娘的表情也好,但嘴部画得不够,线勾的力度不够。长线应该慢行笔,一勾到底。勾线时可以稍微侧锋,追求传统木版年画中的“版味儿”。《燕子姑娘》是以一个单独的人物形象作为画面表现的中心,比较好画,但学生画面颜色整体染得不够,需要再染一染,画面人物右边的红拖拉机透出了白,应该上边颜色虚一点,到底下颜色重一点。姑娘的嘴唇可以再红一点,与右边拖拉机的红稍微呼应。人物后面的两块颜色也有区别,右边拖拉机玻璃窗户是暖光,左边空白处背景是冷光,这样画面就会相协调。李老师认为大家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每个人在临摹过程中都有自己的领悟,允许有再创作的过程,但重点是一定要把自己的精神表现出来,画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04
点评《催》临摹作品
李老师谈到1975年5、6月份,她在烟台地区下丁家村体验生活时,看到金矿周边修水坝的工地上,有一群打夯的女子突击队,她们在辛勤的劳动,态度乐观。第一稿画的炊事员在工棚里面做饭,让她们回来吃饭。后来,李老师构思出通过炊事员送饭“上门”的细节,表现大家“废寝忘食”的干劲儿,“这边送饭、看表、吹号;那边插秧、稻改、争红旗。”把欢快的人物、美丽的环境和劳作的气氛联系了起来。画面中,垂柳荡漾,阳光明媚,人物和煦,满面春风。
对于学生的作品,李老师在勾线和用色上提出了建议,首先提到用纸的问题,最好用带有颗粒感的水彩纸,以便挂匀颜料。她认为人物表情比较规范,但不够立体,可以先勾线,再染色,线与形象的配合就会相得益彰。李老师当年画的脸是用水彩颜料画的,学生临摹是用国画颜料染的,新中国年画有的延续了木版印刷,有的是胶版印刷,相对来说手绘年画的发挥空间比较大。
在色彩方面,李老师认为学生临摹的《女炮兵班》《芒种时节》《催》三幅作品的用色都不够透亮,《催》要有轻松愉快的感觉。她表示,自己画完《催》之后,专家的评价是柳絮好像发光似的,其实就是一种透亮的感觉。李老师结合画面细节谈道,水稻在插秧时,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照耀下会表现出透亮的暖,所以背景的绿可以施一点粉、一点黄,让人能感受到春天暖阳的和煦与明媚。柳絮和稻田决定了整个画面,春天插秧春光明媚的感觉和《芒种时节》夏天麦子的收割是不一样的。她说,济南有很多柳树,春风一刮,柳絮飘起来的感觉就是透明的,画面中曲线的使用使柳条随风舞动起来,色彩的透亮也使柳絮飞动起来,有一种春风拂动、柳絮飘浮的感觉,我们的创作就是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只有有了这个感觉才能感染人,所以这个画第一就是靠颜色抓住人。就像《芒种时节》,先看到麦子丰收时金灿灿的一大片,然后才会再往近处看人物和各种形象。
座谈会结语
指导完作品之后,李老师深情地与学生们分享了八十年代在菏泽、济宁等地开发鲁锦和后期在济南开发皮影的经历,讲述了自己过去创作中有趣的故事,比如《女炮兵班》《燕子姑娘》《犟小孩》等画中的人物原型,让大家真切的体会到艺术创作应该亲临现实生活,亲身感受。李老师还对大家提出了要求:我们的目的不是重复前人已经走过的道路,而是要走自己的路,从传统元素中、从生活中去感受,然后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将它创作出来。
李百钧老师充分肯定了年画高研班的教学改革形式,对高研班教学充满了期待,还邀请大家去她家观看这些作品的线稿、色稿以及原稿,进一步分享了她的创作经历。通过李百钧老师此次的辅导,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对接下来的学习创作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来源:山东年画 韩继财)
艺术家简介
李百钧,1941年生于烟台市牟平县,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现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装饰绘画专业,1963年毕业。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设计系主任、师范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理事、山东省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中国文化行业高技能人才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