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1-09 17:25:37
  从作家到画家,吕峻涛笔耕不辍,以文字和绘画书写大地生命。

从作家到画家,吕峻涛笔耕不辍,以文字和绘画书写大地生命。从黄土高原到巍巍秦岭,不变的是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巍巍秦岭》是一幅恢弘巨制的国画创作,对于吕峻涛和他的团队都是一座高山。创作过程中充满了各种艰辛和挑战,了解秦岭,深入秦岭,提炼语言,表现精神……从继承传统到表现时代精神,从浩瀚的文字视频资料到纸上的壮美河山,无不浸透着虔诚的艺术探索精神。本文是吕峻涛的创作札记,真实记录了《巍巍秦岭》的创作过程和心路历程,行文真诚,感人至深。从文中,我们也可看到作者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2019年12月初,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接到为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创作一幅国画作品的任务,创作选题规定仅秦岭、华山两个题材,由省美协组织实施创作。要求在2020年全国两会之前完成创作任务,并入厅上墙。

12月的西安天气时阴时晴,气温一天比一天低落,一场小雨过后,冬天真的来临。时间紧,任务重。接到任务后,郭线庐主席迅速和我商议,达成以下共识:1.动员各大美术机构和团体单位广泛参与,组织推荐草图;2.有针对性的邀请省内有影响、有创作实力的画家进行草图创作。

任务很快落实下去。短短十天,包括西安美术学院在内的各美术单位和个人共提交华山、秦岭创作草图20余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组织主导起草了一幅草图。

说真的,在提交草图的画家当中,比我影响大、能力强的大有人在,我主导提交草图仅仅是参与一下,表明我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和支持。画草图的时候,我查阅秦岭的资料、图片,翻看名家的作品,要求自己必须吃透秦岭。

秦岭被称作“父亲山”,其中在陕西关中的一段又被称作“终南山”。东西蜿蜒的秦岭呈北仰南倾之势,其雄伟之势主要体现在北麓,因此要把秦岭的气势画出来,必须在北麓上下功夫,必须突出北麓的特点。画草图就要以北麓为主体形成。从一开始,我就想到这幅作品最终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它应该是集体创作。

按照要求,《巍巍秦岭》的规格长9米,高2.5米,这是迄今为止我遇到的最大尺幅的画作。虽然在此之前,我曾和别人合作为省政协创作了国画《厚积薄发》,长6.6米,高4.72米,积累了一些巨型画创作的经验,但是面对这样大尺幅的创作,还是感到一定压力。

对于这样一幅巨大的创作,我决定组建一个团队,进行集体创作。我相信,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才有可能顺利完成创作。

选什么样的人进入这个创作团队呢?这看似简单,但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集体创作的问题。

集体创作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高度磨合的过程。在艺术创作中,每个画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并且形成一些自己的艺术个性和语言,无疑这种个性和语言是保持艺术独特性的重要特征。但是,每个人因为经历、阅历、修养、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如果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那么在集体创作中出现的情况,往往是每个人都想最大化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彰显自己的艺术个性,这就可能造成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最后形成一个四分五裂、不伦不类的东西。因此,如何把每个画家的艺术个性和语言,统一在一幅画中,就显得特别重要。画面之中既要有艺术家的个性,又要有艺术的统一。这就要求每个参与集体创作的画家,需按照特定作品的规定性,抑制个性,寻求共性,尽最大努力围绕作品的主题和内在规定性,往一起靠拢,追求统一和谐的语言,保持作品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这是一个艰难的磨合的过程,碰撞的过程,最后要达到高度融合的过程。

因为选题是《巍巍秦岭》,这就要求进入这个团队的画家必须熟悉秦岭,有着比较丰富的秦岭题材的创作经验。更重要的是,进入这个团队的画家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那些有才无德的人即使画得再好也不能进入。画家之间,善于沟通,有协作精神,不扯是非,比什么都好。

其次,这是一幅已经规定了的厅堂绘画。厅堂一般是聚会议事的地方,庄重、肃穆,有庄严的仪式感,这是它的特殊性所在。这种特殊性也对厅堂绘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除了绘画内容之外,在画面形式上是一种宏大叙事,是全视角的描绘,一定要庄严、大气,甚至需要一些装饰意味。这种庄严大气体现在绘画语言上,就是要有大结构、大气势、大气韵,对线条和笔墨的控制要求极高,而不是一般地表现笔墨情趣、笔墨个性的小作品、小情调。因此,画家对整个画面的构成及笔力较之小作品要求更高。

我把自己熟悉的画家很快在脑子里像看电影一样过了一遍,首先想到陕南安康学院的章长青教授。他生活在秦岭,长年坚持研究和探索秦岭的创作,传统功力较强,为人朴实敦厚,吃苦耐劳,同时想到了王犇和王肖峰。

王犇是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版画专业出身,长期深入秦岭坚持创作。他的秦岭创作有版画的刀刻感,线条硬朗,笔墨精到,画面形式语言新颖,但我更看重他做人朴实、踏实,思维活跃,对人对事宽厚包容的一面。

王肖峰是一个社会画家。他从小师承张义潜等老师学画,近年来在山水、花鸟画创作上研习传统,博采众家之长,作品已形成自己的面貌,令人欣喜。我喜欢他的直率、豁达、热情,更佩服他做事的果敢和执着。他的秦岭作品有传统笔墨的熟练运用,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线条柔中见刚,对色彩的控制也有独到之处。

随即召集他们研究草图。我提出草图的总体思路后,大家一起讨论补充,最后形成了第一稿草图。虽然意见也有分歧的时候,但我觉得与人相处要看大势,不拘小节,思想不一样,方法有差别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有一种谦让和妥协的胸怀。大结构定了之后,小结构可自由发挥。

第一稿草图完成之后,我始终以一种审视的眼光盯着它。充满质疑,也充满挑剔。有时盯着它,就像盯着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越看越困惑。画面的每一个构成,应该都有相应的作用和寓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映衬,最后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苦苦思索之后,我终于找到几个关键词:中华祖脉,中央水塔,生态屏障,巍峨壮丽。抓住了关键环节,接下来的构思就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画面中央主体蜿蜒起伏的山势,一直到太白山主峰,象征中华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根基和祖脉,昂首挺立的太白山主峰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崛起于东方的气魄。

两边环绕的山岩和瀑布,象征中华民族凝聚在祖脉和主峰的周围紧紧相拥环抱,形成源远流长的中央水塔。

画面底部近前的松林,象征亿万人民昂扬向上、朝气蓬勃的奋斗精神,表现沧桑巨变的民族自豪感和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豪迈激情。

远处绵延起伏的远山,呈现出苍茫壮阔的山河图景,象征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画面的色调考虑用小青绿形式表现,但是小青绿色调偏冷,在远山部分应吸收西画的光影和透视原理,增加暖色朝晖,增强整个画面的冷暖对比和视觉冲击。

在完成这些思考和功课之后,我似乎看到了一幅巍峨壮丽的秦岭图景呈现眼前,心中忽然无比激动,几天来的所有焦虑和不安一下子烟消云散。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团队建立之后,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怎么画。

《巍巍秦岭》的草图是按厅堂实际尺寸比例起草的,现在要把草图放大几十倍,呈现在一个巨大的画面之中,这对每个画家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其中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即小画和大画的区别。从艺术的角度看,我认为,小画的笔墨要高度概括,不能太过琐碎,如果太琐碎,太具体,艺术的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而大画则要见结构,见细节,见笔力,它是一种综合功力的集中展示,其中任何一个细小的枝节,都要精心打磨,一丝不苟。如果控制不好,画面就会过于拘谨,从而减弱艺术的冲击力。

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表现秦岭?秦岭是一座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是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尊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历代画家都把秦岭作为绘画的重要参照和载体,创作出许多优秀之作。北宋范宽曾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其画落笔雄健凝练,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整体更见有势,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岭峰峦的浑厚和苍茫之美,令人叹为观止,至今难以超越。其后各代画家纷纷习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水经典之作。这些历代形成的经典作品,在后来就形成了传统,形成了某种规则,但是这种传统规则在延续和发展中又被新的经典所打破,传统的规则一次一次被修改和丰富。因此可以说艺术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它有许多被突破和打碎重组的可能性。石鲁说,画得好了,流传下去了,就是传统。传统如一座高墙,在时间的积累中,在历史的沉淀中,越垒越高,越来越厚,只有在这高墙上不停地攀登,才可能看到高墙以外的风景。

现在,要表现秦岭这样一座伟大的山脉,自然不能固守传统,而要赋予新的生活气息,新的时代精神。什么是新?如何新?我认为要和时代结合,要和眼前的秦岭现代生态实践结合,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原则。如果不与时代同步,缺乏时代的观照和时代精神,我们画出来的秦岭就和以往的秦岭没有什么区别,就没有任何新意。因此,应该在人类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的时代,在环境生态危机加剧的今天,着力把秦岭作为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屏障这一大命题凸显出来,使它成为保护生态安全的青山绿水、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生态保护工作。2020年4月20日至25日他来陕考察时,在秦岭月亮垭,曾语重心长地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习总书记深刻诠释了秦岭作为我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的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秦岭、认识秦岭。只有吃透了秦岭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象征的深刻内涵,才能更好地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它、反映它。

秦岭不仅是一座具有地理标志意义的山脉,它还是一座有文化根脉、文化内涵的山脉,也是一座具有人文精神、个性特征鲜明的山脉。我们要画好它,画出它的性格,它的精神,它的魂魄,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不仅考验人的心智,还考验人的意志。

为此,我查找资料,收集素材,还动笔撰写了长达万字的散文《巍巍秦岭》,对秦岭的历史文化和现状做了理性的思考。这篇散文后来发表在《各界导报》上,受到一定的关注和赞誉,这里不再赘述。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巍巍秦岭》草图由我敲定后,所有草图经过省美协初审,立即报到了有关部门复审和审定,最后选择了秦岭。我主导提交的《巍巍秦岭》最后被确定下来。当郭线庐主席把这一消息告诉我时,我有些发蒙,这是真的吗?郭线庐主席说:“秦岭,就是秦岭,你责任重大呀!”

现在,任务真的落在我的头上,我却忧虑起来。

我是45岁才开始真正接触美术,学习国画创作的。这其中有工作的无奈,环境的逼迫,也有我对后半生人生追求的考量。虽然以往我也刻苦地研习绘画,参加了省内外一些展览,在中国美协的专业性展览中也有作品多次入选,一些作品还被专业的美术机构收藏,但是仅凭这些成绩,要主导完成一幅重要创作,能否承受如此重大的考验和挑战呢?

我知道,我作为省美协的党组书记,去主导完成这样的创作任务,是我的责任所在,但业界也会有不少议论,甚至认为我是以自己的职务来影响的。

但是,现实是《巍巍秦岭》已经横亘在你的面前,是勇敢翻越它,还是在压力面前退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在“蓝关”之前当懦夫?临阵脱逃?这的确不是我的性格。在我以往的人生经历中,也经受过几次大的挫折和困顿,每一次我都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即使碰得头破血流,我也决不认命,决不服输。几十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时时也在期望某种成功,某种改变。泰戈尔有言,荣誉常常使我感到羞愧,因为我在暗暗祈求着它。我也有泰戈尔的羞愧,常常焦灼。自己已经五十有余,生命中的机遇也非常有限,如果稍有懈怠,此生就庸碌地荒废了。

那么《巍巍秦岭》是机遇吗?机遇总是带着压力而来,有时候巨大的压力,会使人爆发一种抗争的力量。这是一种不惜生命的殊死较量,是把生死置于脑后的全力拼搏。

这么想着,思想里一个强大的自己站了起来。作为一个画家,这也许是命运赐予我的一次机遇,如果能全力以赴,如果能坚持下来,就可能看到秦岭之上的另一番风景。

于是,我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意识开始严肃、认真地思考下一步创作。

然而这时春节已经临近,更让人揪心的是,武汉发生的新冠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天关注攀升的确诊病例数,令人深深感受到武汉的危机和痛苦。到了1月23日,武汉突然宣布封城,疫情已经向武汉周边乃至全国蔓延。那些正在回家路上的人被挡在了城外,情势愈发严重,愈发急迫,人们一下子紧张起来,焦灼和不安像阴霾一样笼罩着。

1月24日已是大年三十。这天我提早订了一桌晚餐,请住在咸阳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来西安一聚。聚完回到家里,我急忙打开电视,就看到解放军医疗队已快速集结,大年三十晚上向武汉增援。

1月25日是农历大年初一,这天西安已行动起来,许多高速路口已经封闭,接着住宅小区也封闭了。

我和大家一样开始在家里蜗居过年。想到《巍巍秦岭》的创作,又煎熬着提笔做起功课。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封闭。居家。日子似乎凝固了。

有五六天没有下楼,除了画画之外,还翻出《芥子园画谱》研习。《芥子园画谱》是古人绘画经验的总结,在研习思考的时候,感到自己是在和古人对话,那每一个程式看似古板,但又变化无穷,能揣摸到其中的寂寞和孤独……

到了2月中下旬,疫情已经出现拐点,确诊病例下降到十位数,抗疫胜利的曙光已在眼前,为之欢喜,为之骄傲。中华民族在重大灾难面前,又一次众志成城,战胜了危机。

每天可以出门去超市买一次菜,也可以在院子或者街上溜达一下。这期间我已去单位上班,处理一些日常工作。但疫情还未完全消散,日子过得无奈而煎熬。

3月3日,接到郭线庐主席的电话:秦岭的创作尽快动笔,要求在两会之前完成。

放下电话,我脑子忽然一片空白。这是高度紧张之后的空白。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东西压在心头。

是的,当真的要像士兵一样真枪实弹进入阵地的时刻,一想到面前的敌人凶恶无比,情绪就陡然高度紧张、慌乱,也生出一些畏怯。这是一幅很大的创作,这幅创作将来要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一旦有所闪失,别人就会对你说三道四……

可是高大的“秦岭”已树立在你的面前。没有退路,别无选择。最重要的是作品,作品好了,什么都好了。顾虑太多往往只能消磨意志,只有全力以赴,勇敢上阵,才会有所作为。

一夜无眠,起床后感觉头重脚轻,昏昏沉沉。吃过早餐,抽完第一支烟之后,立刻给王肖峰打电话:创作时间很紧,立即做好创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王肖峰做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短短几天已在他的天然汇美术馆装好画板,购置好画材,一切安排妥当。

天然汇美术馆作为私人美术馆,这里大厅宽敞,灯光、暖气等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一流。2020年的冬天,是西安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冬天里的春天。

这期间王犇和王肖峰还向我推荐李晓鹏、明亮、罗春波做辅助画家,进入创作团队,我都同意了。

3月10日早上,创作团队会聚天然汇美术馆。

只有章长青因为疫情封控的原因,无法参加,很遗憾失去一次合作的机会。

我主持召开第一次创作组会议。我说,秦岭创作看似好事,但做不好就是坏事,对我们创作组来说,是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告诫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埋头苦干,低调务实,不事张扬,潜心创作。那天的会议开得很好,经过讨论,会议形成两个规则,实录如下:

艺术创作规则

1.遵照定稿的大结构、大气势,不做大改动。

2.注重定稿放大以后细节和空间的变化,研磨其中的肌理和结构,使画面丰富而耐人寻味。

3.用淡墨勾大稿,主创画家发挥各自特长予以深刻刻画:①每个主创画家围绕作品总体布局,抑个性,找共性,保持作品整体艺术性的完整和统一;②三不动笔。想不深入、想不透彻不动笔,把握不准、把握不到位不动笔,精神状态不佳、笔墨生滞不动笔;③每个主创画家在用淡墨成稿之后,需要留有改动的余地,不得画死;④画不下去的时候,应当参阅其他资料一起酝酿讨论后再动笔。

创作管理规则

1.创作组创作过程实行封闭式管理,专心致志、全力以赴进入创作状态。

2.创作期间谢绝一切与创作无关的会客、参观活动,排除一切干扰。

3.创作资料要严格保密,不得外泄,不得私自拍照和用微信传播。

4.主创画家创作期间,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同时根据创作时限要求,按照前期准备、定位构图、墨稿勾线、水墨深入、着色渲染、调整统一、验收装裱七个环节安排创作进度,初步定于4月底完成创作任务。

会议后当天下午,进行大图投影定位。

定位之前,我手握炭条,在打上秦岭山影的屏幕前合手伫立,祈祷将要翻越的“父亲山”保佑我们一切顺利。然后,我爬上高梯,在大图的太白山主峰之上,标出了不得突破的高点位置。第一笔,就这样开始了……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创作正值疫情期间,小区的封闭管理还在持续,街上的饭店还没有开张,平时熙熙攘攘的街道车少人稀。

这时,团队的吃饭却成了大问题。

细心的王肖峰又一次慷慨表态,安排团队在他家里吃饭。

为保证创作进度,王肖峰还在创作场地支了一张床,画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

写到这里,我要由衷地向王肖峰说一声感谢,因为有他的支持,我们才有了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才能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

王肖峰和王犇提出要去秦岭实地感受写生,我觉得很有必要。于是我们团队一行抽出两天时间,沿210国道向南穿行,进入秦岭腹地的宁陕县蒿沟写生。

时值3月,真正的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沿途可见秦岭之巅的皑皑白雪,树林如水墨一样疏朗萧瑟,可以看到清晰的山岩结构,也能感受岩石黛青色的阴凉。虽然阳光明媚,但山风吹过来,还觉丝丝凉意。我们一行徒步进入蒿沟,察看地形,选择写生位置,每人都拍了许多可以参照的图片,也画了两幅以上的写生。

写生以后的创作进展相当顺利,也非常辛苦。天然汇美术馆的高度也就两米五六,搭建的画板一直从地面顶到屋顶。如果要画底部的山岩树木,就不得不爬着或者跪着。王犇身材短小而微胖,常常爬在地上画,一画就是几十分钟,起身后就见他不停喘气;王肖峰、李晓鹏个子高,爬着更是窝得难受。

王犇长于岩石、水瀑细节的深入刻画,王肖峰、李晓鹏善于勾线,明亮、罗春波则长于表现树丛,他们都各自发挥优势,小心翼翼,一丝不苟。

在这样一张大纸上用笔用墨,一旦画不准,不仅浪费价格昂贵的纸张,更可能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出现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在画墨稿的日子,我时刻提着一股劲,紧盯着每一个细节,一旦出现表现不准确或者墨色过重的情况,我就会面露愠色,不由自主地立刻叫停。

说实在地,我这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因为个性的原因,总是过于严苛,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可以想象,当我焦躁发火的时候,我的脸一定是世界上最难看的脸,也一定是最最令人讨厌的男人。

但是没办法,有时我真的不能控制自己。现在,当回头看这一切,团队所有人的善良容忍了我的缺点,忍耐了我的坏脾气。在这里我驻笔停顿,说声对不起,也道声感谢。感谢你们的理解和包容,让那所有的不好都随风而去,都成为回忆而淡淡一笑。

时间一天天过去,白天和黑夜交替进行。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和时间赛跑,熬过了时间,才能熬出一个新的自己。坚持,无论爬着或者跪着,都在咬牙坚持。

3月31日,创作的墨稿完成。这是一个关键环节。当我站在画前,静静观览的时候,我似乎已经看到整个画面的全貌,一下子有了信心,也有了一种底气。这是一个良好的奠基,当那些主体结构犹如盖房的大梁架上屋顶时,那种欣慰完全是一种疲劳之后的松懈的欣慰。墨稿这个“大梁”架上了,就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但前路依然艰难,步伐会越来越谨慎。于是我决定停下笔来,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参观并提出意见。

只有在墨稿完成以后听取别人的意见,才有可修改的空间,也才有再次提升的余地,而错过这个时候再向前迈一步,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必须停下来,认真地听取意见。

很多部门的有关领导来了,郭线庐主席来了。他们看后认为基础很好,给予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又指示加快创作进度。

我稍微松了口气,又想到一个最大的问题:专家会怎么看?

一幅画作的成败,学术的认可才是最重要、最困难的。如果在学术上站不住,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学术是就艺术本体而言的,它不包含艺术以外的杂质。如果包含其他杂质,那就是非学术,也毫无意义。中国画几千年的发展和嬗变,是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巨匠的创造和实践中不断得到总结和提升,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在真正的艺术作品面前,那是一种高山仰止的叹服,是一种虔诚的膜拜,永远不会有艺术之外的庸俗和偏见。因为任何一个艺术家,他的汗水和秘密都在他的作品里如血流淌,展露无遗。

疫情期间不便出行走动,于是我们打印了几张画稿,分别通过王肖峰和李晓鹏送给国画大家赵振川、崔振宽审看。

赵振川、崔振宽都是后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我和他俩多有工作交集,清楚他们在长安画派之后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很期待也很看重他们的指导性意见。

意见很快传递过来。

崔振宽指出:墨稿画到这种程度不宜大动了。总体感觉很完整,但要注意虚实对比,虚的地方笔墨一定要概括,避免太具体。

赵振川强调:大画一定要有大气势,要见结构,见笔力,线条要有力度,结构不能太散,要保证气韵贯通一致。

我们把两位老师的意见研究了一下,做了些微调整,开始进入下一个流程——着色渲染。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着色渲染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画的传统,着色不宜过多、过杂,超过三种以上颜色,画面就显得有些花了,因此流传下来的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图式,大多以浅绛为主,当然也有少量的青绿和重彩。在这个认识基础上,我们通过研究画面的色调采用小青绿形式,体现秦岭秋天的丰茂之景。小青绿以石绿和赭石两种颜色为主,有冷暖对比,如果着色成功,画面看起来不会过于凝重,也不会过于飘浮。

这样,我们开始用小青绿形式着色。着色时,突出表现秦岭山体阴阳两面的色彩变化,使画面呈现出三维空间感,远山赋之以暖色朝晖,展示秦岭秋天的明丽和希望之光。

思想统一之后,就要紧盯色度的深浅变化。这种变化可渐近式层层推进,由深而浅,由浅而淡,自然过渡。中国画的着色,是对笔墨的提升和补充,如果着色成功,画面就有了精气神,就有了鲜活的气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遮盖僵死笔墨的瑕疵。

着色要像运用笔墨一样寻求变化,力戒平涂。

为了慎重,第一次着色之后,画面色度不够,并不着急达到色彩的饱和,而是保留一定的余地以备修改。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往前走,用力过猛、过度,都会影响下一次的调整。

又请相关领导审看,领导看后给予许多鼓励,指出色度不够饱满,绿植不够充分,应进一步在表现秦岭的绿植生机上下功夫,这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之后,我们没有急于动笔,又请来两位专家老师进行学术指导。

一位是国画大家王西京,他曾为人民大会堂创作《黄河·母亲河》,影响巨大,经验丰富。

王西京非常仔细地观画之后指出,画面中央的山体是主体,要表现和突出主体,两边的山岩要重彩着色,以深色逼亮主体山脉,增强对比度,同时也推远高处的远景。

另一位是书法大家雷珍民。他看后非常高兴,称赞说气势很大,很雄伟,对题款位置给予具体指导,也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肯定。

我们根据以上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再次分析,进行第二次深化着色,对重要的线条再次加重强调,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

这个时候,新闻媒体公布全国两会召开在5月22日。

看看时间,已到4月上旬,一下子感到时间紧迫,于是接连几天熬夜加班,加快推进创作速度。

5月6日,我们又接到通知,有关领导第二次审看。

那天下午,有关领导准时到场,认真仔细地观看画作,边看边与我们三个主创画家交流,说到秦岭的太白山峰、生态建设、人文情怀等方面,提出把远处的山包变为山梁;去掉远山的朝晖,突出青山绿水;增加山根的树木,突出表现秦岭丰茂的植被,等等。

这些意见看似简单、具体,但真正要落实到修改中,却是非常复杂的。我又一次感到头脑发木,眼前发黑,沉重的心情几乎压得我喘不上气来。

领导最后强调指出,就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修改,不要赶进度,不要赶两会的时间,一定要把作品修改好、打磨好,使其真正成为一幅精品力作。

我立即主持召开第二次创作组会议。重点讨论修改意见和修改办法。我把有关领导的意见归纳梳理了七条,逐条进行分析、研究。我鼓动说:我们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能改动的一定要改,不能改动的想办法完善。最后大家讨论决定,先休息一下,把这七条意见各自思考、吸收、消化,准备充分之后再动笔。

短暂休息几天之后,又开始了修改工作。

这次修改的重要思路是把小青绿形式调整为大青绿,以大青绿形式着重强调体现青山绿水的意图。

修改是一件费力费神的过程,修改的目的是为了把画画好,而不是画过了。因此每动一处都得小心谨慎,保证艺术格调的完整统一。那阵子,我们找到修改的办法后,经常围在一起打“歼灭战”,每修改成功一处,都忍不住欢呼雀跃,像打了胜仗一般高兴。

因为不需要赶两会时间,我们也不急于赶进度,工作脚步随之放慢下来,心情也轻松起来。

修改工作断断续续,一直持续了20多天。

郭线庐主席第一时间观看,他告诉我们:画到这个份上,再不能画了,再画,这个画就过了。

是的,不能再画了。作为画家,当把全部的力量和智慧倾泻之后,会清楚自己面临的状况,也清楚自己作品应有的分量。如果在这个时候还犹豫这个,顾及那个,而不顾及作品艺术性这一本质,就是缺乏应有的自信,就难以走下去。

我们团队感到这次修改既尊重了领导意见,还保持了作品格调的完整统一和应有的学术品位。

停下来又一次等待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再一次审看。

在此期间,我又一次陷入沉重之中。我知道,最为艰难的问题已摆在面前,如果作品不能获得专家学术上的认可,那它的命运就非常令人担忧。为此我焦灼不安,常常无法入睡,不由得肝火上升,口舌生疮,一下子病倒了……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9月初的一天,我接到中国美术家协会通知:由范迪安主席、徐里书记带队的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专家指导组近日将来陕西指导。此前,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发出创作选题,并由各省美术家协会组织推荐画家报送创作选题。我省申报的20多个创作选题及草图,经中国美术家协会评审委员会评审,有4位画家的5幅作品通过评审,这4位画家全是西安美术学院的教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专家指导组正是奔着4位画家的5幅创作作品而来。这真是一个喜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我立即和郭线庐主席商议,等专家指导组来了,一定要请范迪安和徐里顺便看看我们创作的秦岭作品。

9月10日晚上,专家指导组一行来到西安,11日早上,在西安美术学院集中观看指导陕西参加全国展览的5幅作品。

专家们仔细观看作品,和画家沟通创作情况,面对面交流思想。范迪安主席和徐里书记对于5幅作品的创作给予热情鼓励和评价,并对下一步的创作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指导工作一直持续到上午十一点半,这个时候我才有机会和范迪安主席说话,恳请他和徐里书记一起去看看我们创作的秦岭作品。

范主席很痛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范迪安主席。在此之前,我虽然认识他,但没有工作上的接触,他对我并不了解,也没有印象。我知道他还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和徐里同志同为国家重大美术题材创作小组的领导和专家,更是国内顶级的美术理论评论权威。

时间非常紧迫,12点多有关领导还等着会见他们。审看工作结束后,我立刻和郭线庐主席陪他们从西安美术学院出发,赶往远在东郊的天然汇美术馆。在路上,我心里并没有太多奢望,只是期望他们能在学术上给予指导,提出更好的修改意见。

王肖峰早已在大门外等候我们,一行人进入展厅时,画作已在聚光灯下呈现出来。

西安的9月,天气还很燥热,下车就感到热浪袭人。范主席看到画作,忽然快步上前,轻轻“嗬”了一声,仔细看了起来。

屋子里片刻寂静无声,空气似乎凝固一般。

我们站在一旁,范主席笑着和我们聊了起来。

以下是现场的对话实录,根据录音整理如下:

范(迪安):这画画得差不多了,结束了?

吕(峻涛):基本上差不多了。

徐(里):装裱一下颜色会更好些。

范:没有托?

吕:没有。

郭(线庐):裱后颜色会重很多。

范:秦岭有这么大的瀑布吗?

郭:有,有高冠瀑布。

范:画得很充分,尤其上半部分画得很生动。一般画到上半部分线条都虚掉了,画出了毛茸茸的山头,翠绿的感觉。

郭:秦岭现在就是这样,植被很好。

范:秦岭的主峰在哪里?

吕:太白山,太白山是最高峰。

范:华山是秦岭的一部分吗?

吕:是的。

范:这种溪流属于?(指画面右边)

吕:秦岭有72峪,每个峪都有河流。

徐:几个人画的?

吕:主要三个人。

范:这幅画画得很好,画得很放松,很丰富,画了多长时间?

吕:反反复复三个多月了。

范:保持得很好。那是稿子吗?(指放在一旁的打印小稿)。

吕:是的,是一稿。

范:这稿子也很好,不要光线,青山绿水。

徐:这画多大。

吕:9米乘2.5米。

范:落款的字要用繁体?

郭:这要听范主席的意见。

范:徐书记对这种殿堂画很在行。

徐:可以,现在画成这样子就这样子了。

范:现在的中景、远景应该是非常好的,近景大块石头,左边比右边好,把右边琐碎的地方调整一下就好了。

徐:大画不能画太细,细了气势就会减弱。秦岭要呈现祖脉的气势,所以不能太细。

范:如果要加强,把右边下角的石头线条加粗一点。现在中景、远景关系都很好,也很独特。山水画要有自身的独特,有秦岭这种葱茏,绿水青山已经足了,很充分了。

徐:那个枯枝头有些跳。

范:多了一点。因为上边已经有朱鹮,用不着小细节,稍微弱化一点。

徐:这画画得很好了。

看画的过程中,范主席还用自己的手机拍了几张图片。

天哪!这样的评价真的令我欣喜若狂,在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如释重负,心情无比轻松。我本想得到一滴水,他却给了我大海;我本需要一束光,他却把太阳举到了头顶。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结果,有了这样一个结果,即使这幅画最终不能挂在人民大会堂,我也知足了,无怨无悔了。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在经历风雨之后,看到一道亮丽的彩虹。范迪安就是我天空的彩虹。

这就是我认识的范迪安主席。

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但我终生难忘,刻骨铭心。我相信范迪安主席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鼓励,而不是那种虚伪的言不由衷或逢场作戏,因为从他进入大厅,轻轻发出的那声赞叹,我已经相信他了。相信他那毫不掩饰的率真,那真诚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一切。

这天,9月11日,是我的生日,也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阳历和阴历重叠在一起的生日。内心的激动,巨大的幸福,已经使我失去了理智。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将发自内心地崇敬一个人,他就是范迪安主席,一个令人无比尊敬的师长,一个让我无法用“感谢”二字敷衍的人。他那艺术家独有的善良与真诚,厚道与纯朴,将永远刀刻在我记忆的深处。

晚上,我和王肖峰去夜市吃烧烤,高兴已使我不能自控,一杯接一杯喝着啤酒。

结果可想而知,我最后手舞足蹈、烂醉如泥……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等待,漫长的等待。

我们依然等待有关部门的审看通过。

此后,经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多方努力,2021年2月25日上午,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集中审看,通过了最后终审,指示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想办法把画挂在人民大会堂陕西厅。

此时,还有最后一道工序没有完成——题款。我和郭线庐主席商议,决定由郭线庐主席题款。

郭主席是省委创作领导小组的成员,由他题款天经地义,大家也没有异议。

全国两会已定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3月3日代表和委员将全部抵京入会,算算时间,如果条件允许,仅有七天的有效工作时间,相当紧张。

当天下午,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中心领导电告:经和人民大会堂沟通,正常安装这样一幅画需要八个工作日。时间显然是来不及了,决定会后再行安装。

我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立即给王肖峰通报情况。王肖峰说,郭主席题款之后我的印章太小,需要一枚2.5厘米的印章,我说不急,明天再盖不迟。

第二天,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一大早,急性子的王肖峰派人来取印章。我刚把印章交给来人,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又突然来电,说情况有变,人民大会堂同意我们两会之前临时挂画,今天晚上要立即安排人员送画进京,开始安装工作。

情况紧急,我马上落实进京人员,安排做核酸检测事宜,一时忙乱不堪。

我因家事不能出门,便安排王犇前往北京。虽是挂画,但是画家必须前去做最后的调整,这种调整是细致的,也是辛苦的,王犇爽快地出发了。

晚上六点多钟传来消息,送画的车辆已经上路。直到这时,我才从那种坐过山车似的感觉中回过神来,顿感浑身无比轻松。

2月28日是星期日,晚饭后我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看到盛开的玉兰,繁茂的红叶李花,知道春天已经真实地到来。想到一年多来面壁秦岭的日日夜夜,经历的种种困顿迷茫、焦虑失眠,不由得鼻头一酸,泪水夺眶而出。

过去了,寒冬带来的丝丝冷意都过去了。春天依然明媚,春花依然盛开。当我们在平淡如烟的生活中忙忙碌碌奔走,跌跌撞撞爬行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可能欣赏树上的香花,路边的风景,也不可能顾及身边的真诚,美好的善良,只是埋头前行,一路狂奔,但是当你驻足停留下来的时候,当你把内心那些烦乱的情绪丢弃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依然朝你微笑,依然像亲人般向你招手示意,热情似火……

这时,我接到王犇从北京传来的微信图片,《巍巍秦岭》已经实实在在地挂在了灯火辉煌、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

望着图片,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

是的,所有经历的一切,在这一刻已经结束,结束在这个喧闹了一天又突然安静下来的夜晚,而这个夜晚的风已轻轻地像一只纤柔的手,为你擦拭着挂在腮边的泪花。一夜过后,明天将是3月的第一天。3月的春天将会更加温暖、更加明媚。那么好吧,让我们面朝巍巍秦岭,一起去拥抱明天的太阳!(吕峻涛)( 来源:三秦都市报文化艺术)

画家简介

深入秦岭腹地,表现时代精神——著名画家吕峻涛《巍巍秦岭》创作札记

吕峻涛,1963年生于陕西省旬邑县;大学学历;现任中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主要艺术成就有:长篇小说《生命如树》、散文集《检讨自己》、中短篇小说集《秋天的诺言》、文艺评论集《涉艺录》,长篇纪实文学《守望的小村》、《生命高原》中国画作品集及美术理论等,国画作品曾入选全国及省级美展,并在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展出,国画《跃动的山音》等作品被省级美术机构收藏。

[ 责任编辑:马蓉蓉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