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界网报道 10月28日下午,著名画家、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油画艺委会特邀委员宋海永和青年画家、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协会员张伟走进文化视界,伉俪二人谈笑风生,漫步中华艺术空间,在云间画室联手完成了油画《百合》,并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
秋日的下午茶时光,最适合三两好友小聚,宋教授沉稳内敛、张教授活泼明媚,与梁董事长围坐桌边畅谈,便如一幅有声有色的风俗画。
在中华艺术空间漫步赏画时,宋教授在同为画坛爱侣的前辈艺术家刘青砚、刘宏教授夫妇二人合作的油画《白桦林》前驻足良久、细细品评,或许是想起了自己与爱妻携手沿艺术之路走来的时光。
秋,是最适合画入油画的季节,洗练的天空、深沉的色彩、静美的草木……在采编中心欣赏完两网过往编发的两位教授佳作后,宋教授、张教授油画《百合》留赠与两网,并与梁董事长合影留念。画面以柔和的黑灰色为背景和底色,一束盛开的百合的插在透明玻璃瓶中。在被被刻意调成暗调的底色映衬下,白色的花瓣绽放得异常“鲜艳”,闪耀着洁白的光芒,绿色枝叶也被如碧玉般青翠欲滴。画面整体为统一的素色调,却又有鲜明的色彩与明暗对比,将流动不居的光影瞬间定格;但近观细看,粗糙的笔触留痕下,细节却丰富、细腻而有层次。宋教授认可这种美学观点:判断一幅画成功还是失败,是要看观赏者能否领略到画家作画时的感情与心境。他自认这幅画成功地表达出了自己其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绪……是怀念绽放的青春?是纪念繁茂的成绩?还是爱恋如花的美眷……百合,顾名思义“百年好合”,就让它来为我们讲述这对画坛佳偶的一段秋天的童话……
1+1=1 两个人就是全世界
宋张二位曾是同在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求学的师哥与师妹,校园情侣毕业后又成了同事,然后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作为一对画坛爱侣,如何处理艺术、爱情、婚姻和生活中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便成了二人一生的课题。
有一个观点说:朋友之间是1+1=2,两个人和世界;而爱人之间却是1+1=1,两个人就是全世界。张教授非常赞同,在她心中,和丈夫两人早已“捆绑”,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分工合作的一个团队,“两个人已经成为了一个人。”3年多的恋爱,近19年的婚姻,无论艺术还是生活,两人总能最终在磕磕绊绊中达成一致;但两人的性格却相反又互补,小家庭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
(宋海永、张伟合作的油画《百合》60cmX80cm 2022)
夫妻,宛如油画中交织的光与影
光与影各自表达,却又相辅相成。“我嫁了一个特别可靠的男人,遇到矛盾时,还是以宋老师为主,我甘愿做他背后的女人。”张教授的明眸闪烁着喜悦、满足又骄傲的光辉,嘴角泛起甜蜜的笑容。作为“钢铁直男”的宋教授承认妻子对家庭中投入了更多心血与时间,他由衷地深深感谢,感谢她把握住了家庭的大政方针、以及她的付出与牺牲,给了自己一个如此地幸福温暖的港湾。
这种合作模式也同样用在创作中,宋教授为主,但前期的准备、铺垫,后期的整理,从选题到修改的来回推敲,提出意见……张教授都深入地参与其中。
(宋海永、张伟油画《晨光》)
例如两人最近合作的反映最美抗疫者的油画《晨光》,选取了一位即将奔赴抗疫一线的女性医护工作者为主人公,她同时也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画面在晨光微熹的黑暗中,一群身着白色防护服的医护即将动身,而正中的女主人公回首再看一眼自己的家,虽然全身包裹得仅露出眼睛,但这一回眸却是一眼万年,无限的深情、无限地眷恋、又无比得坚定,传神地表现出了抗疫战士们在危机中逆行,在大家与小家中取舍的千思万绪、柔肠百转。
宋教授作为男性创作者选取女性为主人公,选取了回眸的瞬间而不是一往无前,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妻子在事业的拼搏和为家庭的牺牲的平衡取舍中的艰难辛苦,想要表现兼顾社会与家庭责任的当代女性,更巧合的是。由于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模特,在经历反复修改后,意外地将女主人公逐渐画成了妻子的模样,竟如此贴合。因缘际会,这也成了宋教授第一次为妻子作画。“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位不善言辞的粗线条大男人用他特有的方式诉说对妻子的爱意,将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回眸——一份送给妻子的爱的礼物。
(宋海永、张伟合作的油画《晨光》局部)
婚姻,就像两个人跳一支华尔兹
跳华尔兹需要两个人完美的配合,有节奏、有进退,而在婚姻中,面对事业和生活的重大课题、重要节点,是进一步还是退一步、快一拍还是慢一拍,是考验夫妻的一个重要的“坎”。
而宋张二位面临的第一个“坎”就是毕业后的天各一方。宋教授留校,而张教授回到老家做了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不久,在男友的鼓励和督促下,辞去了稳定、轻松又优渥的工作,重新考研回母校深造,在当时录取比例极低的情况下,经过两年才最终如愿。
虽然是自己的鼓励,但对于这个年轻姑娘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辞职奔赴自己的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宋教授既震惊又感动,他坦言,二人能坚持一路走下来,最关键的是妻子的付出。而张教授满怀深情与崇拜地看着丈夫,坚定地说道“因为我知道他是一定靠得住的男人!”“虽然那时头发就不多,”张教授笑着调侃,仿佛又变成了那个青春又调皮的小女孩,“但他才华横溢,我起初就是被他的画吸引,觉得好崇拜这位优秀的师哥。”
“我们爱情的保鲜剂就是我对宋老师的崇拜,从过去直到现在。”张教授满眼星星,“他让我想要变成更好地自己,事实证明,我为了追逐他的脚步,也让自己的艺术事业更上了一层楼。”
很多毕业即分手的校园情侣,问道两人是否曾有过动摇,他们都简短而坚定地回答:从未。
爱情,恰似油画色彩的统一与碰撞
宋教授谈油画创作的色彩,通常要呈现一种整体的色彩倾向,然而在细节处通过细腻微妙的变幻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另一种表现,是通过对比色的对立和碰撞呈现出强烈的冲突、形成视觉冲击力。爱情亦如是。爱情的根本是成价值观的一致和灵魂的共鸣,需要经年累月在日常琐事中小心经营、细心呵护,但依然时有冲突。
宋教授说和张教授两人生活的重叠达到了90%,是夫妻、是同事、也是创作伙伴,那冲突自然更无法避免。
张教授坦言年轻时会耍点小女孩的小性子,在相爱相处中逐渐学会了沟通的艺术:在合适的时间和契机,用对方最能接受的委婉的语言提出意见,当对方不接受时,也懂得适当保留,在妥协和坚持自我中寻求平衡。
而宋教授承认自己是一个非常有主见又固执的人,常常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多亏了温柔包容、善于沟通的贤内助,让自己变得更加柔软,学会敞开自己、从善如流。
“最后的结果往往证明,我/她的意见是对的,起到了更好地效果。”两人异口同声地说,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宋海永《斜阳》油画180x180cm 2014年)
在近十年两人对农民工系列题材的创作是最好的例证,宋教授依然是引领者,他在每天的上下班途中,被路边的农民工所吸引和感动:他们是构建当代社会的基石,建筑工人是支撑起社会的骨骼,而小商贩和送货骑手则是让社会流畅运转、焕发生命力的细胞和血液,但他们得到的艺术关注却远远不够。宋教授以他们为原型,牺牲了不少细节的描摹,加入了印象派的手法,用写意得写实充分表现自己对农民工兄弟的感动与赞叹之情。
张教授一开始对此不以为然,认为画农民工不“美”,但逐渐被丈夫的坚定带动,她发现,宋教授笔下的农民工色彩鲜艳明亮、姿态神情闲适,脸上都洋溢着憨厚朴实的笑容,呈现出劳动者特有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热情地状态,于是也随着加入了对这一题材的创作。他们共同的努力,让传统被认为是供富人阶层欣赏的昂贵的油画“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最基层的劳动者、为奋进的新时代服务。
(张伟创作《彩云归》水粉140x160cm2021年)
十余年间,两人有讨论、有切磋、有分歧,作品也反反复复地打磨,按宋教授的话说,艺术作品要在不断“折腾”中才能精进,这一过程,两人有过无数思想的碰撞,甚至激烈的争论,张教授的许多意见也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渐渐融入了宋教授的作品中,而自己也在原有的后现代主义版画之外,拓展了写实风格创作。到现在,两人的画作乍一看仿佛是出于一个人的手笔,但仔细品味,却又有各自的风格。宋教授笔下的人物线条强壮、充满力量感,背景、布局和色彩也更加宏大、鲜明,有一种戏剧化的舞台效果;而女画家张教授用了更柔和的笔触和色彩、更细腻的线条为农民工赋予了更生动地情感。
他们的艺术与家庭生活一样,有一致,也有不同;有独立,也有碰撞。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也未必是坏事,其能使两人间擦出思想的火花,让彼此的艺术和人生都产生更灿烂的色彩。
人生,如同色调的冷暖的变幻
两位教授携手走过从青春到盛年的岁月,一同经历人生的高峰与低谷,更在生活的冷暖交替中相互依偎。张教授性格细腻敏感,每每脆弱的时刻丈夫总会伸出强壮的臂膀,成为她最坚实的依靠;而宋教授每次人生的高光时刻,总有妻子在身边与他分享、庆祝。宋教授谈起丈夫的作品第一次入选重量级美展,她带着孩子陪同到北京观展,当作品出现在眼前时,宋教授在心中惊喜地尖叫“哇塞,我老公的画太棒了!”
“现在年纪长了,不像少女时代,真的会尖叫出来,但是对宋老师的崇拜之情却是与日俱增,感恩自己嫁了这么优秀又有才华的丈夫。”宋教授甜蜜地说。
张教授也有了作品入选美展,而不善言谈的宋教授,对妻子最大的赞美就是“不错。”但在他心中,对这位从青涩少女成长为优秀画家、妻子、母亲的小师妹,在经营好一个美满家庭的同时,依然在艺术的追求上日益精进,同样充满了骄傲。
张教授玩笑着说,自己和丈夫像是“闺蜜”,两人婚姻的秘诀是“珍惜”,他们的感情相知相惜、和而不同,超越了爱人、夫妻,他们的故事浪漫却又平实。
一条蜿蜒在艺术里七彩的河
流淌过理想与现实
在爱里汇合
川流不息 扬起水花
跳跃着晶莹的欢乐
闪烁着珍惜的光芒
又卷入一帘时光入水
让所有很久很久以前的童话
都走到幸福结局的时刻
……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陈雅雯
摄影/姚奕骁 汪雨田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