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尤凤伟曾写过一部长篇小说,题目叫《泥鳅》,是描绘在城市里打工群体的生存故事。这部小说初版于2002年,再版于2016年。也就是说,十多年过去了,小说描绘的故事,仍然有读者。或者说,十多年里,小说描绘的故事仍在继续上演着。我最初阅读这部小说的印象因为已过去将近二十年,内容大多已经漫漶不清了,但是,对这部小说的意象却印象深刻,尤其是这个书名《泥鳅》。
《斜阳 》油画180x180cm 2014年
若上网搜索,不难搜出关于《泥鳅》的介绍,初版时的内容介绍是:这是我们的最贫弱的兄弟姐妹的故事。他们怀着最朴素的改善生活的理想走进城市。他们舍得出卖他们自己,出卖力气,甚至是身体和尊严。即便如此,城市里的一些人仍然不能容纳他们,仍然为这些朴实、憨厚、可怜的人布置圈套、设置陷阱。 令人感动的还有,作家尤凤伟对他们的遭遇倾注了如此深切的同情。他近距离地抒写生活,作品却在好看的同时有着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暖霞》130x150cm 2014年
《泥鳅》再版于2016年,于初版时的2002年相比,我们的社会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此书的出版介绍,改成了如下文字:《泥鳅》写的是一群“从农村游到城市的鱼”。一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怀着改善生活的朴素愿望走进城市。他们舍得出卖力气,甚至身体和尊严,但最终都没能真正为城市所接纳。
油画《工地上的男人们》180x180cm 2019年
之所以又想到了尤凤伟的这部小说《泥鳅》,是因为在那个漫长的2020年鼠年春节假期里,集中看了一批宋海永的油画——他描绘的城市里打工者群体的生活场景。从2008年的《快乐的一天》,到2019年的《工地上的男人们》,在十多年里,宋海永一直用油画来关注和描绘着这些城市里的打工者。套用关于作家尤凤伟写小说《泥鳅》时的描述,对于以油画作为艺术表现手法的画家在描绘这些“从农村游到城市里的鱼”时,宋海永同样对他们的遭遇倾注了如此深切的同情,他近距离地抒写生活,他用油彩描绘的画面在好看的同时也有着饱满的艺术感染力!
《快乐的一天》110x140cm 2008年
用宋海永自己的话说,表现打工者的生存状态,褒赞他们所付出的辛苦劳作,这是他作为艺术从业者的艺术使命。其实,描绘城市打工者的绘画作品已越来越多,表现题材及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在宋海永看来,许多反映打工者生活的作品有优有劣,优者能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做到完美的结合,能充分表现主题思想,又不失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劣者大多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失水准,有些作品甚至在网上找些图片,略加以修改,便复制、喷绘到画布上,作品内容毫无情感可言。这样的作品显然不够真诚,还有些作品,因为作者的能力问题,一味地描摹细节,无整体意识,更无绘画感可言,给受众的感受是僵死、刻板的,缺乏绘画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也不可能打动受众的审美感受。
《晌午》油画150 x170cm 2009年
绘画不是简单的描摹生活,对于打工者的描绘,更不是拍几张照片的室内合成。无论是米勒笔下的傍晚田地里祈祷的农夫还是库尔贝眼中的石匠,他们创作的这些劳动者形象都是经过高度的提炼概括,其形象洗练、典型又不失生动活泼,每一个鲜活的形象都深深的打动着我们的审美情感。这也是宋海永在描绘他眼里的打工者画面的艺术追求——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表现形式,并融入自己的艺术感受。
《暖阳》 油画 180x180cm 2014年
譬如宋海永的油画作品《暖阳》(2014年):这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刚下工的高空作业的农民工,夕阳西下,暖暖的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质朴的笑容,橘红色的阳光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创作《暖阳》这幅作品时,宋海永在济南南郊的高架桥建设工地上搜集素材,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观察和接触,不但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图像资料,还与他们成为了朋友。给宋海永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阳光开朗的精神状态,这使他深受感动,在后面的创作中,他在画面上集中刻画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再如他的油画《快乐的一天》(2008年):描绘的是一个铺设下水管道的小伙,炎热的天气,满身的汗水,黝黑的脸庞和憨厚的笑容,画面上更是洋溢着一种乐观向上的调子。
《夏天的肉市》油画150x 180 cm 2009年
小说是靠细节。同样,绘画更是依靠细节来表现。对宋海永来说,他所描绘和塑造的,往往是这些打工者的一个瞬间的场景——在他们劳动与休息的时候,抓住他们最自然生动的一刻,既最能反映他们“本真”的状态的一刻。这一刻,也就构成了画面上色彩凝固的艺术。
水粉《走过泥泞》140x150cm2019年
宋海永的画不是完全的写实,他是用书写的笔法去表现具象的形象,包括细节的刻画,并非复原写真,而是删繁就简,呈现的是一种艺术的“率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以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这里的“真”不是简单地自然主义,也不是完全的客观自然,是以真性情与劳动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反映在绘画作品中流淌的生命精神……(来源:青岛文旅 薛原)
画家简介
宋海永,1973年出生于山东淄博,199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教学研究方向。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第三工作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艺委会特邀委员。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展览,并在山东省的展览中多次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大都美术馆,荣宝斋等机构和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