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0-10 11:04:51
  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对中国笔墨、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情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惠泉老师的笔墨天地。

“国际运河对话——中欧艺术家邀请展”正于尹山湖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旨在从多元视角为观众呈现大运河的风采,以及苏州这座被大运河滋养的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尹山湖美术馆特别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徐惠泉老师参展。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对中国笔墨、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厚的情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惠泉老师的笔墨天地。

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正于馆内展出。

宋人张炎评秦少游词曰:“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渣,久而知味。”其实,惠泉的画亦可如是观。

请手机横屏欣赏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 《竹林七贤》 178cm X 768cm 纸本墨彩 2021年

他的人物画创作最鲜明的艺术特点便是“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淡雅不难,雄强也不难,难的是淡雅之中仍有不衰的气骨。“淡雅”与“气骨”如果拿捏不好,极易出现审美两张皮,但徐惠泉通过线的交织使得本是两个范畴的审美元素有机咬合,其完美就像盒子关闭时发出的咔嗒一声响。

惠泉因“事”而起“意”。他的“事”多与文人相关,或高风亮节或浅斟低唱。“辛亥三童子”之一的盛成在20世纪40年代评论赵望云的画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白石翁画中有物,赵望云画中有事”。画中有事的赵望云在后来成就了“长安画派”。同样画中有事的徐惠泉又将成就什么?

请手机横屏欣赏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 《长州苑外草萧萧》 34cm X 272cm 纸本 2022年

我以为惠泉试图成就的就是对于风骨与隐秀的又一种诠释样式。在他的诠释里,有对现世生存的深情体味,也有对彩云易散的黯然神伤。于是,风骨、情愁成了他创作的主调。

曾经为一位画家写过如下的话:“花间,可以有酒,花间一壶酒也的确是历代文人都曾渴求的梦。然而,如果花间无词,文人的梦又该如此安放?因此,重要的不是花间的酒,而是花间的词。”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徐惠泉。惠泉的“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的“事”不仅有古风,有花间,更有词心。他的一切叙事都是词心的别样打开。(摘自张渝《文人的意和事》)

请手机横屏欣赏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 《春消息》 34cm X 272cm 纸本 2022年

有人评徐惠泉的人物画“延续数百年江南特有的文人习气,却不陈腐、不苍老、不衰颓,不像当下许多画家一样,故作传统状。”因为他知道唯“心”之不同而使世界异化,自身人品学识、心性志趣的修炼才是画面气韵生成的有效途径;若只肤浅地停留在传统的样式,则会使绘画失去生长的力度,更会使主体情志无途生发而窒息了艺术的创造力。

徐惠泉似乎洞悉了这种危机,他通过实践不断证实中国式心物关系的优势,力求恢复几乎被遗忘的传统绘画精髓。

请手机横屏欣赏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 《天淡云闲》 34cm X 205cm 纸本 2022年

因而,当他发现传统高士图所呈现的“林泉之形”时,并没有困囿于此,而是将其蕴含的“林泉之心”的要义持续抬升,尝试将心与物的关系更拉向主体一边,从而扫清绘画主体情志抒发的通路。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徐惠泉对高士、林泉的钟情,亦是从中获得了“自适”的快感和美感;所创高士图不仅为拟古意、寻古趣,更为寄林泉之志、追高士之格。

请手机横屏欣赏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 《林泉高致》 235cm X 735cm 2021年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让我们顿悟古人“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亦让我们有幸目睹了这一传统题材在当今所焕发的生命力和彰显的文化自信。(高萍《林泉松风堪自洽》)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园林写生六问

问:对苏州以及苏州园林的印象

徐:苏州的私家园林是苏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苏州这样一座江南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一个明显的特征。苏州是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所有人和事都是在这样一种城市园林的氛围里发生的,这是散发着阵阵墨香的江南境界,千年的生长、四季的变化,无数的江南才子佳人、商贾平民孕育了吴文化的绵远流长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一》68cmX68cm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二》68cmX68cm

问:第一次与苏州园林的亲密接触

徐:印象中第一次进入园林是幼时跟着奶奶去西园礼佛后,奶奶又带着我去了留园,记得是秋天午后的阳光中,那时的园林人不多还安静。我小小的年纪在那里看红色的小鱼儿在池中游弋,竟然生出一丝的伤感,那一种童真的情愫就在园林里弥漫开来。现在想起来园林带给我的依旧是这样一种感怀。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三》 68cm X 68cm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四》 68cm X 68cm

苏州园林中我最熟悉的是拙政园和狮子林。我1980年考取苏州工艺美校后,教室就在现在的拙政园,宿舍在狮子林。三年的花开花落都在这里度过,这是一段幸福的时光。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五》 68cm X 68cm

问:苏州园林什么地方最吸引您?

徐:苏州园林吸引我的是那种氛围和气息,那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淡定。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六》 68cm X 68cm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七》 68cm X 68cm

问:什么时候开始以苏州园林为题材进行创作?

徐:关于园林的创作一直是融合在我的人物画创作里的。中国画的创作分成了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在实际的创作中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人物画的创作一定是和环境相协调的。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八》  68cm X 68cm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九》  68cm X 68cm

我的创作主题大部分是描绘我熟悉的江南生活、江南情调,园林自然而然成为我创作的另一部分,不是“背景”那么简单。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十》  68cm X 68cm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十一》  68cm X 68cm

问:您是如何用画笔表现苏州园林的?

徐:关于苏州的园林,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等大家都有大量精彩的作品。其实园林本身历史上就是有许多著名的画家参与设计和建造的,像倪云林与狮子林,元代顾阿瑛的玉山草堂等等,历代名家的范本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我的园林创作是希望在向传统学习的同时,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解读并且和我的人物画创作相得益彰。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十二》 68cm X 68cm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十四》 68cm X 68cm

问:谈谈您画过的关于苏州园林的作品

徐:我最早关于园林的创作都是一些写生的习作。园林画之难在于对景写生时如果以西式绘画理念来创作时的那种陌生感和距离感。如何让自己走进园林,融进画里是中国画笔墨呈现的一个课题。我现在的创作是以“意”来融合,强调的是画面传达的那种江南园林的气息,而并不是画了这个或者那个特定的园子。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十五》  68cm X 68cm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昊园写生之十六》  68cm X 68cm(来源:尹山湖美术馆)

画家简介

体制淡雅 气骨不衰——著名画家徐惠泉《昊园写生》系列的园林情怀

徐惠泉,1961年生,苏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理事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9年作品《温馨港湾》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4年作品《苏绣》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09年《花之梦》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1994年《江南丝竹——傍妆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8年《四季之一——荷塘情思》获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展铜奖。1994年《春江花月》获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创作大赛金奖,《芦笙响起》获江苏省文华奖。先后在北京、南京、台湾、香港、加拿大多伦多、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泰国曼谷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作品由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组织策划《大桥记忆》《春风化雨》获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2019年度优秀展览项目奖。代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人物画全集》《中国工笔画全集》《20世纪中国绘画》等重要合集;已出版个人专著、画集20余部。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