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
承办单位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
《中国美术报》社
展出时间
2022年9月1日—2022年9月15日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三楼颂厅
孙克(中国画学会顾问):方向出身于书画世家,他很有才情。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很有个性和风格,方向把写生的功能、写生的生动性与画家的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我觉得这一点是他成功的关键。他的画作不是简单的笔墨技法,而是蕴含了一种很生活的、清新朴素的气息。而且他的笔墨技法和墨色变化运用得恰到好处,很淡雅、很灵动。方向代表了我们逐渐成长的这一辈,我们需要这样的画家。
龙瑞(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方向的创作与之前相比更加筋道,笔墨上也更显严谨、更讲究。传统中国山水画多以典雅的方式呈现,也就使得山水画和生活有一定的疏离感,这样的山水画显然已经无法适用于当下社会。那么如何用山水画表现当代生活?方向在用水墨语言描绘当代山水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呈现出了很浓的生活气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画面中多角度、多题材地描绘了大量当下的生活场景,用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去适应那么多不同的题材是难能可贵的。二是,中国画要有中国画的味道、中国画的气息,如果脱离了这些可能就远离了中国画的范畴,而方向在着力创新的同时又能不失中国画的画味,这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
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这次方向的展览给我印象很深。方向以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从日常生活中观道、悟道,从而进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之中,这一点是值得称赞的,也为青年画家作出了表率。方向对“道”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首先,他能对纷乱繁杂的环境进行有机的编排,使之归为统一,在这一点上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绘画道路。“大道至简”,方向由繁入简,将丰富的变化融于整体的墨色之中,统一和谐的前提下,又能有很丰富的变化和细节。较之对比强烈的作品,方向的画整体墨色差异不大,力求在有限的色阶和灰度中作出丰富的变化,将纷繁复杂的各种物象有机地统一于一个大的灰度之中。正是这种统一,使他的画常给让人一种淡雅、闲适、平静之感。方向以平淡的心态在人间烟火中找到了一条独属于他的艺术道路。
唐勇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今天看方向的展览,有很多新的创作观念和创作表达方式,真的是别有味道。可以说,方向的画面构图、语言表达、笔墨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并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描绘了新的城市面貌,以及现代人在城市里的新生活。还找寻到了一种中国传统山水画笔墨与之结合的可能。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方向用西方的现代构成和中国传统的留白相结合,以及点线面结合的表达,在构图方式上有一种新意,这是特别值得探讨的。笔墨语言依旧很有方向特点,还是用书写性的方法,用传统的笔墨干湿浓淡的语言体系,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感觉特别有深度。方向的这次展览有很多新的突破,希望他日后还能不断探索、不断突破。
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方向的作品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那种色彩丰富的、来自岭南的湿润气息,以及家庭后院的温馨情调,都是方向最早留给我们的印象。后来他到了中国国家画院,也有意进行了各种艺术的吸收研究,尤其是对经典作品的临习、揣摩,并将这种学习移植到他的作品中,所以我们也看到方向这几年作品的面貌是发生了一些变化的,颜色逐步走向简约;用笔、用线、用墨更讲究了;灰色调的层次更丰富了;画面细致入微,让人觉得很耐看。作为中年画家,方向还有长长的未来,日后他在创作中要坚持既保持个人的风格面貌,也要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一定要想着把活泼的生气,带进经典艺术中,也要用深厚的基本功力,促进个人艺术风格面貌的发扬。方向非常用功、非常用心,我也很欣喜地看到方向在当下的创作中依然不忘兼顾多种面貌。希望方向日后能将颜色引入他的画面中,颜色是中国画的一个古老课题,也是极具时代性、现代性,能够直接牵动人视觉感官的重要因素,我们都应该努力探索、积极拓进。
王明明(北京画院原院长):方向在广东的时候,以他独有的观察方法、笔墨方式,对南方景致的描绘,很早就受到中国山水画界的关注和认可。这些年,他从南方来到北方,我们能够在今天的展览中看到,他绘画题材上的变化,当然还有他的笔墨表现更加自然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也更加独到了。我们从他画面的丰富性、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以及他自己独到的处理方法来看,方向已然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独特的创作体系。而从他现在对于黑白的处理、笔墨关系的处理、景物人物互动的处理来看,又能感觉到方向的绘画更趋于成熟了,且充满变化。一个艺术家能够细心体悟自然,同时也能够关注社会,又把社会的、现实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艺术家并不多见,所以我认为方向的探索非常难得。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在美术界特别是在中国画坛,方向是较早形成自家风格面貌的当代名家。他早期的作品立足于南方城市,探索了水墨语言的都市山水,把新的主题带入水墨表现。而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了视象更加新颖、境界也更加宽远、艺术语言上更加精进的拓展的变化,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他把传统概念的山水画升华到具有鲜明时代内涵的山水艺术样式。正如这个展览的题目——人间山水,这些年来,方向把属于朴素的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和具有今天社会生活气息的山水更加多维地结合起来,在创造意识上体现了他的时代情怀。这批作品大部分是作为主题性山水创作的作品,是在传统山水体例里追求的一种新的表达,体现了他在艺术追求上的时代定位。他以新时代的眼光来观察和感受世界,更是以把握新时代社会发展脉搏的情怀来进行主题美术创作,这在推动中国画尤其是水墨山水创作上给我们以启发。方向在一些作品中十分大胆的、出其不意的画面营构,充分体现了他更加随心所欲、更加放怀抒情的这样一种境界。从笔墨属性上来看,这批作品在把握大幅画面的色调上非常从容,运用又变化又统一的淡墨或者是灰色的墨进行画面整体气氛的营造,具有笔墨语言的可读性。他的笔线也更加放松、厚实、浑然,呈现出笔线语言上独立的审美价值。
田黎明(中国画学会会长):方向是当代中青年画家的代表,可以说这次展览展现了他十多年的艺术创作成果。方向以其多年来的研究和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他在传统人文山水中开辟出了一方都市山水的新境界。方向对中国山水人文理念有其自身独特的体悟,他将现代人的思想和抱负以当代都市山水的隐喻表现出来,可以说方向在人文传承的基础上,找到了人和都市的文化感知,并以自由的笔墨描绘出了这种文化的感知。方向的都市山水画注重表达都市生活,关心都市人的生存状态、生活情趣。我看他的作品,就好像在看一本都市日记,他记录且融入着都市人的生活,并在其中陶冶着自身的创作情趣。在他的创作中,都市人多是一种自如、从容的生活状态;都市建筑也被赋予了温度和情感,有一种天真、童趣蕴含其中。中国文化倡导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以一种平常心来对待,方向正是以这样一种平常心把握住了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
杨晓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以往方向的作品,无论是岭南风光,还是水泥森林,都是一种近距离的满构图;其次,他不用重颜色,大多是用一种灰色调,让他的画面非常温厚、非常耐看;再者,传统山水画一般以墨为主,以色为辅,但是方向的作品中,墨色和颜色都很淡,在色彩的相互搭配上,不仅有自己的特点,也非常有分寸。一转眼,方向来北京已经有十年了,我觉得他作品的变化还是挺大的。首先,他的创作题材相较以前,大大地扩展了,过去画的都是近景,但是现在他的视点变高了,就像是从高空俯瞰出的这样一个画面,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使画面有密集、开阔的变化。再者,方向在此前湿笔勾勒的基础上,也增加了一些此前较少的皴擦,使得画面的线条有明显的疏密变化、干湿变化。方向的色彩依然保持着一种弱对比,但是个别颜色、个别墨色非常跳动,使整个画面都非常生动。
纪连彬(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近几年来,方向在创作研究中不断将新观念融入到他的山水画体系之中,并且方向在图式和笔墨上也有了新的探索。他在创作中将自然和城市进行了有机融合,从而焕发出了一种崭新的状态。这也是方向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对于自然、城市和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另外,这次展览的创作在视觉空间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向在大开大合的笔墨之下,将耸立的高楼、拥挤的人群、穿行的汽车,进行了宏观布局,使其呈现出一种秩序感和独特的空间审美。作为当代人,方向在传统山水中不断研习,以一种新山水观、新自然观、新城市观,去表现当代人的生活,从而体现新的审美观,推出一种新的山水画样式。他在笔墨上也不断进行新的研究,在营造天地人的关系中呈现出了一种新的生命形态。在中国画中,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方向不断突破自我,进行一种新的阐释,这种阐释对于整个中国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向是大家一致认为的,在山水画创作方面有时代气息、自我风格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非常“接地气”,也就是说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着生活情趣,也让我们意识到画家永远要到人民中去、要到生活中去,带着感情、情怀去汲取生活中美好的一切;与此同时,从方向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出,他一直在思考中国山水画如何表现新时代,如何用山水画表现当下人民在城市中的美好生活,所以他的作品中有人民性、时代性、现代性。今天这个展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方向开始挑战,画家不敢轻易碰触的红色题材,比如他近期画的天安门广场等一系列作品。方向在这些作品中,将一个国家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迸发的正能量都表达了出来,又很文气、很抒情,我认为这是方向作品新的突破,有相较以往更大的格局。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方向的艺术创作,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有两个比较鲜明的分期。90年代,方向的创作对象主要还是他所生活的南方的农舍、庭院、花房,用一种特别诗意的眼光,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身边景象的描绘。2000年之后,方向的题材开始转入城市,画面中描绘了大量现代景物,尤其特别的是,传统中国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在方向的作品中被放大,这也使得城市更加充满了人间烟火,也使得方向的都市山水更像是对人文景观的观察与描绘。这两个阶段所贯彻的,是以线为塑造对象的最基本的元素,从早期花房的类似工笔的细线勾勒,到现在都市山水依然以线为造型手段,但是把线放大了,这样一来,笔的阐释性就更强了,线既能对物的形做表述,同时方向还以线为皴法,以勾为皴,增强了线的表现性。方向的作品,一直以来取景都较为繁密,他也特别乐于和善于驾驭繁复的场面,但每个具体景物的描绘又特别概括,这就是方向的能力。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方向的都市山水,不是为了现代而现代、为了都市而都市,他有非常厚重的传统山水画的积累,他的笔墨功夫,以及审美上的平和温厚,都与传统文人画有直接的文脉关系。在对传统有长期的、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后,方向开始将视角转向都市,都市山水应该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传统山水画有着非常厚重的积累,但我们没有都市山水的经验,伴随绘画内容的变化,语言方式、笔墨方式都会随之变化。方向作品中色彩的运用非常丰富,大量使用了许多非常时尚、现代的颜色,并且和传统水墨找到了极度契合的方式。这个展览又让我眼前一亮,方向在早期庭园山水的基础上,又有突破,视角变大了,庭园的、局部的,转换成了全景式的、宏观的大场景的表现,这在过去和现在都不多见,探索意义很大。
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方向是当代画家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他早期画庭院居多,后面主要画都市,近期他开始画北京、画天安门、画故宫,我们开玩笑地说,方向已经步入殿堂了。方向有自己独到的笔墨语言,而且通过笔墨语言传递了他独特的艺术审美。再者,方向最特别也是最重要的,还在于他有独特的艺术视角,他的每张作品很少重复,他总是通过不断观察、思考、构图,找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方式去表现每一件作品。当然,方向的笔墨能力也非常突出,用笔非常自由,他的笔墨关系、笔墨结构都处理得非常到位,而且绘画的气很足,胆子非常大。这些共同构成了方向特有的艺术水准,作为当今的山水画家,这些要素必不可少。
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山水画有非常丰厚和悠久的历史,历代都有许多山水画大家和名师,在这崇山峻岭之中要建构自己的奇峰异景,创造自己的一片新的山水景象是殊为不易的。看了方向的创作,我最大的感触是,方向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同时他也能将前人的观察和描绘大自然的方法融汇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在笔墨上,方向也进入到了一个自由忘我的境界,这个忘我不是墨守陈规而是在将笔墨融于对对象的表现中找到自己的灵感所在。所以方向的创造性不是体现在要创造、要创新的豪言壮语之中,而是体现在他对每一个事物的生命灵性、生长特性以及外形与内在的尊重上,这种尊重是在各种观念中找到他各自存在的价值。在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中,我很看好方向的创作,我觉得他的创作已经很成熟了,他本人也已经是一个很成功的探索者了,当然学海无涯,还有很多的路等着他去走。
李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方向是我一直特别留意的,可以说是非常勤奋的画家。今天看完展览之后,更觉得方向在题材、颜色、构图等各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方向用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表现的都是现代化的题材,这在当代山水画家中是非常少有的。再者,方向常年写生,真正做到了深入生活,他的都市山水画,没有传统山水画对生活的疏离,而是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方向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他永不止步、不断突破,确实非常难得。
马锋辉(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方向以都市山水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从今天的展览上看,我觉得他又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方向的创作较之现在,在线条、墨块以及表现对象上都显得更碎一些,而方向现在的作品则越来越趋于整体,越来越高雅。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是方向对氛围的营造。从画面效果来看,他的画面,尤其是写生,显得生动可爱。可爱是因为他表现了生活,有生活的情趣、生活的内容。此外,方向对画面氛围的营造已经成为了一种气象,给人一种淡雅却又震撼之感。第二点,方向在创作中注重对比,从画面的构成上来说,他运用了各种元素,通过变化和对比产生了一种美感。第三点,方向的创作中强调特征,他的创作很大部分来源于其对生活的提炼,以及写生后的一种记忆,这个记忆往往是最具特色的部分,这对画家灵感的激发具有生动的影响。从这些方面,方向构建起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语言。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我们以“大道不孤”为主题组织系列展览活动,旨在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这次展览方向以‘人间山水’为题,让我感触很深,这些作品都是方向思想境界的体现,比如说他的画作有道德、有筋骨,能充分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情感、人间的温暖,可以说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实情实景通过他的演绎变成让人亲切感动的内容。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方向的山水创作主要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其前期作品致力于表现农舍、花房以及现代城市中的室内场景,追求着一种源于自然田园的静美意趣。而在后期作品中,方向又将自然田园与城市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得画面中充溢着一种田园式浪漫气息。方向在早期创作中最重要的突破是如何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展示出一些盆栽植物的精神性格,并且呈现出传统山水画和花鸟画中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关系。而在后期创作中,方向更加善于塑造室外复杂的城市街景,但作品画面并非是客观自然的再现,而是将早期绘画中的浪漫情怀延展到了画外,于是形成了“天上缆车飘动、底下人群游泳”的一种娱乐状态,而且周围的“自然景致”也显然是他精心改造之后的自然景致。也就是说,方向是把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树木”巧妙地嫁接到了城市街景之中,运用传统的笔墨语言乃至一些程式化的树石画法,重新营造出一种伊甸园式的理想化生活。总而言之,在当代城市山水画创作中,方向无疑是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我和方向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可以说对方向特别了解。方向成名很早,早年在广东的时候就已经在中国山水画界备受关注。这些年来,方向的作品相较于之前,跨度是很大的,所以说方向是一位特别善于思考、特别善于在传统基础上勇于创新的艺术家。他画面中的亭台楼阁、包括天安门这些建筑非常概括,但用笔非常有力度、非常扎实,他的色彩和墨色的处理又很微妙,非常有他的个人特色。
刘万鸣(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方向为人质朴,待人真诚,这一点从他作画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对山水的思考,展览题为人间山水,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人间山水。方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在统一的风格之下,他每一幅画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我在看他的作品时,有一种梦幻之感,这种梦幻不是题材的梦幻,而是方向以其独特的墨色营造出的一种玄意、一种意境的表达。他的画作无论是山石、树木、建筑、车辆还是人物,直观体验上都是一种具象的表达、一种精神的体现。我们看到方向的一些新画作,都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变化,这是他在笔墨统一的基础上营造的新境界。另外在着色方面,他的很多画作中都有着色,他对于墨相和色度把握得很精妙,这实际上仍然是一种笔意的表达。总的来说,方向在绘画过程中对物象进行了一种“舍得”,舍掉了很多东西,留下的都是他心源的东西。
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此次展览是方向到北京12年后的第一次个展。方向最早受到关注的作品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谷雨、丰年、山歌、醉眠,他画出了日渐富裕却充满着人文积淀与传统的岭南生活,尚未被水泥森林所覆盖,遗留着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之前的最后牧歌。绘画的当代性,是这一代艺术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从田园转向都市,既是艺术家们跟随生活进程而在题材上的自然选择,也是应对当代性的一个重要策略。2012年,方向离开汕头,定居北京。个人生活、工作、交往环境的巨大改变所带来的压迫感,是属于他自己的个人感受,由此带来的艺术创作,则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的刻意求新。他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色彩,开始探索完全的水墨,对应着钢筋水泥的刻板城市印象。方向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他把都市的题材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主题性创作。他好像隐藏在这些作品之后,又无所不在。他表达的是这一代人对于城市的情感与认识,这是方向作品为何呈现出当代性的更为深刻的原因。
王平(《中国美术报》社社长、总编辑):无论是方向早期的“庭院小景”主题情景画,还是后来的都市山水画,看似他在描绘庭院与都市,其实他描绘的是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他以诗意的情怀抒写着生活的美好,庭院小景中散发的淡淡乡愁和当代都市中显露的繁华喧闹,使得他的作品内在而言都是充溢着人文观照的风情画。在都市山水画系列作品中,方向尤其喜欢描绘泳池、河道、码头等与水有关的场景,在选择表现这些都市元素和空间的背后是他作为一个现代山水画家的哲学性思考。方向的山水画笔墨图式完全迥异于传统的文人绘画,他舍弃了山水画中传统的空间布局范式,强化笔墨的内在美感呈现,把喧嚣的都市生活有机转化为带有魔幻氛围和浪漫色彩的视觉空间,获得了一种独具当代审美意境的山水画新样态。这是中国山水画当代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既是传统山水画由“文人画”转向“画人文”的重要案例,也是山水画体格转型当中非常值得肯定和称赞的探索路径。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看方向的画,常会感受到一股氤氲的湿润感,像是身处岭南,一呼一吸中充满了水汽,整个人可以浸润其中,但其笔墨之法、擅画之物、思考之域,又并非限于岭南。方向对“水”情有独钟,画面中常出现云、雾、湖、海、船、桥、海港、码头等与“水”有关的事物,这种湿润感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画面中描绘的物象,另一方面,源头在于方向运用笔墨的方式。方向的笔墨如行云流水,所绘之水恰如自然的粼粼水面,波动流淌,而墨随其势,不事雕琢。此外,方向近年来作品的色彩也更趋向统一,不再使用早期清亮的大色块对比。色彩由浓至淡、由繁至简,是艺术家自我心境的自然流露,也是他的主观选择。当方向的目光从岭南的庭院转向北方的万千都市,随着艺术思考的不断成熟、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人生阅历的不断增加,色彩似乎随心境一般渐渐沉稳了下来,但笔墨的丰富内涵得到了提升。看似单纯的色彩,在勾画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生活时,以“不繁”绘“过繁”,有选择性地提取艺术家心中具有都市代表性的意象组合,用沉稳的墨色表达在这纷乱都市中雅致闲淡的心态。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当代水墨艺术介入新世纪的文化格局以后,在世界文化情景语境中去感悟、彰显和延伸水墨艺术的精神特质与表达手法,就成为当代水墨画家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方向作为山水画家的文化自觉,则是体现在以水墨艺术语言为世人提供了一种讲述“中国式”世界故事的路径与方案。从某种角度来讲,方向的都市山水画是一种当代社群与自然风景相结合的探索,且在更深层次上提示着中国山水绘画除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伦理意涵之外,山水文化实际与人类社会之间具有一种更加直接的联系。
(嘉宾按年龄排序)
画家简介
方向,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银奖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铜奖,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优秀奖,“首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在北京、广州、伦敦、曼谷、菲尼克斯、纽约、芝加哥、路易斯维尔、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参加“百年中国画展”“上海(美术)双年展”“北京美术双年展”“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展等展览。出版个人画集《新水墨大系—方向卷》《当代中国画家丛书·方向》、《当代中国山水画新篇章·方向卷》等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