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江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江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立澄艺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
协办单位
江阴市美术家协会
江阴市书法家协会
江阴市书画院
澄江街道文联
澄江街道文体站
展览时间
2022年9月30至10月22日
展览地点
江阴立澄艺术馆
开幕式时间
2022年10月6日上午10:18
繁花劲柏风意来
中国人的草木世界,风采无尽。诗三百,多与草木相联。《诗经》草木,始于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是怎样的一幅草木风情的图画!专家有言:荇与莕同音,这草木相叠于果实之上,看着就让人心生向往。那个“菜”,也是一种采撷的召唤。如是草头,带着山水的情态,四季的葱绿,像一片云,盖在万物的头上,让人世万物,如草如蔓,生生不息。
中国的文字训诂及其绵绵想象,带给我们一部自然的历史,也赋予我们一份关于自然风情的浓厚的感知。刘海勇的个展题曰“天下有风”,就是以草木葱翠、扶苏翩跹来创造一片风姿绰约的气韵,传递出万物勉励与纵浪的风息。
写意花鸟绘画至明清已呈大端,诸多大家俱以写意花鸟传世,无论兼工带写的揖页掇英,还是放笔挥洒的中堂巨幛,其重要特点俱在写意。其中的折枝抑或丛聚,突出主体,空白衬景,注重书笔入画,活化笔墨的程式和生命体验。明清以降的花鸟绘画的一个总体趋向是笔墨出意,诗书化境。随着近代碑学兴起,金石日重,笔墨愈加显现生命浸润的意义。这笔墨称物自如,逮意趋于生动,越发向着自主来转变,笔墨也自成意趣横斜的端头,此是笔墨出意。由是,师造化与夺造化、得意忘象与意在笔先等激情之说,乘着诗书画之画的自觉,天人合一的情怀,从心任性的心学影响,愈演愈烈,极大地推进了笔墨的结构变化,发展出“间画间题”的时空意趣,诗画融为一体而成独特意趣,此为诗书化境。如是,写意花鸟绘画成为近世绘画的潮头。在国美,这潮头的学术作为最显。潘天寿先生的浩气沉雄、吴茀之先生的清雅飘逸,诸乐三先生的深沉浓郁,陆抑非先生的生活气韵,聚成国美中国画的某类诗书笔墨的写意风神,及至改革开放后相继涌出的众杰俊秀:卢坤峰先生的绮丽飘洒,舒传熹先生的钟灵毓秀,张立辰先生的豪拓放意,马其宽先生的纤秀浓华,徐家昌先生的清润华滋,闵学林先生的放怀挥洒……海勇正是在这个画学环境中诚心冶炼,体素储洁,载瞻载歌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的代表。
海勇喜画繁花。展览中有一大批花团草簇的“葵园桑海”“雁山花树”。这些花树,出于天然,如春入苑林,百卉向荣,既漾溢着纵横笔意的潇洒,又浮荡着如若春雨的墨韵,但印象最深的是其如泉涌动、如节攀升的灿然生机。海勇的花草群簇,由劲健起势,行笔纵横,走云连风,总将花簇举向高处。继而又落缨有意,叶藿翩跹,织就飞腾绮丽的布局。如是欣欣,出于天然。海勇的山花最有韵致,既无寒潭秋冷的萧颓,又无雕凿积缋的陋习,“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劲健之风不是一味地寻强斗勇,而是在纵横之中积健存雄。由劲健而存雄,寻天然呈绮丽,正是海勇的文质艺风。
海勇亦画群葵。太阳移宿,葵藿倾心。那葵盘如若点点火把,在叶藿的围护之下,熠熠生辉。海勇以湿墨掇拾葵簇的繁密,又以亮丽的橘黄,播洒葵花交映的绚烂。在这里,海勇的劲健之笔,捕捉了葵的情态,丝丝入扣,挥洒传情。《朝露待日晞》突出主轴的图式,挥写簇葵昂然向日的生生之境。葵染日辉,枝若扶苏,一种“待”的情势,拔然而起,令人欣然。《百花向阳》,十多米的横卷,如潮叠起,如浪沓来,葵花的抑昂顿挫,顾盼呼应,以宏阔的勃然生机,织造起一片片浓墨华美的灿然。如是繁花之境,既要神存华丽,满纸金尊,又不可一味俗艳,过于纤秾。海勇利用墨色与藤黄的关系,造出生机之境,复以泼墨挥洒来铺陈风日水滨的浩荡。如此巨幅易落枯滞之病,海勇活用长锋之骨,化合宿墨之变,以巨幛行流水,驱湿墨化烟云,营造繁花如史诗般的交响。
2021年夏,海勇寻访新疆腹地的胡杨树林,并在实地铺毡挥写,直写十幅巨幛松杨。那胡杨抗磨耐旱,生就一副古拙枝杆,疎奇姿态。海勇放笔直下,兴来如答。生生湿笔,斑斑拓墨,让胡杨直在纸上腾转。海勇在此浸润于胡杨的勃然之境,其心受着那疎野之气的雕凿,而兴发出浩然风骨的放拓。海勇之所以将这十幅巨幛命名为“正心”,正是那虬枝盘转,古杆清奇,让他身心相凛,由是见出一份罕有的诚意。如是诚意,汰去繁丽,疎以真情,驱墨笔而共胡杨生长,领造化三千秋滋养,自成一片野意放拓的纵横之象。盛夏沙地上的直写,将沙砾的斑痕透于纸上,驱使内心勃勃中响。正可谓:“若其天放,如是得之。”这是一组师造化的纯然之作,也是一种放怀任性的从心之绘。
冶炼十载,磨砺三秋。海勇师从张立辰与薛永年先生的博士研究,正是“明清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结构与写意造境”,他的理论研究的核心是“象”。“象”的研究,历史悠久。陆机的《文赋》,核心的赋题便是意象,“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魏晋时期的才子王弼通过注《周易》,对“言”“象”“意”三者的关系提出精辟见解。一方面强调通过“言”,可以理解“象”,通过“象”,可以理解“意”。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另一方面又强调明白了意,就不要再执着于象,明白了象就不要再执着于言。所谓“得意忘象”,“得意忘言”。这种不执着的相忘之境是明清以降中国画写意发展的枢机,是象内之境和象外之境互动共生的机契。海勇由这一项研究中获至重要的滋养,笔墨得健,造意有境,直在繁忙的教学与创作中掇取收获。展览中有诸多的小品,正是他炼笔养境的日课,也是他状物绘心的写照。
天下有风,风荷尽起。海勇从各种风息中,含英啜华,深自涵养,汇成当代写意花鸟画的纵浪写心的重要现象。他的花鸟绘画正自有其勃勃生机,他的浩然宏阔的“大风起兮”,他的劲健存雄的葵风桑海,他的笔墨正心的胡杨之风,都向我们传递着新时代写意性的灿然风息。
草木当长歌,写意到永远。(许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乘风南北 御风时代
山花春世界,古木开新境。
六朝以来,中国画的理想境界便是“澄怀观道”。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乃“道”与意境的视觉呈现。而花鸟画,亦在此鸟鸣珠箔,群花寤寐中,奏响悦耳的生命清音,由丰满的色相臻入心灵的至境。于此,映现人的生命与自然相交融并达到自由逍遥的状态,是花鸟画创作的精义所在。其需要在画家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领悟,用诗性语言传递出蓬勃的能量。
花鸟画于唐代独立成科。此时期折枝法的出现,真正赋予其一个“点画荡漾空际”的游心灵境。五代的“黄筌富贵、徐熙野逸”,则开启了影响后世千年的两大花鸟画审美风格类型。及至宋代,花鸟画以空前的精微谨严,折射出理学“格物致知”中所映涵的积极有为品格。元代以降,文人写意进一步勃兴,“比德”思想的不断确立、“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生意”观念的深入人心,使花鸟画成为明志、寓情、畅神的重要载体。数百年间,大师辈出,群星璀璨。自19世纪以来,花鸟画在中西文化艺术的碰撞与对话中又萌发新质,孕育出匹配于时代的语言形式。其中,虽有困境、矛盾,但空前的视域拓展和巨大的文化张力,也为画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铺设出一条通往未来的新途轨。
刘海勇正是这样一位既富有蓬勃能量,又面临机遇的当代青年花鸟画家。其创作的题材涉及甚广,无论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与表现手法,皆能以独特的意匠组织起点、线、面的秩序“网幕”,透现“鸿濛之理”所发出的熠熠之光。
在从学上,海勇自幼受家教熏陶,坚实的基础为他奠定了良好的艺术素质。海勇先后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在馥郁的人文气息中沐浴学院教育。作为新世纪以来培养的中国画专业博士,他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的悉心教诲,对中国画传统和经典有过系统的浸润和锤炼,工、意笔风格基本功扎实,风格集南北两校之长,在实践创作方面有了较深体会。
在从艺上,海勇以“守正出新”为创作圭臬,深究理法,锐意造境,致力于酝酿出大写意花鸟画的时代新风。他每每在大山大水中采风考察,赏江南之秀色、观西北之苍莽,直面祖国大好河山的历史往迹。借助传统中国画“饱游饫看”的研习方式,海勇追溯山川悠远、花木生发的现场,通过写生唤醒了源自生命本体的活泼气象,更树立了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从教上,海勇立足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积极推进中国画学科和花鸟画专业发展,从促进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理论创新入手,追寻中国画笔墨结构发展的历史规律。观其课徒稿,他秉持着培根铸魂的信念授人以渔,辨精阐微,娓娓述来,形成自己的花鸟画教学范式。
多年来,海勇在花鸟画的大写意实践、沟通古今与南北绘画风格上着力甚多。他师传统、师自然、师生活、师心源,以大笔挥洒性灵对大千造化的浅吟,揭橥形象背后的意蕴哲思。
文脉融汇,成风化人。本次展览是对刘海勇从艺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其名为“天下有风”。分为葵园桑海、大风起兮、雁山花树、炼笔养境四个板块。葵园桑海,寓意画家负笈南北的求学之路;大风起兮,展示《胡杨颂》系列作品,得自于画家近两年的西域写生,透现那一片苍凉中蕴涵着的生命温热;雁山花树,所绘皆为其乡土的嘉树香花,呈现雁荡山对画家身心之哺育;炼笔养境,展示画家的教学相长之悟。四个板块,反映了画家研究、创作、教学的三者互动及由此带来的骄人成绩。
《诗经·大雅》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是中国花鸟画的生命精神,也是我对刘海勇的真诚祝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
刘海勇部分作品欣赏
《百花向阳》
《朝露待日晞》
《培根铸魂》
《胡杨颂系列·凌云霄》
《塞上风》
《诗品印象·疏宕》
展厅概况
画家简介
刘海勇,1976年生于浙江乐清,号听雨斋主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2001年—2004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硕士就读,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
2009年—2012年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博士就读,获博士学位;
2010年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2015年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教授;
2019年至今 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
获奖
2006年 浙江省第七届中国花鸟画展金奖;
2014年 浙江省第十三届美术作品展“浙江美术奖”银奖 ;
2014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5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墨彭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优秀奖;
2019年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浙江省第十四届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22年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浙江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个展
2015年 “境十年:刘海勇教学与研创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7年 “有风来:刘海勇新作展”,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北京佳润文化中心;
2019年 “山花烂漫维龙湫: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海宁中宝美术馆;
2022年 “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馆。
课题研究
2020年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画学研究》子课题《中国画的传习之道与文化特质》;
2021年 主持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培根铸魂》(中国画);
2017年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两端三位一体”中国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0年 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花鸟画写意造型法则与笔墨结构研究》;
2021年 参与主持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新时代中国画青年人才培养》。
论文
《中国花鸟画的写意造型法则》《深度即高度:基于中西绘画拉开距离思想的中国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20世纪下半叶中国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等23篇
著作
《“两端三位一体”中国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明清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结构与写意造境》《中国花鸟画白描》《中国写意花鸟画教程》等1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