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长白山上,海拔1800米至2000米的苦寒之地,山势陡峭,土壤贫瘠,风力强劲。如此严酷的环境,几乎所有的树木都望而却步,包括凌霜傲雪的松柏。然而,岳桦树却在这里顽强地扎下了根。
七月长叶,九月落叶,一年之内只有短短两个月的生长期,生长期内又常常遭遇八级以上的大风肆虐,即便如此,岳桦依然坚韧地生长着。虬曲的枝条,低矮的身躯,撕裂的树干,凸露的根须,似乎在诉说着种种生存的艰辛和磨难。
袁武第一次登上长白山,第一次见到自己家乡的岳桦林,是在1986年。当时的他刚刚结束榆林县的两年支教工作,回到省城长春艺术中学任教,居无定所,心情苦闷。暑假时他和朋友一起去了长白山。沿着盘山路一直上行,从满眼苍翠,到满目苍凉,树木花草越来越少,最后只看到一种铁铸石雕般的树木,那就是岳桦树。
袁武 《母亲看我画小平》 260×200cm 2004年
当天晚上,他在日记中写到:“这里呼啸着疯狂的山风,这里聚集着严酷的寒冷。所有的生命都几乎不存在了,然而,那山上有一片岳桦林。凌冽的寒风使这树身躯低矮得像石头,高寒使这树伤痕累累,但仍顽强地生长着。这里使我懂得了生活,这里使我更爱生活⋯⋯”
岳桦树顽强的生命力震撼了袁武。他从长白山回来后,就创作了《那山上有片岳桦林》,是一幅以岳桦林为背景的自画像。但是从构图上看,岳桦林占据着画面的正中间,似乎是画面的主角,作者置身于画面的左上角,眺望着远方。其实在此画中,作者是以岳桦树为自己的精神写照:身处逆境,顽强不屈。
袁武《和平鸽》310x145cm 2015
是的,熟悉袁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那并不魁梧的身躯里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能量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是磅礴与浩然之气;这能量在他的日常生活里,是质朴与安详之态。这位画坛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观其画震撼!他就如长白山上的岳桦林一般,坚韧、顽强,历经苦寒与狂风的考验,依然能够屹立于艺术的大山之上。
1959年,袁武出生于吉林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自幼酷爱绘画,但是无纸无墨,无师无法,全凭自己胡乱摸索。早年画中国画,因为没有宣纸,他就用水把普通的白纸浸透了去画,感受和把握墨色浓淡干湿的变化;不知道什么是“中国画”,还自作聪明地告诉小伙伴那是“国家画的画”;不知道什么是“素描”,只知道临摹工笔花鸟画和工笔人物画;不知道高考要考素描,夹着一大卷临摹的工笔画去报名,被招生老师当场驳回,连考场门都没进去。
袁武《水不深系列之春》200×200cm 2019
他出身于寒门,犹如岳桦生长于高寒之地,没有艺术的沃土滋养。下乡插队当农民,回城进厂当工人,他的生活与艺术似乎相距遥远,但是他的心灵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艺术。他无缘无故地痴迷于绘画和文学,只有在书中、在画中,他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艰苦的环境中,母亲鼓励他,诸多师友无私地帮助他,让他倍感温暖。
1980年,他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接受正规而系统的学院教育,他比谁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自言不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却是最用功的学生。光是画手、脚的速写,就数不胜数,甚至满教室都是。打扫卫生的同学常捡起满地的速写说:袁武,你的手;袁武,你的脚。1993年他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写意人物画研究生学位。读研之前,他已经是全国美展铜奖的获得者,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依然是那个最为刻苦勤奋的学生。
袁武《那山上有片岳桦林》125x195cm 1986
岳桦树在风刀霜剑中倔强而缓慢地生长,树龄几十岁的岳桦,树干往往只有手腕一般粗细。虽然长得不够魁梧粗壮,但是,岳桦的木质极其致密,坚如磬石,入水即沉,铮铮铁骨造就上佳之材。袁武的从艺经历与之何其相似!他说:“我像是独自走在颓圮城堞上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去听那吹向黄昏的忧郁的风响……我的生命和我的艺术,一直总是这样迟缓地生长着……不知道数载光阴过后,我将会在我的园圃里摘下何样的果实。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对生命的成长、情感的波动都持一种属于自己的努力和真诚。”
袁武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不畏时流,不慕风尚,自言“总是这样迟缓地生长着”,但是,他的努力和真诚使得他的艺术园圃硕果累累。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袁武频频获奖。自 1989年《大雪》荣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开始,一连串的奖项接踵而至:《没有风的春天》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此届未设金银铜奖);《凉山布拖人》获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大展优秀奖,并入选百年中国画展;《亲人》获1998年全国抗洪英雄精神赞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九八纪事》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并获第四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夏日,阿拉山口的雪》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银奖(此届无金奖),并获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抗联组画——生存》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进山》获第三届中国画大展优秀奖(仅此一种奖项)……袁武的艺术得到了画坛的高度评价,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时,袁武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是蒋兆和的弟子姚有多。以徐悲鸿和蒋兆和为代表的写实水墨人物画,与南方的新浙派人物画南北辉映,曾经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主流。徐蒋体系取法西方古典写实绘画,以写实的造型观念与技法入主中国画,改良传统中国文人画的不尚形似,对中国美术及教育的影响至今不衰。写实水墨人物画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画坛独领风骚,而随着80年代的到来,写实绘画独尊画坛的地位开始动摇,写实领域里的画家们逐渐分流,一部分回归传统写意,一部分走向现代表现。袁武80年代末期在画坛崭露头角,和同时代的画家一样,也接受了新的艺术思潮的洗礼,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和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观表现均灌注于他的创作之中。
袁武《鲁迅》34x54cm 2016
袁武继承了徐蒋体系的写实手法和现实主义创作观念,但是,一贯的好学深思,加之青年时期曲折的人生际遇,使得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思考更为深刻与犀利,他从来没有停留在写实主义流派的技巧层面去表现现实,他认为:“现实主义不是简单地表现社会现实,创作者应该具有历史的眼光和人性的高度,应该具有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
历史的眼光和人性的高度,使得其水墨人物画具有深沉的文化情怀和强烈的悲悯色彩。具体到创作中,他既注重造型的严谨性和笔墨的丰富性,更注重自我情感的表达和自我个性的彰显。他将西方写实的造型手法和传统的意象造型法则融而为一,人物造型上,形貌精准,适度夸张,不拘泥于对象的表面形似,而注重对人物内在精神气质的刻画;画面章法上,大片的留白和大块的墨色,营造白山黑水似的壮阔与浪漫;笔墨表现上,又细又涩的线条和又浓又重的墨色形成强烈的疏密关系和笔墨张力;色彩的敷设上,喜用冷色调,铺陈出沉郁凝重的基调,渲染细腻苦涩的心绪和浪漫激越的情怀。
题材的选择上,他关注和表现令自己感动的对象,比如东北乡村质朴的农民、英勇的抗联战士、青藏高原虔诚的藏族同胞、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他用饱含激情的画笔去表现现实或历史人物,通过作品抒发自己对人生与社会、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生命的理解和深情。
袁武《亲人》320x120cmx2 1997
作为当代中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袁武的水墨人物画浑厚质朴、刚健凝重,在当代画坛卓然屹立,自成一家。他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画风,而且拓展了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度。无论对于中国画的现代转型,还是对于中国美术的创新发展,袁武的艺术均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除了画家的身份,袁武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是老师。
1984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吉林省榆树县师范学校任美术教员,后来调回吉林省长春市,任教于长春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1995年特招入伍,被分配至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直至2009年转业到北京画院,任副院长、专业画家。他先后任教十八年,从来都是一个既严又慈的师长,学生们对他无不既敬且爱。2002年,他被评为首届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
除了画家、老师的身份之外,袁武还有一个他自己最为看重的身份——江城之子。
他在吉林市出生并成长,这片土地养育了他21年,这里既是他生命的起点,更是他艺术的起点。无论离开家乡多久,吉林永远是他最为魂牵梦萦的地方。2010年,他捐资50万元设立“江城优秀学子·袁武奖励基金”,之后每年高考结束后资助十万元给该年度吉林市地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10年来从未间断,今后也会一直资助下去。2018年8月,他首批捐赠给家乡95件(114幅)作品,并设立袁武艺术基金,不遗余力地推动吉林市美术事业的发展。
2019年冬,袁武艺术馆开馆展在家乡吉林市隆重开幕,展出的均为袁武首批捐赠给故乡的作品,涵盖他各个时期的中国画代表作及素描、速写、版画作品。本次展览梳理他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涉足画坛至今40余年的艺术历程。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他作为画坛稚子蹒跚学步时的工笔画作品,也有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及新世纪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表现东北乡村题材的,表现青藏高原的,表现东北抗日联军的,还有表现古典词意的作品,更有一批写生作品。
在袁武美术馆开馆之际,他将首批捐赠的作品展示给吉林的父老乡亲,袁武意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和反哺之意,回报故乡诸多师友的提携扶持之谊和故土的养育之恩。岳桦树在艰难生存的同时,还用自己的根须牢牢地拢住一方土壤,用自己的生命精心地涵养着水源,守护着大山。袁武何尝不是如此?他在从事艰辛的艺术探索的同时,竭尽心力去培育学生,反哺故土,回报社会,也如岳桦林一般,用自己的生命精心地涵养着纯净的水源,守护着艺术的大山。(裔萼,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策展人,博士生导师)
画家简介
袁武,1959年生,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历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画院执行院长,2017年3月辞去北京画院执行院长之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画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