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8-19 08:44:03
  8月15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文史研究馆支持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

2022.8.16 -2022.8.25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三层13-17号展厅

总策展人

吴为山

学术顾问

薛永年

执行策展

邓锋

8月15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文史研究馆支持的“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薛永年先生书法、绘画、篆刻等各类作品100余幅,学术文献300余件,全面展示了他的学术成就和诗书创作。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部分嘉宾合影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支持单位代表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分党组副书记陶勤,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郑晓华,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副院长徐涟,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等各机构代表;主办单位代表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党委书记燕东升、副馆长安远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文海,副院长徐扬。以及美术界专家学者盛杨、郭怡孮、张立辰、王宏建、马振生、杨力舟、王迎春、孙克、聂崇正、单国强、刘曦林、姜宝林、王仲、王镛、田黎明、李一、尚辉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吴为山、高雨、高洪、郑晓华、赵力先后致辞,薛永年致答谢词,靳尚谊宣布展览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主持。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致辞中表示,薛先生以深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见解介入笔墨,以深刻的艺术体悟进入古贤书画之境,且以敏锐的理论触角对语古代画论、纵谈历史沉浮,在不断笔耕与教学中丰富与升华其艺术人生。他的诚朴谦和、专精博通、诗心自得化入了以美化人的境界。作为由中国本土培养出来的第三代美术史论家,薛先生“借古以开今”的学术思想,助力中国传统学术与艺术在继承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他“为中国美术立言”的理论构想,彰显出一代学人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自信自觉。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致辞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高雨在致辞中对薛永年先生对中央文史研究馆工作付出的精力和作出的贡献深表感谢,希望能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加强合作,一如既往地为馆员先生们做好服务,为他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攀学术高峰、再创艺术佳绩保驾护航。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代表学校并受因公外出的范迪安院长委托,也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薛永年先生的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表示,此次展览主题“史笔诗心”既是薛永年先生从艺治学、修史研理的写照,更是他的人生境界与精神追求的体现,也是对薛先生学术人生、艺术人生、教育人生的生动概括。高洪指出,举办学术艺术展是中国美术馆的创新之举。我校老教授邵大箴先生的学术艺术展举办不久,薛先生的艺术展又隆重开幕,使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老一代先生以史为鉴、借古开今的学术态度,论从史出、立言践行的严谨学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者风范,知行合一、躬亲实践的创作成就。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宣读贺信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郑晓华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宣读了贺信。贺信指出,薛先生自学领域广博,兼至书印,是学者型书家,其书法深得传统精髓,书风纯正,体现他丰富的学术涵养。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力致辞

“薛先生总是教导我们,要注意研究‘历史中的美术’和‘美术的历史’之间的互动,保持传统美术史和当代美术现象间的张力”,薛永年学生代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兼(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赵力在致辞中讲到,“亦如展厅中高悬着的两个书法大字——‘担当’,这是一代美术史家历史担当、时代担当、学术担当的精神浓缩与人格象征,亦将成为对我们后辈的一种鞭策,让我们不忘初心、勤勉工作、美育社会、牢记使命。”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先生致答谢词

薛永年在答谢词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史笔诗心”的理解。说“史笔”,是因为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度,讲求以古鉴今、旧邦新命、史笔如椽;说“诗心”,是因为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求以诗言志、以诗抒怀、重视诗教。而其向往的“史笔”、钟情的“诗心”都来自文化传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家国的情怀。“从18岁进中央美术学院,到81岁的今天,不知不觉已经过去60多年了”,薛先生动情回忆了自己求学时与启功先生、张安治先生等老一辈“大家”的难忘经历并表示,自己只是在师辈的言传身教下,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求得扎实而不空泛的寸进,起到承前启后的点滴作用。“最难忘的是老师的教育,他们给我的教诲首先是德,是重义轻利,是淡泊名利,是责任担当,他们的立德树人、崇德尚义、培根筑魂、先器识而后文艺,使我受益终生”。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宣布展览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燕东升主持开幕式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薛永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在美术史研究方面专博融通、借古开今,在美术理论研究方面品评相兼、担当立言。他的学术研究和丰硕成果不仅深化了学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也对中国美术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展览以丰富的文献较全面展示薛永年的学术历程和丰硕成果,在美术史方面,有个案研究、画派研究、传统书画论研究,填补了空白,深化了认识,总结了历史经验。既有对百年美术变革进行宏观的整体把握,又有对美术史学科进行深刻的反思展望;在美术理论方面,则是论从史出、立言践行,既有对当下美术创作现象的洞见,也有呼吁着眼于“为中国美术立言”的理论构想。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现场

此次展出的薛永年的艺术作品包括各个时期的诗书画印,这些理论结合实践的艺术创作,既是作者综合修养与实践功底的展现,也是中国传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融贯合一,更是各种艺术创作形式合奏的美育心曲。

展览还特设“教学厅”,展现薛永年的为师之道。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的首届本科生、首届的研究生,第三任美术史系主任,以及第一任研究生部主任,他承传前辈师长的道德文章,赓续文脉,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真正做到了以德立身、以美育人。

展览展至8月25日。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厅现场

答谢词

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敬爱的师友: 

感谢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感谢我的母校中央美术学院,特别要感谢中国美术馆,为我举办这样一个学术艺术展。感谢各位领导在致辞与贺信中给我的肯定与鼓励。感谢各位老领导和师友赏光前来,特别是前来的高龄师友,像90多岁的盛阳先生、年近90的老院长靳尚谊先生,我大学时代的老师邵大箴先生,七八十岁朋友也很多,我的心中只有感动、感激和感恩。

这个展览叫“史笔诗心”。

说“史笔”,因为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度,讲求以古为鉴,旧邦维新,史笔如椽。我又是新中国栽培的第一代美术史学者,主要研究中国美术的传统及其现代发展,在教学岗位上,在美术评论上,在书画鉴赏上,以美育为目标,探讨“借古开今”的历史经验,做了一些接续前人面向未来的工作。

说“诗心”,是因为我国又是一个诗的国度,讲求以诗言志,以诗抒怀,重视诗教。我更一直陶醉于诗情画意,喜欢写格律诗,也一直思考诗与画的关系,从中理解中国的艺术精神。

而我向往的“史笔”,我钟情的“诗心”,都来自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家国的情怀。

我上中学的时候,考进了鼓楼附近的北京中国画院的周末学习班,接近了诗书画印,熏染了民族传统,也参加了景山里面的少年宫历史组,走进了悠远的历史时空。很小便被人戏称“老夫子”。

考大学的时候,对美术的爱好加上对历史的兴趣,使我选择了美术史学科,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美术史系的首届本科毕业生和“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班毕业生。后来留校工作,从18岁进美院到81岁的今天,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62年。

60多年来,我曾一度工作于博物馆,后来一直在学校,始终做着中国美术史、古典书画论和古今书画品评鉴赏的教学、研究工作。由于做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又遇上了一批道德文章都居于顶流的校内外名师,在他们的培养下,我在专业上不断有些收获,总觉得非常受益、非常满足和非常开心,有时开怀大笑时,大家都说我的笑声很有感染力。

我属于中上资质,没有开宗立派的野心。只是在师辈的言传身教下,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求得扎实而不空泛地寸进,起到承前启后的点滴作用。

最难忘的是老师的教育、他们的教诲。首先是德,是重义轻利,是淡泊名利,是责任担当。他们立德树人、崇德尚艺、培根铸魂、先器识而后文艺,使我受益终生。

启功是我中学老师的老师,也是在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上课的老师,新时期之初,书画市场才恢复,我到他小乘巷的家里去,他给我讲了一件他处世的事例,让我深受教育。他的一位朋友,在琉璃厂买了他一幅字,拿来给他看,说你这幅写的好啊。启功就问,花多少钱哪?那人说不贵,随机报出价格。启功听罢,出南屋去了北屋,如数准备出钱,回来对客人说:“我们是朋友,你需要字,开口就是了,怎么能花钱去买呢?”说着就把钱递给那朋友,说这字算我送给你的,以后需要字随时张口,不要去买,否则就是不拿我当朋友了。他接着问我:“你说是不是这样做比较好?”我说:“您这是告诉我,怎样叫重义轻利。”

我的研究生导师张安治先生,对我的教育不光是专业上的。更是一种师道传薪的担当意识。我担任系主任后,总觉得应该设立奖学金,鼓励年轻同学和年轻学者。王森然奖学金设立后,我还想再有一个,苦于没有办法筹措资金,就和张先生讲。他说:“你别着急,我帮你想办法。你看过一些我的收藏,我会挑一件最好的画卖掉,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说那怎么使得,不能这样。不久他去世了,师母、师弟落实了老师的遗愿,捐献了张安治美术史奖学金,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支持,更是一种身后的担当,是留给美术史系后生学子永远的遗爱。

在专业方面,我在师辈的引导下,研究和教学比较重视鉴定学与个案研究的基本功,重视传统书画论体现的文化艺术精神,重视文人艺术、宫廷艺术、民间艺术的联系区别与跨越,20世纪美术学术史的反思,在方法上重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题材意蕴与形式风格的兼顾,艺术本体规律与外部条件的辩证。

本着这样的追求,多年来,我做了一点工作。但我的专业研究,往往随着教学多方面的需要铺的较开,成果分散,不够集中,也不很系统。有的只是开了风气,自己并没有做下去。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己的不足。可以自慰的是,在我这一代人中,我是新时期最早被邀请出国的中年学者之一,但我能“平视西方”,时时以前人的“竖起脊梁立定脚,敞开眼界放平心”自励,能比较早的以民族文化自信的意识鞭策自己。

我从中学时代就学画、学书、学诗、学印。大学时代,每周都有三个半天的绘画课,国画由刘凌沧主持教学,西画由韦启美先生任教。在老师的影响下,我也一直重视艺术实践对理解艺术规律的重要性,但所画不多,只留下少量年轻时代的临摹和写生,以及后来的极少的创作。新世纪以来几乎没有怎么画了,也很少刻印了。但是一直写书法,融碑入帖,以宋意入唐法,写自己的题画诗和言志咏怀的旧体诗。

我这个展览,一部分是以史笔写作的文献,另一部分是书法写作的诗歌,展览大体分四部分:一为史论学术,二为美育教学,三为诗书艺术,四为师友互动。

在不同年代的文献中,有笔记、卡片、讲稿、论学书信、论文批改,还有日积月累收集整理画家个案的系统资料,更有边看边记录,边精心手绘的卷轴画和石窟造像。现在收集文本、图像,网络一搜,手机一拍,就都解决了。我们那时没有这个条件,只能用笨方法,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一笔一笔地画,倒也锻炼了直觉的观察感受能力,尝试了“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的表现力。回首这些发黄的文献,好像又回到了早已逝去的踏踏实实治学的从前。

在展出的书画中,有自己的作品,也有师友的馈赠,更有彼此互动的诗配画,细细观看,可以了解其中的故事。比如中国美院的老教授王伯敏先生,是我师辈的忘年交。某年,他画了一张山水寄给我,画的是《黄山白岳图》,上面题字说,我邀你春节一起来游黄山,不管你能不能来,都要写首诗回复我。我于是写了首五言古风寄给他,后来自己写成书法,裱在《黄山白岳图》上。这件作品,记载了前辈学人以传统方式对晚辈的传帮带,诗情画意,生动鲜活,如亲见老辈学者文雅风趣的音容笑貌。

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本没有马上办展的计划,要不是吴为山馆长的推动,绝对办不起这个展览来。这个展览是汇报,也是总结,当然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这一代美术史论学者的努力,反映了我们治学的环境和面临的时代课题,反映了我们的长处与我们的缺憾。我个人缺欠更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再继续努力。

最后,我再一次感谢大家,感谢中国美术馆的领导和投入我这个展览策划、筹备、设计、施工的年轻朋友们。

谢谢!(薛永年)

部分展出作品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 与古为徒及跋 书法 97×46cm 2006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 竖起敞开七言联 书法 180×32cm×2 2022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 题饶宗颐书画展 书法 133×60cm 2022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题李可染百万雄师过大江图 薛永年 书法 70×176cm 2022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观潘天寿个展 薛永年 书法130×49cm 2022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七绝 薛永年 书法 134×67cm无年款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行书旧作“书画原来本一家” 薛永年 书法 68×35cm 无年款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此中有真意”印 薛永年 篆刻 纵2.5cm 横2.8cm 高6cm 1960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原拓剪贴 薛永年 篆刻 70.5cmx35cm 无年款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所用刻有饶宗颐题“方壶楼”之紫砂方壶 壶通高6.5cm 2016年

相关文献资料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华嵒研究》书影 薛永年著 1984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名家鉴画探要》书影 薛永年 2008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书影 薛永年 2010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扬州八怪的艺术世界》书影 薛永年 2021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大学期间 《中国现代美术史笔记》1961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大学期间 《麦积山杂记》1962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大学期间 《麦积山杂记》1962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主持编写《中国美术简史》目录(手稿)1989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传统的再认识》打印批改本 2002年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6年9月,薛永年在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分会上致辞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9年12月,薛永年参加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新时代之声——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第1排右8)(来源:中国美术报 艺术家云课堂)

艺术家简介

“史笔诗心——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薛永年,北京市人。1941年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并获评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系首届国家中国美术奖理论奖获得者。

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原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研究生部主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六、七、八届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评委,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员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教授,台湾艺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著作和文集有《书画史论丛稿》、《晋唐宋元卷轴画史》、《华嵒研究》、《王履》、《扬州八怪与扬州商业》(合著)《横看成岭侧成峰》(古代美术论集)、《江山代有才人出》(现代美术论集)《方壶楼序跋集》、《蓦然回首——薛永年美术论评》、《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薛永年卷》等。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