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17时至19时,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集中授课阶段运河主题美术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逸夫楼S401隆重召开。7位与会专家和30位学员围绕运河主题的工笔画创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相信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对学员运河主题工笔重彩画的创作思想、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于量担任学术主持,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兴来、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王国斌、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古强、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栾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许建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谭鸿遐分别做主题发言,30位学员也依次发言讨论。
学术研讨会现场 学术主持于量在研讨会开始首先重申了自己对运河文化创作主题和工笔重彩表现技法的认知。他的发言不仅确定了研讨会的讨论范畴,也奠定了研讨会的学术基础。运河题材的美术创作是一个历史久远、地域广泛、内涵深刻、意义重大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应该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传承发展。工笔重彩在中国绘画的早期就占有十分主要的地位,宋代以来伴随着以山水画为代表的文人画兴起工笔重彩才逐步衰落,近年来,随着材料、工艺、技法的大力发展,工笔重彩画焕发了新的生机。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于量主持此次学术研讨会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兴来在发言中强调工笔画的表现技法与大运河创作主题的结合很有必要,这是新材料和新技法的完美结合,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运河主题的美术创作实践中遇到一些主题不突出、层次不分明、技法不娴熟、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所难免,在创作中及时发现、大胆尝试,积极解决才是最重要的。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兴来发言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王国斌认为此次培训有三大亮点,即运河题材、工笔重彩、艺术语言。首先,运河题材的表现主题,运河不仅是南北经济交流的通道,更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创作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发展功能,更要关注其精神文化价值;其次,工笔重彩的表现技法,工笔重彩画的研究者相对不多,学员要从更多领域、更多方向、更多视角展开全面和系统研究;最后,艺术语言的转换与表达,新的绘画材料必然带来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的转化,这就需要大胆尝试。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王国斌发言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古强认为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很重要,这就需要创作者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自己的表现对象,才能创作出有真情实感的力作。希望学员在以后的创造中以此次培训为基础,在广泛而深入地了解运河文化的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诚然绘画创作需要技巧,但是用合适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也十分重要,这就要求画面不仅要有技法和形式,更要有文化和思想。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古强发言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栾剑重点对运河主题的工笔重彩画创作提了四点要求,即格调要高雅、技法要娴熟、个性要强烈、主题要鲜明。并希望学员在集中培训阶段结束后继续研究和创作,为十四届全国美展打好基础,回去后继续了解家乡的运河,绘制更多、更好的运河主题新作。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栾剑做主题发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许建康强调新时代的艺术工作者一定要有正确的艺术思想、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大的创作能力。运河题材是一个重大的美术创作题材,希望学员不断拓展运河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用手中的画笔讲好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赓续运河精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许建康发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谭鸿遐作为此次项目的主持人首先感谢了国家艺术基金、国内艺术名家、学校和学院对此次项目的大力支持。对前一阶段的培训做了精要的总结,并提出了在创作中注重运河文化和工笔重彩的结合,切实做好运河题材的美术创作描绘运河文化精神、传承运河历史文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谭鸿遐发言
专家发言环节结束后,30位学员按学号依次发言。学员们围绕运河题材和工笔重彩中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方法技巧、材质特征、创作态度、探索精神以及后期的大作品创作问题展开论述,大大拓展了运河主题工笔重彩绘画创作的边界和范畴。
学员主题发言环节
最后,主持人做了富有深度的总结发言:“虽然培训时间短,但是大家克服炎热夏日和各种困难集中创作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实属不易;虽然学院来自全国各地,但是都将表现对象紧紧锁定在运河主题,有些学员还是第一次见到运河能画的这么好实在难得。”学术研讨会结束与会专家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学术主持于量作总结发言
与会专家与全体学员合影留念(来源:艺团子 图:薛树松 文:刘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