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中国画学会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云南美术馆
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云南画院、安徽美术出版社
当代岭南公共教育、当代青年艺术委员会
承办单位
广州鲁逸文化、艺青社
总策划/策展人
罗 江、许晓生
策展团队
林润鸿、徐辉龙、彭楹文、王铃灵
罗笙匀、李怡丹、朱天奕
展览时间
2022年8月13日-2022年8月28日
展览地点
云南美术馆
(昆明市五一路118号)
前 言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余年的演变而经久不衰,在师法古人的同时,也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回顾20世纪的山水画变革,“师造化”作为一个难以绕开的研究课题,连结着造化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追问,延续在百年来中国山水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历程之中。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画法、学画方法之变,到五六十年代的题材内容、艺术功能之变,以至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新一波外来文化刺激而于反思百年得失中开拓与复归并行的又一变,山水画在现代化过程中走过的不同历史节点,其审美范畴得到拓宽,并形成了当下山水画丰富而复杂的生态格局。
不可否认,在百年来的中国画实践中,山水画总体上与古人的自然观拉开了距离。我们关注到,艺术家眼中的“山水”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工业化、都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视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然、田园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因此,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成为当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这构成了我们重新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的出发点。我们同时也关注到艺术家山水画的绘画母题,试图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关怀与现实关怀”的话语链条来诠释在急剧变化的视觉文化环境中,艺术家的内心关切及其诗意化的人文情怀,而所欲理解的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与生活、心性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次展览以“山水文脉”为主题,寻求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关注于中国山水画的“师造化”命题。本次系列展览,邀请了来自全国的优秀艺术家参与,展开跨域南北的艺术交流和对话,并以不同的展览主题来梳理和诠释当代山水画的历史文脉和承传发展。通过本次展览,希望观众可以在多样化的形式中,获得新的艺术体验。(当代院风 2022年7月)
1
以心造象
山水画是造化自然的镜鉴与完善,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社会、历史以及人生的深刻感悟、理解和诠释。作为由古及今中国人观照自然、阐释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山水画以其鲜明的文化意涵,丰富的表现形态,参与中国艺术精神和文化气象的建构。20世纪以来,山水画在现代中国文化精神建构中承担着更为沉重的使命感。在工业化和都市化不可逆转,并迅速改变着人们视觉环境的当下,重新关注“造象”对思考中国画的价值建构及其未来走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专题着重展现当代山水画坛中坚力量的创作现状与水平。观众尽可从展览所呈现的壮丽的山水图景之中,一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新气象,体会中国文化体系传递出来的“山水精神”之魅力。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李劲堃、罗 江、邓建强、卢禹舜、方 土
王保安、方 向、朱尽晖、蔡拥华、杜松儒
李劲堃 欧洲写生系列之七
93cm×62cm 绢本重彩 2015年
罗江 后山小水塘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卢禹舜 寄李儋元锡诗意图
16cm×18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方土 山水小品系列
50cm×50cm×4 纸本设色 2013年
方向 深潜
248cm×129cm 纸本设色 2017年
朱尽晖 丝路冰川
180cm×97cm 纸本水墨 2016年
杜松儒 吾之山
240cm×200cm 纸本水墨 2021年
2
一画一品
在中国文化谱系中,山水画是一个比较特别的领域。古人游山记水,意在践行“以神法道”的精神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自然山川变成了传统知识分子理想的“卧游”场所。如我们所知,中国人游山赏水,往往不自觉地文学化、诗意化,重在“游”的过程。可以这么说,以“文化”的眼光读取眼中的造化万物,这是正统山水画体系的理论依据。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山水观和自然观,“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的知识标准和价值尺度在西方文化的介入下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总体而言是拉近了艺术与社会的联系。耐人寻味的是,进入21世纪当代山水画体现出了复归传统自然观的趋势,在功能上则转向对人内心世界的寻觅。不可否认,中国山水画终归是一种性情和精神的表达。在艺术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如何赋予古老的山水艺术以新的生命,这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实践者们所面临的课题。“一画一品”专题试图挖掘山水画家画中意味,从画面中体味山水之游的乐趣。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范 扬、张志民、刘 云、许 俊、王 永
张谷旻、张 彦、张 捷、王绍强、杨惠东
范扬 九皇山
75cm×4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张志民 北山后洼的轰鸣声之一
186cm×101cm 纸本水墨 2010年
刘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之二
120cm×11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张谷旻 烟霞洞
69cm×69cm 纸本水墨 2017年
张捷 藕园
35cm×261cm 纸本设色 2014年
王绍强 夅系列
123cm×123cm×4 纸本水墨 2018年
3
感受自然
山川之美,自古为文人所好。山水画是借助自然山水的山容水貌抒发性灵的笔情墨态,通过登高临远、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追求造化合一的境界。山水画家描绘自然山川,并非单纯地只为表现山川结构之美,而是通过山水阐幽发微、畅神明志、体悟大道。展览以“感受自然”为题,邀请全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山水画家参与,希望通过对展出画作的观赏与探讨,能深化观者对当代山水画艺术的认识。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方楚乔、许钦松、邹 明、王爱忠、唐 晓
莫晓松、杨正国、任 清、宋陆京、肖 凡
方楚乔 山水组画
45cm×34cm×4 纸本设色 2021年
许钦松 山水小品
34cm×68cm×4 纸本设色 2013-2014年
莫晓松 西西里岛圣山、西西里岛神庙
45cm×68cm×2 纸本设色 2020年
任清 黔南写生系列
45cm×60cm×2 纸本设色 2021年
肖凡 戊戌写生册之三、之五
23cm×34cm×2 纸本设色 2018年
4
画风新境
山水画家玩味山水之“象”,目的是与自然相通,与道相通,让自我的精神在自然的陶冶中变得通达自在、开阔高远。于尺寸画境中容纳天地、吞吐山河,将千山万水融入胸中,把自身心境寄予自然,以得人与自然的相融相合,正是中国画家于山川自然中所追求的意境美学。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山水画家放眼古今中外,广为吸收,努力实践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笔墨的表现力。在从“景”到“境”的营造过程中,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形与质有了更加丰富的演化, 更是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画的审美范畴。
本次专题以“画风新境”为题,将展呈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画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艺术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审美的经验,体现了当代中国山水画恒久不变的自然之美。观众可通过本次展览,感受当代山水画家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对笔墨语言的探索,与他们一同卧游山水画境。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庄小尖、林容生、化建国、李健强、陈映欣
袁学君、张建京、张 东、关 坚、赖铁骢
庄小尖 大块文章
69.5cm×69cm 纸本设色 2022年
林容生 山村
69cm×6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化建国 山水系列
33.5cm×33.5cm×4 纸本设色 2022年
陈映欣 林泉逸致
141cm×36cm×4 纸本设色 2022年
袁学君 高榜山写生之一
44cm×5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5
澄观一心
古人曾言,山水之间有无穷之趣。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到:“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气韵之生发,端赖画家之胸次。客观地说,中国山水画讲求“空间”的完美营筑,是在创作者“胸有丘壑”“造化在胸”的前提条件下,方才得以实现的。画中空间境象的构筑,说到底是为了“气韵”能有一个上佳的幽栖之所。而气韵骈臻,正是山水画创作者所追求的。本专题将邀请当代山水画坛中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聚焦山水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生命韵律和时代精神,以游观山水之美,期盼能让观者体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气韵”作为古典美学的审美内涵,被赋予了怎样的新时代精神,并如何在当代山水画中体现其独特魅力和精神之所在。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王学辉、陈风新、叶其嘉、莫肇生、羊 草
张胜长、肖 蓝、杨恩泉、李若晴、董 雷
王学辉 青城山记
33.5cm×45cm 纸本水墨 2019年
陈风新 太行观松
240cm×12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董雷 山水即景
46cm×69cm×6 纸本设色 2022年
6
青山新语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山水相应之景,自古就是文人雅士钟爱的创作题材,原因不止在于山水的自然之美,更是因为将山水之间的往互上升到文化哲理与精神境界之中。故此,“青山新语”专题将邀请新生代青年山水画家,他们皆具有深厚的学院背景,接受过学院系统的写实主义训练,通过学院的知识结构和语言风格作为解决方案,将现实世界的体悟与传统笔墨的语言相结合,进行中国画图式的更新和求变。希望通过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这一传统题材的不同面貌,探讨“新语境”下山水画的当代意义。
参展艺术家
(按年龄排序)
温国怀、林 淼、贺海锋、张利勇、张仓健
温中良、邱佳铭、付振宝、许 可、郝文静
曹 辉、卢 虓、黄 涛、卢 贞、何 微
张 良、梁 腾、张大箴、沈晨阳、徐慧琳
陈聪凯、梁焯韦、谢 晋、李梁晨、陈子绪
贺海锋 云影
180cm×180cm 绢本设色 2021年
张利勇 幽谷
134cm×207cm 纸本水墨 2022年
邱佳铭 八君子图
200cm×19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付振宝 印象·巴厘岛
34.5cm×3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许可 圭峰寺道中
35cm×45cm×8 纸本设色 2022年
卢虓 向阳而生
240cm×20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黄涛 天堑变通途
180cm×15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卢贞 梦魇
180cm×129cm 纸本设色 2022年
何微 逍遥游
200cm×17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张大箴 山水有灵 钟声不韵
42cm×56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沈晨阳 空山新雨后
190cm×18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7
名师讲堂
国画院体百年来,中国画作为一门专业逐步被纳入现代学院教学体系,可以这么说,学院教育成为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传承方式。几代现代美术教育先辈在各自坚持的方向上进行新国画教学实践,并在各大美术院校中奠定了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基石和优良的学院精神传统,实现了中国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向。时至今日,中国画学院教学已是历数代人之手完善起来的高度成熟的学院教学体系。那么,如何承接传统、如何开拓教学研究新视域和新思路,如何推进中国画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需求,这是在21世纪新时代当代中国画家面临的全新课题。
当代中国画教学名师在中国画教学新理念、新体系上所展开的教学实践,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们皆出身于学院体系,接受过正统的学院体系训练,然而,他们却以一种不同于以往学院派的知识结构和语言风格作为解决方案,来进行中国画创作、教学的更新和求变。他们一直深入基础教学第一线,躬身力行,把自身的绘画实践及创作经验立体地、系统地体现在教学实践当中。“名师讲堂”专题,关注于当代院体教学新求索,同时以名师个案展览,展呈其在中国画创作和教学领域的创研成果。
羊草之生面,有平远高风之可亲,有山水明洁之可感,有清旷淡雅之可怀。其笔墨意绪,已非仅谓得古隽之趣可喻,而是其胸臆已涵六法六要之大旨。气象高简,运笔率性,行墨磊落,点染间元气淋漓。品之,此笔既可谓乃继宋元之绪;辨之,彼墨又可云自其胸中而出,让人流连不已。古人论精妙之作,每以神品誉之,总以气韵高逸颂之。以此方羊草之画,“气韵”二字顿显奕奕。这与其说画者得古人神韵,莫如言其得自天授。天授者何?画之肌理也,笔之灵魂也,人之天赋也。所谓随物赋形,万类随笔而走,而生,非仅能学,实是天授。面对画人之天赋,赏者只合叹息。(陆键东 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
羊草 绿荫
69cm×47cm 纸本设色 2022年
从自然的摹写进入到中国绘画语言形成的源头,以语言历练的结果对生活、文化的刻写,反复的过程便构成了中国文人借助画面对世界、对生命、对自我的思考与判断。从邓建强繁华的浓墨重彩到素雅精致的淡墨世界,或许是他对世界认知方式的重要转变,而以自然到宗教的题材转变,却无时不刻地包含着从自然到人世间情感的起承转合。艺术家的笔从来都是内心最为真诚的表达,其艺术之路行走的距离便是在图像与笔触的细节中所呈现的思想高度。邓建强这一系列写生作品的呈现,恰恰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最为根本的源泉之中寻求文化,亦或是生活的真理吧!(蔡峰 重庆美术馆典藏部主任)
邓建强 石窟写生系列
50cm×50cm×6 纸本水墨 2021年
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王保安一如当代中国画坛的创作者们,投入到当代山水画写生的革新之路当中。他讲求“师造化”的绘画理念,强调融入自然,观察山川的形貌与万物的变化。在名山大川中游历、体悟、在写生中追寻笔墨语言转换。王保安回归物象本身,但又不执着于对客观世界的再现,而是将不同地域的山河景象转换成形神兼备的水墨画卷。这种从品味自然到观照内心的绘画方式,不仅丰富山水画的题材和技法,还开拓了现代山水语境的新视角。王保安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跨地域的视觉符号,不断地诠释和重构传统山水意境,推动当代中国画的接续与发展。(当代院风 2022年8月)
王保安 枕流古琴
97cm×59.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如何在有限的创作中注入无限的“生命精神”,如何为山水画的创作营造氛围和寻找灵感,是我在创作山水画之前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是山水画从写生到写心的转化过程。这正是今天我们探讨山水画研究的真正意义所在。写生是古往今来所有艺术家都高度重视的一种方式,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成为振兴画坛的一股新风。对于写生的深层思考,我想写生不外体现了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对现实的关怀。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是写生的原点,从而形成了对生活的情怀。(蔡拥华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蔡拥华 黄山玉屏楼
137.5cm×68.5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张东的山水画是他艺术修养的综合表现。我读他的作品,感觉到他对传统山水精神体会最深,把握得心应手的是处理真实与虚幻的关系。
他善于把客观自然的真实景象加以剪裁,巧妙取舍,重新组合,构成有新意味,有宏大、雄奇感的画面。他的树木、山石、云雾、流水、房舍的笔墨技法,以及构图、章法,依稀有古人的出处,但境界和意味却独出机抒,我自我在,自成一格,落落大方,旁若无人......张东的作品从岭南真山水中获得灵感,用自己创造的、富有张扬格调的新体貌,承载着传统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我认为,可以借用潘天寿评论诗词的一句话“既贵有所承,亦贵能跋扈”,来形容他的创作成果。当然,如何在“所承”和“跋扈”之间求得更为完善的统一,正是勤于和善于思考的张东正在深入探索的课题。(邵大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张东 西樵云谷
45cm×96cm 纸本设色 2020年
他的山水山石皴法,往往斧劈、折带、点染兼用,南北不避。树木水云,墨气淋漓,如飘风急雨,下笔有自。无所谓构图,随机生发,出神入化,奇异而不落旧蹊。平衡中求不平衡,不平衡中又求险绝。他不受任何山川所限,山川皆为他所用,自由烂漫,随心所欲,完全是他心境下山水塑造。着色时而清淡柔,时而重彩热烈。有学院派笔墨的严谨别致,又有实力派山水的宏篇巨制。整体上有一种正大气象,潘天寿先生曾说:“须有刚正之骨,浩然之气,辅之以广博之学养,高远之神思,方可具正法眼,入上乘禅。”陆京正朝这一方向发展,并颇有收获。(李劲堃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宋陆京 初晴
185cm×145cm 纸本设色 2022年
8
青年视野
在21世纪新时代,全新的观念、国际化的视野、独立的个体意识和多样化的表达,使中国新生代艺术创作日趋多元化。当代院体青年艺术家更具新近眼光和思想,在传统的基础上参与当代社会文化变革、把握当代文化动态,在对历史和时代的关切和反思、对艺术和自我精神的探索中传承中国艺术精神,突破既有笔墨范式,拓展观念、材料、符号、意象,游走于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以开放的视野和细腻的感知力挑战着今人对中国画的固有认知,彰显出蓬勃的创造活力。
“青年视野”专题,展出当代院体新锐的个案展览,关注于青年艺术家的新视界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所传递出来的文化感知和文化想象,意在学术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度发掘当代画坛的创作新力量,推介院体新锐的新成果,呈现当代青年艺术家多元化的创作方向和学术追求,展呈他们在形式语言、艺术观念、笔墨技法上的探索和求变,进一步探究新生代艺术家的审美视域、内心世界的动向以及观照世界的新方式。
近年来,贺海锋用色逐渐绚丽,他似乎不再拘泥于物像本来的颜色,而是极尽创意和想象,肆意挥洒。他把山水的结构进行色彩的表达,产生了某种幻象的效果。一方面,从艺术史的层面而言,海锋对于媒介的运用已经超越了画种的藩篱,他的“泥沙俱下”具有了实验性的特征;另一方面,从作品的效果来看,他并没有因媒介的突破而离开传统的审美,反而形成了一种“叛离”后的复归......在我看来,他所坚守的、他所开拓的,终将成就他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审美体系。(丁澜翔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
贺海锋 绿河
90cm×180cm 绢本设色 2022年
梁焯韦以其特有的一种拙朴天性,面对他所认定的方向,不轻易以取巧之法而改变既定目标,甚至有时以退为进,直面他所要解决的山水画课题内容,以完成他个人既定的学习方案......看他的画,往往透露一种古拙的浑朴气息。这种格调,应是他在明清山水画的养分中,追慕石涛的直率与放旷的体现,在树石至其他景物的造型意态中,那种拙朴的审美意象,往往间杂着生涩的处理方式,有时与一些画得精熟的画面相比,竟然多了一点难得的“糊涂”。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更多的呈现出苍茫而肃散的质朴美。(张东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梁焯韦 仙掌岩下
45cm×33cm 纸本设色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