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界,从田从介,盼,田的边介,本义为边垂、边境,又义毗邻、毗连等义。
水墨之界,旨在通过水墨语言的演绎,内证中国画创作格局中的心理空间和文化内涵,并以此探讨和拓展水墨语言在当下语境中的文化身份、时代精神,以及其无限的空间之界。
论水墨,离不开笔墨。
关于“笔”,谢赫“六法”中第二重要的元素即是“骨法用笔”,石涛讲“墨授与天,笔操与人”,黄宾虹也曾说:“分明是笔,融洽是墨”,笔墨是中国画以文载道的重要表现手段,所谓“笔以立其形质”。石涛《话语录》言,“笔非蒙养不灵,墨非蒙养不神”,正是笔与墨、墨与水、黑与白的精神圭桌,令中国画以墨为体,以水为用,运笔行气,达到了“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浓淡有致,虚实合一的哲学高度。
对自然界黑白关系的描述是水墨的基本要素和本质属性。
在“白”与“黑”的转化中,水是重要的载体和媒介,因为有了水的参与和介入,既可与墨的色彩关系发生变化,又可使与墨的自性关系呈现新征。墨本一色,同水混用,可千变万化。古人言“墨分五色”、“墨分六色”皆含此意。黄宾虹讲:“一钵水,一砚墨,两者互用,是为墨法。然两者各具其特征,各尽其所用,各有其千秋。”
水墨的变化中,笔墨界限的转化具有可视性且形象直观,黑到极处即是白,如黄宾虹的“亮墨”已升华为观念。黑是实,白是虚。黑是密,白是疏。既是对立,又是统一,黑与白、水与墨的关系含有很深的道家思想,与《易经》中的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认识到水的作用,才能发挥其独到的艺术特性。从物质上讲,墨为“火”性,水与火的对立与融合,才能使艺术表现呈现自然性。
黄宾虹曾说:“墨是火烧的烟,画了墨,浇上了水,不是灭火吗?”“我是用水灭火,不要火去再烧了。”所以,“水墨交融”也是黑白关系具体化的表现。以白当黑,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既要立足黑的实体的质量,更要立足于白的虚空变化,如此才能于“墨华飞动湿云生”中“求淡以浓”、“求白以黑”,演绎神奇的水墨变化,浸晕出中国画中的理性精神和文化智慧,而且在精神的奥妙和智慧的玄哲中获得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中国画是华夏思想文化的重要表征,水墨作为核心的语言,缘其包容之广、气势之大、意境之深,准确地表达了人对自然独特的思维特征和时空风貌,成为历代画家对传统文化体悟的观念通道,并由此幻化出东方水墨精神。
该展的策划,就是要体现出对水墨的哲学思考。(李毅峰 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参展画家王兴堂作品鉴赏】
太岳无声35×140cm
山韵系列之—青城问道图60×245cm
泰岳无声—人文东岳145×360cm
泰岳无声—澄怀观化145×360cm
深山幽居40×60cm×4
山魂组画40×60cm×4
山光凝目120×48cm×4
画家简介
王兴堂,男,1973年生于山东郓城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分获学士、硕士学位。1998—2003年任教于四川美院国画系,现为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艺术学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文化部青联委员,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画院青年画院副院长,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创作指导教师,农工党省委参政咨询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