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嘉宾合影
8月10日,“大道不孤——2022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郁郁朝花·乔宜男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明德楼颂厅举办。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中国美术报》社承办,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乔宜男从学生时代至今各时期的作品近百幅。
展览现场
“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是中国国家画院自2021年起组织策划的品牌活动之一,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大道不孤’系列展览是中国国家画院推出的一个品牌式的展览,它主要呈现了中国国家画院的中青年艺术家近期创作和研究成果。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艺术研究机构,它的创作和实践对社会应该起到一个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为此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中青年艺术家来举办这样的展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一点从乔宜男这个展览就可见一斑,从这个展览看,相比以前的创作,乔宜男的变化是比较大的,而且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在探索、在创新、在创造。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内容的表现上,乔宜男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他已经超出了我们历史上对花鸟画题材的选择,在大环境的处理和大境界的营造上,突破了我们所理解的传统花鸟画的概念,取得了探索的成果。另一点比较可贵的是他在形式语言上的探索,他用了很多新的技能技巧和方式方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达到了比较高的境界。”
展览现场
乔宜男是当代中国画创作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代表,是花鸟画创作当代性探索的重要实践者。他以深厚的笔墨功底、清新淡雅的艺术格调和极具形式感的绘画语言形成了强烈的个人艺术面貌。此次展览以“郁郁朝花”为主题,意在表达中国哲学范畴里宇宙生命的生发、展演,希望借作品的艺术智慧反映自然生命的生生不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认为:“乔宜男是一位多才多艺、才能全面的画家,他的画有山水、有花鸟,有静物,无论是水墨还是彩墨,色彩都很淡雅。他的作品色彩的渲染并不多,但他很注意发挥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即色彩单纯而丰富,在单纯里面求丰富,在丰富里面求单纯,这是他的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他的画不在于张扬、不在于夸张,而在于平实,但是平实里面要求奇,又不能为奇而奇,须在平实中求奇。平实中有奇,奇中还有很平实的味道,我觉得这是他的艺术特点,而这也恰恰是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认为,乔宜男是国家创作团队中花鸟画的一个领军人物。冯远表示:“他把近些年来不同时段的作品做了这样一个系列的展示,可以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一个回顾,也让关心他的同行对他的艺术发展轨迹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的欣赏。我个人比较喜欢他采用湿画法创作的花鸟作品,且不说他的禽鸟画得非常的精妙,他在驾驭水墨语言方面,在形和色、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自如,而且在整个画面的结构营造上,充分发挥了水墨和宣纸特性的优长,使得他的个人风格,哪怕是研究性的、还在变化过程中的学术的探索,也有别于他人和当下大量我们经常能见到的类型化的花鸟画,这是很让人眼睛一亮的独特气质。乔宜男正值他的创作盛年,还有长长的一个未来,希望他在水墨花鸟这方面能够走得更远更好。”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以“时代意象”“自然的韵致”“观石听竹”“执扇御风”“锦瑟时光”五个段落呈现乔宜男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画作。
“时代意象”是乔宜男水墨花鸟画创作,多为大尺幅作品。这部分作品注重水墨花鸟画的当代表现形式,注重个人创作情感与时代格局的关系,营造了一个现代水墨花鸟画的新形态。
“自然的韵致”这部分作品关注自然物态中美的规律,注重作者的生活感受,注重对大自然中美的因素的发现与挖掘,注重作品的精神意境。
“观石听竹”从传统文人画里吸取营养,注重传统审美的当代体现,注重总结以水墨与线性为特征的东方审美。
“执扇御风”部分为系列扇面作品,以传统纸扇的形式为观者送来夏日的凉风,以小品体现中国画的趣味与精妙。
“锦瑟时光”则是乔宜男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乔宜男扎实的造型能力,以及对中国画的整体理解。在这里,画家以其特有的写意性工笔画表现了他对中国画的独特认知。
展览现场
从上述五个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乔宜男全面扎实的中国画基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和对绘画创造性的追求。乔宜男表示,这个展览名为“郁郁朝花”,有两层含义——首先作为一个花鸟画家,他希望通过这个主题,体现出中国花鸟画发展到今天欣欣向荣的面貌;二是希望以花鸟画反映时代精神、时代格局,完成一次由个人情感到时代精神的升华。他谈道:“这次展览呈现了我从求学至今的创作心路历程,有很多师友、同道前来参观、交流,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我从学画之初,就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画独立于世界之林的美学认知,也开始了对东方审美意象的追求,这条路没有走错。从本科、研究生阶段一直走到目前我绘画最重要的时期,40年来,我没有改变过。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以花鸟画反映时代,反映人民,反映新时代艺术风格,努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
乔宜男把中国画当做一个活的东方艺术形式,紧紧把握中国画的核心审美,坚定追求自己对中国画不与它同的理解与心中的意境。此次展出的作品追求中国画之魂,又不照搬传统成法,既独具个人特色又与时代审美同步伐,营造了一个充满生机、郁郁朝花般的艺术世界。
研讨会现场
8月11日下午,展览主题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刘曦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研究员、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可染画院理事长王鲁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志纯,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研究员高天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负责人于洋,《中国美术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平,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研究员王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任军伟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研究所所长李虹霖主持。与会专家围绕中国花鸟画和传统文化的关系,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画的笔墨、结构、韵味等话题对乔宜男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中国画当代性探索的途径展开了讨论。
展览将持续至8月24日。
众家谈(按年龄排序)
张立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写意画在所有的绘画当中难度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因为它不靠题材取胜,而是靠主题思想、靠艺术表现、靠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笔墨语言的内在表现力和它的内美。因此中国花鸟画的现代化也强调内在的变革,形式必须与内容相协调,这就很难。今天的花鸟画家都在追求如何将花鸟画表现得既有内在的美,又有形式感,又有现代感,我觉得大家都在努力,乔宜男也不例外。他在中国花鸟画的笔墨形式上做了一番探索,这一番探索是有效果的,也比较新鲜,他既跟古人有所不同,也跟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不同,这就很不容易。同时他的创新还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之上的“守正创新”。
郭怡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宜男先生这个展览是非常全面的,也是一个大型的汇报性的展览。从他求学期间的作品一直到最近新的创作,全面展示了他的思想、他的基本功、他对传统的认识、他对生活的理解、他对现代水墨的一种研究,应该说是综合地表现了他全面的艺术面貌,因为他有学院派的这样一个基础,对传统有深厚的理解,这次展出有一些作品都是从生活里直接来的,都是使用截断法,截取了生活里边最生动的那么一段,所以这些画显得非常的鲜活。他用线条、水墨、黑白、方圆等基础的艺术道理来进行创作,又加上对生活的认识,所以他的画我感觉既传统又有现代,他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家。这个展览全面展示了现代人对花鸟画发展的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就是怎么来继承传统,怎么来发扬传统,怎么从生活里汲取,怎么表现我们现在对时代的一种情感,表达中国诗情的一种理解,展览在这些方面都给我们做了一些很好展示。
姜宝林(李可染画院副院长):这个展览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清、雅、静、高——清新、雅致、安静、高格调。乔宜男以前是画工笔的,现在改画写意,转型非常成功,他把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意境语言完美运用,在观察大自然当中,将自己的强烈感受和笔墨语言巧妙的结合起来,融合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语言,在花鸟画界是有目共睹的。花鸟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的创新是非常难的,但他能够跨出一大步非常难得,值得敬佩。他的创作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是他有深厚的笔墨功底,并能将笔墨功底转化为表现时代精神和个人感受的形式语言;第二是他的画面结构独特,符合我们当代中国画生命的要求;第三是他绘画的语言形式非常有张力、有力度;第四是他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他把中国画的泼墨、泼彩、泼水灵活运用,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中国画不一定要浓墨重彩,也可以画的很淡,他就将淡做到了极致,令人震撼。
展览现场
郭石夫(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乔宜男作品的精彩之处在于他找到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种形式语言。他的作品既不是老的传统的中国花鸟画,也不是那种西方的完全抽象了的绘画。他的作品让人感到很清晰也很轻松,有他自己的形式语言,而且很当代,走出来他自己的一条路。原则上来讲,我们的传统中国画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绘画,它里面的诗书画印它包括了很多的个人文化修为,它不是一个只呈现一种视觉美的艺术,它是一种心灵的、和人进行一种灵魂沟通的艺术,新的绘画语言就会给人呈现一种视觉的美感,因此我觉得艺术的可贵就在于它的形式语言。乔宜男找到了这种语言,所以我始终觉得他不必非要往传统里靠,或者是往某一家靠,他要走自己的路,他要坚持他自己的这种风格,一路走下去是最好的。
展览现场
田黎明(中国画学会会长):乔宜男的花鸟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把中国文化人文儒道的一种精神体现在了他的笔墨当中。他的绘画虽然画的是花鸟,但实际上它更多的反映的是他的人格、理想、追求。更多的是呈现他对时代人文精神的一种追寻和体验,也是对时代劳动者真善美的一种追寻和体验,更是对自然的深切的体悟和体验。在笔墨的探索中,他把生活和情感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正是生活和情感铸就了他在笔墨当中一种深邃的人文思考。可以说,他把老子所讲到一种赤子之心点点滴滴注入在自己的作品中,使他的笔墨生发出一种浓郁的当代人文景象。此外,他的作品在形式上是有个人独特的认知和理解的,而这种认知和理解主要体现在形式的探索,这种形式的探索也吸收了一些构成的元素和分割错位的元素。他创造了自己的绘画语言,这种绘画语言是一种平淡醇厚的境界。他的一切笔墨,一切造型都是围绕着这样的一种审美理想来生发的。
张晓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花鸟画历史上大家辈出,在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中是最具传承性的,同时也是最难有所突破的,所以对于花鸟画家来说,如何成就自己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要创新。我们知道,任何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传统是一个伟大的黑洞,它既令你着迷,又吞噬你。或许乔宜男正是在漫长的学习传统的过程中意识到了这种危险,他所有的墨法、笔法、造型、结构、意境的营造等都来自传统,虽然中国人为文作画讲究笔笔有来处,但无中生有才是艺术家最伟大的地方。乔宜男自从来到中国国家画院,每年都在改变,他在痛苦的挣扎中逐渐摆脱了造型和笔墨的束缚,找到了自己的个性,带来了花鸟画的一片生机。他作品的新意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结构新,他超越了写实主义,以个人的世界体验创造了中国花鸟画前所未见的新结构。第二是新形象,艺术家从来都是相信心灵而不相信眼睛的,中国传统画家聆听大自然的风声、溪水的流淌和鸟叫声,用心体悟世界。乔宜男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他在无数观察和体会中,创造出新的形象。第三是新笔墨,即破除传统的五笔七墨,笔墨源于心灵而非程式,乔宜男近期的作品的笔墨运用基本是源于心灵的。
展览现场
杨晓阳(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乔宜男是一位基本功非常扎实的艺术家,研究生期间他就已经显示出在没骨、破墨、淡墨等手法运用上的娴熟。这一时期,我称之为是乔宜男的“水墨琉璃”画风阶段,我们从这次展览中他早年的作品上,能够非常鲜明地感受到这种画面的湿润与淋漓。随着画幅扩大和题材的进一步丰富,乔宜男在画面表达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回溯古法,大量运用干笔、皴擦、逆锋横笔、焦墨等施之于画面,比之前的作品更有力,更深刻,更具有穿透力。我相信乔宜男在日后的创作中,还将会有新的尝试与新的审美追求,我也十分期待看到他未来的作品。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这个展览让人耳目一新,首先作品量非常大,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乔宜男这些年来在完成中国国家画院的各项工作以外,还潜心对中国画做了很多研究、探索,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创作,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大规模展览。更令人欣喜的是,他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绘画的研究不断创新发展,因此今天展出的作品让人感觉很有新意。从早期传统的工笔画创作一路走来,到今天清新、靓丽、轻松、当代的面貌,他用自己独特的构图语言,构成了一种中国画新的形式美感。新创作、新题材、新构图、新语言、新理解、新表达方式,都是这个展览值得欣赏和交流的地方。乔宜男的创新立于传统,立于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也立于对新历史时期国家新发展繁荣的时代特征。他的线条、构成、没骨表现手法把中国画的墨韵表现得很好,让观众很惊喜。
展览现场
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从早期的工笔作品到今天的写意作品,这个展览能够看出多年来乔宜男中国画创作的一个轨迹。花鸟画发展到今天可谓大家辈出,我们的前辈中高峰太多了,所以现代花鸟画家怎么往前去发展是一个大问题,对花鸟画家来说充满着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乔宜男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画家,我们能看出他的画从工笔到写意这个过程,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艺术语言,包括他的水墨系列的这批作品,能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用心去画画的人,他的画也有情调、有境界,所以他的花鸟画不空洞,他既有传统花鸟画这种扎实的基本能力,也有对新的绘画有力的探索。从他的图式,包括他用笔、用墨、画面意境的营造,都可以看出每一张画他都用心去思考、去探索。因此这个展览不仅是他一路走过来的一个发展轨迹,也给当下花鸟画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样本。
董雷(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乔宜男是当代很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花鸟画家,他的画风别具一格,清新典雅而内蕴着对写意笔墨的独到理解。水墨交融、墨色浸染,使他的画面始终呈现出一种天趣,一种偶然性,一种收放自如的碰撞,一种可进可退的自如,以及一种自控与天成的和谐。此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涵盖了乔宜男不同时期的花鸟画风,比较全面地呈现了他从工笔到写意的花鸟画探索,特别是近两年的一批新作,愈发的从容、自如、挥洒,风格化也更为突出,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别致的花鸟画面貌。热烈祝贺“郁郁朝花:乔宜男作品展”的成功举办,也期待更多新作佳作的出现。(来源:中国美术报)
画家简介
乔宜男,1968年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
主要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及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展二等奖等。中国画作品工写兼长,笔墨功力深厚。多幅作品展示于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场馆。作品格调清雅,绘画形式独特,创作语言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当代中国花鸟画领域的优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