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挺用“云淡风轻”一词,形容自己筹备最新个展“延月梳风”的心境。尽管展览前后需要考虑的事务繁杂而细致,他依旧保持着不疾不徐的态度,忙碌中自有一番条理。
自8月8日开展后,此次个展将在苏州博物馆持续展出两个月。由夏末入秋,跨越中秋与国庆“双节”,将丘挺五十年的艺术与生活徐徐展开,娓娓道来。
此次展览名为“延月梳风”,源于比邻苏博、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拙政园中的两扇月亮门。此二门相对,一名“延月”,一名“梳风”。夏日高卧,“延月帘高卷,看山牖尽开”;冬日赏梅,“倚松还傍竹,洗雨更梳风”。园林生活图景同典丽工致的诗句彼此映照,传统审美引发的思维与情感震颤足可汇通今日的游赏心情,时光流转之下感怀“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展览的四个篇章分别题名“与谁同坐”、“山水清音”、“静动爽借”、“心闲频得”,源出古典文赋,连接风月澹然、旷然天真的诗情。可以说,这是一次统摄物理空间、语言体系以及文化心理的展览。
绘画与园林的渊源久远深长。作为凝固的诗篇,园林以物质建构诸要素来承载诗的意境与情趣,其审美兴味与中国画意交相融通。园林生活是一种理想生活,园林中的清风明月、花木山石皆可导引志趣情兴,而经笔墨抒发,见之于画,便指向古典物我关系,成就感物起兴的东方审美体验。
知天命之年的丘挺,在这信息时代仍同笔墨保持着极为亲密的关系,几乎令策展人吴洪亮感到他“非今人”。吴洪亮形容道:“他日常的一切文字交流仍然保持着手写的习惯。如果对一般画家而言,笔墨是绘画创作工具的话,那么对于丘挺而言,笔墨就是日常,是文字交流不可或缺的载体。如果不是智能手机,你与丘挺的联系还会是写信与打电话。”
安于一种沉浸式的笔墨生活,从容不迫同山水园林对话,丘挺的创作及艺术追求被吴洪亮视为“当代中国艺术生态中非常值得关注与思考的个案”。一贯秉持“保守”艺术观的吴洪亮,对于承载东方古典美学情韵的园林同样抱有长久的关切。
古往今来,治园、游园、画园全都指向人与园林的关系,可游可居的物理空间联通着复杂的文化心理,借助有边界的园林场景,可以探究人工与造化之关联影响,也能启发更为精微的观物之道。
于是,观看的过程,将不止于视觉体验的移动变幻,应和着属于园林心情的妙理巧思,身与心可以浸入一种古典美学之境。在这个过程中,对园林与心性体验的关照便不再是对固有印象的片段攫取,藉图画追想游历山水园林的经验,于展馆中领略古典生活之余音,可以感受到,联通过往的生命情趣,随古典气脉的流淌而俯仰蕴荡。
“品”字形展厅一分为三,在正厅入口处,丘挺摆放了自己颇为满意的绢本新作《与谁同坐》。《与谁同坐》系列作品取材自拙政园中一亭:“与谁同坐轩”。此轩依水而筑,构做扇形,人在轩中,或闲坐或眺望,四面皆是美景。
《与谁同坐》 绢本水墨
56x88cm 2021年
丘挺的画面保留和延展了这种别具一格的结构,却又并非纯粹的写生。经过元素的并置和重构,山峦浸润,亭台隐现,墨色层层积染,用笔淡雅柔和,写意的挥洒与工笔的细腻浑然天成,昭示着他愈加自由和从容的创作心境。丘挺也希望借此系列,在当时当地,与拙政园形成一种别有意趣的“互动”。
漫步展厅,如游览山水中。与时节相和的《西湖》天水一色、纯净洗练,将入秋的朦胧和静美淋漓展现;取自北京名胜的《银山塔林》用矿物质的迷离色彩,重构了如梦如幻的山景;一组十二件园林册页,相影成对,题有工整跋文,品其中南北景观特色,回味悠远……
《银山塔林》 银笺设色
34×100cm 2021年
置身展厅,还会发现本次个展借光影呈现的巧思。苏博采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的设计,使得室内可以借得大片天光。一日之内,或阴或晴,或冷或暖,光线透过立体几何的天窗,流转于画面之上。届时结合室内暖光,线条、墨色、颜彩均会随之改变状态,构成瞬时万变的观赏效果。如名家董其昌所言:“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自然之千变万化,于人所望尘莫及,但笔端的精妙和控制,却可将其尽数捕捉,以情记刻。
在八米手卷《延月梳风》的展台之上,丘挺打开了苏博惯常半开的大玻璃窗。眼前豁然开阔,窗外绿意盎然,竹影婆娑。手卷描绘的是拙政园各处景观,从枇杷园、嘉实亭,延伸至四面荷风亭、见山楼等等,最后收尾落在“与谁同坐轩”,流畅尽兴,一气呵成。作品特意没有对竹林过多刻画,意在与窗景互补,虚实相生,两相呼应,使氛围“活起来”。
《延月梳风》 纸本水墨
34.4x745cm 2021年
丘挺一直对手卷有所偏爱。于他而言,手卷体现着一种“诗性”,通过严密的空间逻辑推进,对叙事进行裁剪和取舍,从而形成一种线索的重构与时间的推演。观看时,心、手、眼相互配合,由此展开的是一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关注和解读。
这种“诗性”,是画家寄情自然,隐逸山水,求得的山水性情与自我修养;也是走出山野,走入市井,投射出的生命关照和哲学意味,这种心绪,与浓缩着自然之道的园林艺术,本就血脉相连,拥有着一种精神的共振。
学者曾评价丘挺“是一个十分罕见的没有时间感的人”,他的艺术创作也同样深深植根于东方文化,“保守”却非封闭,“师古”却不拘泥。于丘挺而言,前人建构的艺术风景,依旧具有可供挖掘的无限的可能性。如何在这些传统的资源里,寻找当下情景的转换,在天地的滋养中,用山水的眼光和心胸审视、内化自我,并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是“一辈子的学问”。
与气势磅礴的大幅山水画相比,丘挺的写生作品更具一种迷人的故事性。写生追求对刹那间微妙变化的捕捉和重现,因此串联起许多与游历相关的记忆。丘挺记得《武夷山》,是与学生结束写生、走在疲惫的归家路上时,偶然遇见的景致,反复修改后才画得满意;一系列小园林中的江南胜景,则是“兴之所至”,画得畅快。他用“拍照打卡”类比自己的小幅写生,还绘制了标记游历地点的《写生地图》作为纪念。
园林系列 纸本水墨
从自幼家庭艺术氛围的陶冶、到求学后开始“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古画临摹、及至日复一日吸收诗词、文赋、音乐的滋养、加上饱览山水,行万里路的潇洒,正如“云过影不灭”,内化形成了他立足传统、探寻深度、“不急不囿”的独特艺术品格。
丘挺将展览的氛围称作“大天地”,一种共坐、共美、共享、共游的情致。正如其系列《与谁同坐》所表达的情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此中的“我”,与自然合一,与内心作伴,更愿与知音惺惺相惜,观生命本质,放情怀逍遥。(贾一凡 覃天添)(来源:乙观)
画家简介
丘挺,1971年出生;1992年-2000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本科及硕士学位;200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波士顿美术馆、苏州美术馆新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等学术机构单位。
出版:《中国书画美术》(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湖北美术出版社)、《延月·梳风——丘挺作品集》、《丘园养素——丘挺书法作品集》、《丘园养素——丘挺黄姚·兴坪写生作品》、《水墨品质·丘挺卷——山水之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