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上午,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主题工笔重彩画青年创作人才培养》专业名家系列授课——徐惠泉:《创作与展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逸夫楼举行。课程由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项目负责人谭鸿遐教授主持。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的30位学员认真聆听了徐老师的课程。
徐惠泉导师现场授课
项目负责人谭鸿遐教授主持本次课程
徐老师从自身创作经历“水墨”、“彩墨”到“墨彩”风格不断的变化谈起,并感悟到:一路走来是艺术品格、修养的提升过程。“水墨”是对笔墨传承的重视,而“彩墨”则是在传统笔墨基础上突出画面的色彩感,是中国画绘画语言全面呈现的重视。
《云林钟秀》
中国绘画自古就有水墨和重彩两大体系,宋元以来文人画不断发展成为主流,如今中国画全面复兴发展自然不能缺失重彩画的发展,从“水墨”、“彩墨”到“墨彩”也是自然而然的一个转折过程。彩墨画作为中国画创作的一种语言,既有水墨画的韵味,又有写意画水墨语言与色彩结合的特性,进一步把色彩元素放大;这样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就要不断探索、思考,使自己在行路过程中始终有灯照亮前方。
关于画面色彩的丰富性,徐老师谈到:虽然有时候会选择矿物色、丙烯等材料,但一切要从画面需要出发,为了增加画面的厚度,甚至可以从宣纸的背面着色。结合徐老师作品《遥寄》、《红果》、《花之梦》,彩墨画与水墨画的不同根本就是“水墨”更加注重笔墨意趣发挥,“彩墨”则更加注重色彩特性的表现,在创作过程中徐老师建议大家不能满足以往的成绩,要不断总结、思考,“墨彩”便是徐老师在中国画前行探索过程中第二次突破。墨与色交融、工与写结合,以墨托色,以色衬墨,通过徐老师作品《朱自清》、《温馨港湾》、《苏绣》让大家感受到墨与色相辅相成的风格特性。
《花之梦》
《苏绣》
从“水墨”、“彩墨”、“墨彩”的转变中徐老师总结:无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中国画都要有生活,讲写意精神,反复打磨,寻找规律:
(1)主题与形式:采风、写生、题材、提炼、主题。新时代树立新形象,深入生活,画熟悉的内容,养成画速写的好习惯。
(2)方法与技巧:反向之道,打破画种界线,出奇制胜,以小入手,细微之处见功力。近几年疫情影响出行采风,家画不能熟视无睹,要有发现美的眼睛,静家画身边熟悉的内容,要有热情并有感而发。
《回族青年》写生
《东乡小伙》写生
《吴园写生》之二
《吴园写生》之四
谈到展览呈现,展示效果与视觉效果时,徐老师先让学员们了解美术馆的功能,即:展览、典藏、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安全保障。深入讲到:现代美术馆展示方式中,灯光对画面色彩方面的影响,空间、装裱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最后徐老师要求学员要提升修养:向经典学习,回归本质,研究造型、书画修养,触类旁通;多了解摄影、电影、音乐、戏剧、表演等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对绘画创作的推动作用,并要结合时代,从当代艺术中吸收、融入、提升。
(来源:艺团子)
画家简介
徐惠泉,1961年生,苏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理事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国家一级美术师。
2019年作品《温馨港湾》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4年作品《苏绣》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09年《花之梦》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1994年《江南丝竹——傍妆台》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8年《四季之一——荷塘情思》获第四届全国工笔画展铜奖。1994年《春江花月》获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创作大赛金奖,《芦笙响起》获江苏省文华奖。先后在北京、南京、台湾、香港、加拿大多伦多、美国纽约、日本东京、泰国曼谷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览。多次担任全国美展评委,作品由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专业机构收藏。
组织策划《大桥记忆》《春风化雨》获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度、2019年度优秀展览项目奖。代表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全集》《中国现代人物画全集》《中国工笔画全集》《20世纪中国绘画》等重要合集;已出版个人专著、画集2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