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课堂写生示范
水墨人物画,在中国水墨中一直最具有融合与开放的属性:早在汉魏时期,西域的画风就随着佛教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人物画,而之后的南北朝隋唐时期,烛照万古的敦煌壁画向我们展示了胡汉绘画共同创造的艺术顶峰,到了明朝之后,西方绘画的传入又促进了中国人物画“写真”的能力。可以说,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体现着中国绘画更迭进化的自律性,也正因如此,在当代语境之下,与寄托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山水画和潜藏着中国文人人格追求的花鸟画相比,历史负担较轻的水墨人物就成为传统的中国水墨实现话语更新的突破口。从清末维新志士主张引进西方造型技巧来改良传统国画开始,西方以素描、写生为基础训练的教学体系被逐步引入,写生也逐步成为画家获取综合绘画素养和提纯个性化语言创作的基本方式。而时至今日,随着艺术思想和造型观的更进一步深入,写生不管对于艺术家创作还是学院教学来说,都有了全新的内涵和功能。
《小动作2013》68cmX136cm 创作时间2013年(中国嘉德香港2014秋季拍卖会“万象-----华人水墨新时代”专场,成交价1,437,500HKD)
写生不仅在画家学习阶段塑造着画家的造型能力,更影响着画家观察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对于每一位成熟的艺术家而言,写生是艺术的知识性表达,是面对艺术未知的创作过程。每一次的经历都是全新的,感受也都是别样的。这些并非因为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事与物全都是陌生的缘故,而是缘于我们内心确实存有感悟与发现的专业要求。我们所关注的往往都是常人不以为然的东西,我们所捕捉的也常常是轻易就被人们忽略的事与物,这是一种专业高度层面的体验,也是专业人的造型兴致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讲,当今时代人物画写生之重要并不在于它的实用性,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概念,“写生”中“写”的范围可大可小,从画人到画物、从生活圈到自然生态圈、从室内到户外、从都市到城镇乡村……传统中有过的或是不曾有过的语言表述经验,我们都可借以现在时态下的心怀去体悟、推敲、表现客体与自我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你有话要说,都可以以写生的方式去做,并且假以时日,面对繁杂物象笔墨就不再是一种累赘,思想也不再是沉重的精神包袱。如此一来,不管是从思想观念、创作状态还是笔墨技巧方面,写生都为水墨人物画的创作和教学提供了一个延展方式,经由写生我们能够开启水墨人物的无限可能性。
习作1982年
《小青》68cmX40cm1994年
一、写生有助于深入解读造型观进而解放艺术观
目前,水墨人物画存在着四种主要类型,而这四种类型的划分源自最基本的造型观,最终则可以归结为四种不同的艺术观:传统派固守笔墨大于造型的观念,把绘画作为抒写个人(其实是古人)趣味的方式,在重复古人面貌的同时失去了自我;写实派画家们则立足于全因素造型观,以绘画的社会功能为先导,进行主题鲜明的创作,然而却容易变艺术为阐释主题的工具,笔墨审美价值几乎缩减为零,水墨伦为技巧表达;抽象派是作为对传统或写实的反动而出现的,旨在抛弃与现实绝缘的传统造型,同时也反对完全写实的主体性创作,改用高度抽象的视觉语言去传达某种观念。但是由于抛弃了造型这个审美解读的媒介,绘画就容易变成远离人群的私语;而近二十年来,具象水墨的发展展示了水墨人物画在表现生活与情感层面更多的可能性,这种笔墨形式能够视传统为个性表现的资源而不去颠覆与对立,把造型视为艺术家可靠而必备的教养与技能,以造型中对“形”的推演为线索不断求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水墨法则,从多角度、多层面、有个性、有思想地去深刻体现人与人类的精神世界。它重视造型但有别于八十年代之前一种嫁接式融合的写实,它注重笔墨但不同于浙派的写意人物,它力求在造型与笔墨间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无疑,具象水墨人物画强烈而明确的个性化造型方式与具象性笔墨语言,已经成为古典写意人物走进现代文化时空的全新表白,可谓是传统笔墨艺术在当代的最佳表现,而具象水墨的“具象”在造型观和艺术观上则直接受益于写生的水墨方式。
《浙美的老模工》68cmX46cm1995年
如我们所见,传统派依托于程式而不关注写生,抽象派放弃造型而拒绝写生,写实派虽然倡导写生,但巨细无遗的照抄照片的创作方式则更多关注了表象的“真实”,缺少了艺术家的个人感触和触及灵魂的深度,近似画照片的作品苍白而缺乏感染力,这都是源自对写生的片面性理解。写生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概念,向下体现为造型观,向上则关系到艺术观。写生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存在和情感态度的表达,他所要描绘和传达的不仅仅是照片一样的视觉“真实”,而是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体验,是从心理和精神层面把握自我、他人与社会。如此,从造型观上来讲,写生就不是要对所见进行巨细无遗的写实,而是传达主观情感体验上的“真实”,在这种传达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舍弃了主题图解式的写实,也从传统程式中解放了自我,造型的过程变成一个认知世界和认知自我的过程,这不仅是对当下时代、生活、情感的直接传达,而且也是最真实的传达,这比所谓的写实更有审美的感染力,也更有感情的穿透力。从这个角度上说,写生不仅是具象水墨画的源头,也是其他三种水墨类型深入造型观进而解放艺术观,将自己的艺术实践向前推进的强大助力。
《戴线帽的老工人》68cmX46cm1996年
二、写生的现场感是激活创作状态的有效方式
在思想观念角度,写生塑造着造型观和艺术观,而在创作心理角度,写生则用它强大的“现场感”让画家摆脱“观念”、“主题”的束缚,激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对于传统的创作来说,画家动笔之前必须进行观念或主题的立意,进而选择素材进行提炼概括生成构图,再经由笔墨语言物化为绘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创作变成了标准化的制作,艺术创作失去了原本的兴奋感和感染力,不仅艺术作品被工具化,画家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工具。对于这样的创作而言,写生还被单纯理解为搜集生活素材,掌握、提炼、概括、快速画形的技能训练的手段。其实恰恰相反,一件好的作品呈现人物所特有的生命状态去打动观者是不需要任何观念的,写生最重要的就是要去掉观念和主题,它是不可复制的创作状态,我把这种状态称为“现场感”。这里说的“现场感”不是我们过去理解的下乡、体验生活之类的形式,而是画者的眼睛直视对象、直视陌生的环境,内心直面当下的情感体验,在当下去调动脑细胞,让自己专注起来。这时,毛笔和所对应的事物都是陌生的,在写生过程中永远遇到的是新问题,在此情况下画画就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在找种种不同的感受,毛笔如何在瞬间去体现自我感受,这其中有做不完的事情。让毛笔在表现事物、人物时变得没有障碍这一点至关重要,画家也只有在这时才能真正展露本我,让艺术创作变成真正的充满惊喜的探求之旅。
《房东大妈像》185cmX96cm1996年
对于水墨艺术而言,水墨媒材本身的不确定性充满着魅力,而在写生时笔墨面对着面前更多的未知元素,画家就更需要专注。这种专注不仅要求画家摆脱观念和主题的束缚,更要求画家卸下更多外在的负累,比如功名、身份、市场……专注即要求画者回归绘画本身,在一种超然的状态下写生和创作,这样的作品会聚集许多美妙的错误、误会和幽默,这些交织在一起所形的恰恰是自己真实的艺术状态,专注于艺术表达,在“错误”中不断认识、发现自己的潜质一定比用心去得到一幅好作品更珍贵。诚然,每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都由若干个艺术学习阶段所组成,不同的艺术阶段人们对写生的价值判断也会有所不同——写生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会用来消遣,有时又像是一种必须……但是无论怎样画写生都应该以一种持续的方式进行,这样它会随着艺术个体的成长而慢慢的成熟并变得精彩。写生可以让我们的过去统一起来,让今天所做的更加有信心。
《退休老工人半身像》68cmX46cm1996年
三、写生推动画家构建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笔墨个性
对于当代水墨人物画尤其是具象水墨而言,关注当下生活形象与情感的表达,就必须在传统笔墨和造型基础之上创造新的笔墨和造型语言。而由于当代水墨艺术探索的多元性,也使得一切既往的笔墨成法失去了原有的衡量价值,创作需要让笔墨质量与造型的表达紧密相关,个性造型和个性笔墨必须协同发展,这样才能使创作者体验到继承与拓展的快感。与传统古典写意人物画不同,当代水墨人物画是一个更加强调综合创新能力的画种,只是单一凭借一定的笔墨技艺、一定的造型能力,或是只有了一定的艺术观念还是远远不够。简单而言就是传统的笔墨语言一旦脱离古典文人画造型笔墨形态去面对现实造型时就会出现失语,进而亟需画家创造新的笔墨语言形态。而对于只是习惯了传统笔墨语言形态的画家来说,对这种新的笔墨语言形态往往是很难适应的。这是因为无论对于一个时代,还是艺术个体来说,造型都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而且就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及宣纸材质而言,笔墨技艺与造型表现的融合远不像油彩那样来得更为直接,确切的说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整体而言当今水墨人物画并没有完全确立起现代式语言模式,其笔墨与造型语言构件仍处于趋于成熟的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写生创作训练来磨合,当然其融合可能性的大小、好坏还取决于写生体验的深度、艺术思想渗化成效的高低。
《河南打工妹》185cmX96cm1996年
我们说过,画家在写生时以纯净的本我面对着无比陌生的世界,用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笔墨媒材去捕捉心中的“真实”。正如你所面对的对象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和人生,画家写生中遇到的问题也都是全新的问题,画家有且只有笔墨语言作为捕捉世界的工具,表达的意图通过画家的造型能力和笔墨语言物化为眼前的图画,画家前所未有的面对自己所有的成就和缺陷。意图的传达考验着造型能力和笔墨语言,如此一来,每一次写生都成为发现自我的惊喜之旅,也成为画家笔墨个性自觉的历程。也正是在这种情境下,画家才能放下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这些本不存在的概念束缚,把一切造型能力和技巧都作为表达当下“真实”的语言素材,笔墨语言在造型过程中变得实用而有效,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笔墨语言和笔墨个性。在这个意义上,写生无疑是当下多元却又无序的水墨探索实现自我突破、建构有效的笔墨审美和评判体系的新方向。
《全职太太》185cmX96cm1997年
四、写生为学院教学体系的深入转型提供了新向度
一种健康的自律性发展的艺术形态应该充满无限可能性,而且能把这种开放性建构到教学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成为这个开放性的系统的生命延续。只有这样,这种艺术形态才能始终保持着自律性发展,向着无限的可能无限深入。不过对于当下的水墨人物画学院教育来说,与教师和学生们的艺术实践结果相比,原有体系已经相对落后,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束缚了学生的造型情感和表达欲求。可以说,与过去旧有的含糊的专业基础教学相比,今天在一种近乎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传导之下,如何让现有教学体系更加深入和富有生机,是学院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京姐》165cmX75cm1998年
众所周知,现代水墨人物画发展及其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学院教育。有关专业技艺、造型能力以及艺术思想观念的学习与培养,人们都可以通过学院教育得到全面而综合性的提升。大半个世纪所形成的中国画教育体系仍是一个不断革新与推进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人们对中国画大概念的认识与梳理也在不断的深化与延伸。就现代形态下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教育问题而言,虽然大多数命题都是与中国画的大概念捆绑在一起,但是有些问题对于人物画来说却是可以单独拿出、自设命题的,至少这些命题在其他中国画学科中不是一个紧要面对或相当棘手的问题,如写生与造型。
《吸烟的内蒙古女孩》185cmX96cm1999年
写生对画家和学生以及不同专业的艺术行为者来说都很重要,一个浅显的原由便是人们确信艺术的表达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来自于生活,写生可以直接完成从生活到艺术、从自然物象到艺术传达的全过程,同时在形的作用下会给人们呈现不同的个性化美感并催生艺术家个体艺术观的未来雏形。如此,写生造型做为艺术性地传递的媒介,自然会赋予艺术美以多样性的价值判断。就此而论,写生是基础、也是媒介,但绝不仅仅是在过往人物画创作思维相对单一的旧有教学体系中,作为只是培养写实能力的基础和为主题创作搜集素材的辅助手段。传统体系下写生被当做空洞的基础训练,学生在教室毫无生机的面对模特,或当户外写生比做课堂训练的翻版等等,如此已背离写生创作的初衷,这种思维已不再适应今天的教学指向。在水墨进入当代的语境之下,写生所面对的是艺术价值多样性和创作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写生的基础和媒介作用必须超越单一、空洞的传统思维,而是成为学生探索艺术观念和个性化艺术语言的过程,它不是毫无生机的例行训练,而必须是充满艺术性的创作,是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升华。
《时髦的小雪》185cmX96cm 2000年
因此,通过写生去观察、去寻找,而最为重要的是去发现,也在于去表达必须固化为一种生活常态化状态,与自然碰撞,被描绘的对象所触动,不管是视觉还是情感上的触动会自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正是这种最原始也是最本真的传达欲求,能让自己很快进入到一种自由的创作状态。这个过程塑造着学生的造型观和艺术观,也帮助学生不断提升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方式,当然也让学生历练自己的造型和笔墨语言,这恰恰是传统的学院教学体系所缺少的。因此,在当代语境下用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去理解写生,并把这种概念注入写生教学之中,能够为学院教学体系的深入和转型提供一个切入点,也为未来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提供开启无限的可能性。(王晓辉)
王晓辉作品欣赏
《咪咪和它的主人》185cmX96cm 2003年
《贾家村的老八路》185cmX96cm 2003年
《穿绣花鞋的贾大妈》185cmX96cm 2005
《贾老三的媳妇》185cmX96cm2006年
《贾书记》185cmX96cm2007年
《戴手套的大妈》185cmX96cm2008年
《村委会会计》185cmX96cm2008年
《新疆课徒稿》185cmX96cm2010年
《新疆课徒稿》185cmX96cm2010年
《新疆课徒稿》185cmX96cm2010年
《平谷大妈》136cmX68cm2013年
《课徒稿》68cmX96cm2016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6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6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8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9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19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20年
《课徒稿》136cmX68cm2020年
(来源:王晓辉水墨)
画家简介
王晓辉,别署清晖。1982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今华北理工大学美术学院),198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199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文化部举办的中国人物画创作高级研修班,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学院人物画系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CAFA-水墨正当时》《畅神-王晓辉中国山水艺术作品集》《心路历程-21世纪中国水墨艺术家创作探究系列·王晓辉卷》《微水墨-现代水墨人物作品集》《大写意-传统古典写意人物作品集》《笔墨肖像》《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课徒稿-线性素描》《中国画坛·六O一代-王晓辉》等专著二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