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顾问
吴为山 高世名 马锋辉
策展人
王平
联合策展人
刘呗宁 李回源
执行策展人
严侃 杜昕 朱翰石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
学术支持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 中国画学会
承办单位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馆2、3、4、10号厅
展出时间
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7日(12:00)
开幕式
2022年7月16日10:00
研讨会
一、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学术研讨会
(2022年7月16日11:00—12:30)
二、中国画写意体系研讨会
(2022年7月16日14:00—17:00)
“天下有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将于2022年7月16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呈现刘海勇百余幅作品,展现其近年来对写意花鸟的思考与实践。
此次展览“天下有风”的主题意象,既有对大写意传统的思考,也有对时代命题的关切。展览的第一部分“葵园桑海”以写风中之葵来探索花鸟画的时代风格;第二部分“雁山花树”讨论意笔花鸟的传统与创新;第三部分“大风起兮”以胡杨的专题研究,探求大写意绘画走出书斋后面对天地洪荒和宇宙太古的“证道”之路;第四部分“炼笔养境”结合多媒体与文献材料呈现其画学传承。
刘海勇
海勇的花草群簇,由劲健起势,行笔纵横,走云连风,总将花簇举向高处。继而又落缨有意,叶藿翩跹,织就飞腾绮丽的布局。如是欣欣,出于天然。
海勇亦画群葵。太阳移宿,葵藿倾心。那葵盘如若点点火把,在叶藿的围护之下,熠熠生辉。海勇活用长锋之骨,化合宿墨之变,以巨幛行流水,驱湿墨化烟云,营造繁花如史诗般的交响。
2021年夏,海勇寻访新疆腹地的胡杨树林,并在实地铺毡挥写,直写十幅巨幛松杨。这是一组师造化的纯然之作,也是一种放怀任性的从心之绘。
天下有风,风荷尽起。海勇从各种风息中,含英啜华,深自涵养,汇成当代写意花鸟画的纵浪写心的重要现象。他的花鸟绘画正自有其勃勃生机,他的浩然宏阔的“大风起兮”,他的劲健存雄的葵风桑海,他的笔墨正心的胡杨之风,都向我们传递着新时代写意性的灿然风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
在从学上,作为新世纪以来培养的中国画专业博士,他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的悉心教诲,对中国画传统和经典有过系统的浸润和锤炼,工、意笔风格基本功扎实,风格集南北两校之长,在实践创作方面有了较深体会。
在从艺上,海勇以“守正出新”为创作圭臬,深究理法,锐意造境,致力于酝酿出大写意花鸟画的时代新风。
在从教上,海勇立足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积极推进中国画学科和花鸟画专业发展,从促进中国画创作实践和理论创新入手,追寻中国画笔墨结构发展的历史规律。
刘海勇正是这样一位既富有蓬勃能量,又面临机遇的当代青年花鸟画家。其创作的题材涉及甚广,无论题材、体裁、形式、风格与表现手法,皆能以独特的意匠组织起点、线、面的秩序“网幕”,透现“鸿濛之理”所发出的熠熠之光。
文脉融汇,成风化人。本次展览是对刘海勇从艺生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其名为“天下有风”。《诗经·大雅》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是中国花鸟画的生命精神,也是我对刘海勇的真诚祝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花鸟画创作的基础是格物。格物不止于致知,因为它是“以我格物”和“以物格我”的双向运作,“以我格物”,故能“致感知”,“以物格我”,故能“致良知”。
天下有风,“采风”传统可以上溯至《诗经》时代。《诗经》的“国风”就是通过“采国风”即收集各地民间歌谣而成。《汉书·艺文志》中讲:“《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可知古代采风,是为了观风俗、知民情,以正为政之得失,是执政者了解世情、感通民心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个花鸟画家,描绘草木花卉,品类万物群生,实际上是要体察草木群生的德性,从中发掘一种人性,然后回馈给自己。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作“四君子”,其本义就是如此,画的其实是君子之德。所谓“天下有风”,背后的意思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
而胡杨的风,却是在地老天荒里的瀚海雄风。一群胡杨伫立在茫茫戈壁之上,生长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在所有的花卉草木中,胡杨树最具有纪念碑性,它有一种废墟式的崇高感,带着一种英雄气,带着一种悲凉、慷慨与沧桑。
从一棵树上观照出山河,观照出岁月,体现出天地轮回,这就把握到了胡杨的德性。因此,胡杨拥有一种接近山水的德性。山水是地壳运动的伟大作品,经过岁月亿万年的打磨,而胡杨本身却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它是超出所有人生命周期的伟大事物。
对海勇来说,天下有风将是一个长期的主题,胡杨也会是一个长期的题材。衷心希望海勇能够把胡杨当作生命和艺术的磨刀石,不断地让胡杨与自己的生命交相砥砺,最终成就其技艺与境界,找到自己的绘画之道。——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
中国画是意中之画,先人目而会于意,发于意而现于目,因具象而得抽象,因抽象而完其具象,最终形成艺术意象,达至“形神合一”。自然物象、景象、意象在画面上的重构,凝神于物,以物传神,阐发“我之精神和性灵”。
或许,刘海勇正是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旨归,立“浑朴”之沉着,追“返虚入浑,积健为雄”之意境;为“纵横”之洒脱,慕“饮真茹强,蓄素守中”之品德;思“扶摇”之广阔,求“观花匪禁,吞吐大荒”之自在。开合纵横、起承转合、呼应顾盼、枯湿浓淡等传统中国画意象通过全新的笔墨程式传情达意。
细读刘海勇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坚守、对时代责任的勇于担当和对以美育人的不懈追求。
刘海勇的艺术实践,贯通着传统写意精神与时代审美追求,他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融合着传统文化价值和艺术创新理念。展览作品的呈现,无疑是一位中国画家对中国画艺术发展时代格局的又一次积极而有益的拓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
葵园桑海
天地有情,生灵有心,花鸟是天与人的中间态,其中有沉甸甸的历史观和生命体验。
野火春风和天涯芳草铺就的是青山青史,那里有古木窠石和吴宫烟柳,朱雀桥边的草花与王谢堂前的飞燕,王阳明幽谷中开着不可见的花朵,撒马尔罕传来异香的金桃。
在我们的花鸟传统中,有燕语莺歌,也有子规啼血,有桃源春晓,也有劲草寒林。
《朝露待日晞》 358cm×96cm 2022年 纸本设色
《种瓜得瓜》 327cmX144cm 2018年 纸本设色
雁山花树
“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
对花鸟的描绘,并非是为造作美丽的姿态,而当是重访生灵的本真。所以姿态妍蚩并不重要,只因本真故,美丽或雄强,清秀或奇古,生物各得其态。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花鸟似乎是本来具足之物,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生生不息。落到画面上,花鸟所呈现的关系即是人与人、与天地本来具足的关系。
《塞上风》1100cm×300cm 2022年 纸本设色
《诗品印象·绚练》 270cm×96cm 2021年 纸本设色
《诗品印象·疏宕》 270cm×96cm 2021年 纸本设色
大风起兮
画家常说“写意”二字,实为泻达心胸。逸笔草草,非止心手相应的画理,更与感物造字同源,所以参达天地,印证身心。
花鸟不应只是一个被注视的它者,而应当作“人与天地的中介”;不应只是一类悦目娱情的修辞,而应表达“个体对世界的态度”;不应只是雅驯灵巧的赏玩,而应成为“时代命题之所寓”。
花鸟画若非是一种追求解放的艺术,那花何以是悸动的,鸟何以是自由的?
《三千秋》 1100cm×300cm 2022年 纸本设色
《胡杨颂系列·凌云霄》 367cm×144cm 2022年 纸本水墨
《胡杨颂系列·乐未央》 367cm×144cm 2022年 纸本水墨
炼笔养境
“天下有风”在易象中的意思即是昭告四方,那么所言何物?此次展览的核心是对写意精神的探讨,也有对写意教育的反思。
我们迫切地需要穿透纸背,打开不同时代的花鸟命题,把握到各个时代的关切和境遇,唯以花鸟之为世界观的力量,方可能还花鸟世界以生机。上追遂古,广接方外,穿透百年的惯性,厘清花鸟观念的转变,将自我“放归山林”!
“写意体系”的创设,以“格物、造境、写心、立品”为路径,显而易见,这是一条“证道之路”。
课徒手札 (一)
课徒手札 (二)
研创笔记——“写意精神与艺术性” (一)
研创笔记——“写意精神与艺术性” (二)
艺术家简介
刘海勇,1976年生,浙江乐清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与中央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师从徐家昌、马其宽、张立辰、薛永年等名家,形成了融合南北、大气淋漓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