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长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物画画家,谭乃麟耳闻目睹了中国画在现实中的复杂境遇和艰难状况。在空前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谭乃麟这一代画家的艺术思想和观念都经历了巨大的起伏和震荡。在这里,历史成为一道难解的命题,同时也为他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谭乃麟都是幸运的。时势造英雄,他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担当中自觉地重审并转换着笔墨意识与观念,不断注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不断在笔墨中融入激情,使自己的作品在日常诗意中逐渐获得提升并成熟起来。
事实上,笔墨的传统精神与美感正在隐去,集体话语正在向个人话语转变,艺术如何贴近新的现实、如何智慧地表现现实成为如今画家们一个绕不过去的命题。谭乃麟以清俊、坚实、洒脱而诗意的笔墨与意象,以贴近现实的温热气息,洗刷着历史的泥垢,展现了现实的人与世界之美。他的作品,一方面有着艺术的敏感性,一方面也有着超越表象的精神内涵。因此,写实绘画的开阔与厚重、中国画意象写意的气韵与单纯,在他的作品中合二为一。
谭乃麟《阳光下的壮乡》
谭乃麟的新作品,如《圣山》《红土地上的女人们》《天籁》等,一扫表象式的躯壳描绘,也未被禁锢在传统套路中,更没有沉溺在对异族风情、服饰的猎奇中。画家以自己的思索和理解,从“大写的人”的角度出发,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坚韧、开朗、坦荡、达观与活力。在这些画面中,传统的嬗变被巧妙地隐藏在闪现现实的诗意氛围里。
上述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画鸿篇巨制的魅力以及恢宏的传统精神在当代的推进与发展,特别是对体现原创精神的人物意象的表现,渗透着某种生命的哲思。谭乃麟笔墨下的人物极少哀怨,多以坚毅的目光看待世界。画家以有限的画面展露出无限宽阔的情怀。
谭乃麟将文化担当作为一种自觉意识。在他的意识里,中国画有多种表现的可能,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等待他去开掘。在此背景下,谭乃麟对中国画的本质与规律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对艺术与历史、文化、生命的关系也有了更加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故而,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立意也更加深远。这使得他的创作回归到生命的高度和生活的本质,笔墨与形式在更多情况下饱含现实激情与人文关怀。
谭乃麟《铁道游击队》
谭乃麟的现实题材创作并不像某些平庸作品那样——用剑拔弩张去掩盖一切。他的笔墨结构与美感是传统写意与西方写实的嫁接,沿袭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中国画运动中的“徐蒋”体系风格,并渐成新体。分析其作品,我们发现,他的笔墨有着传统的一波三折,干湿浓淡富于变化,造型十分严谨。同时,他还将自我情感深埋其间,使线的节奏、韵律、力度都焕发着深厚的气韵。笔与墨的结合使感性的直观意象展示为生动的生命形式。而深浅不一、力度不等的每一笔,都是画家煞费苦心与反复酝酿的结果。
文本的创作是精神存在的形式,也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外化。谭乃麟着力营造具有史诗气质的作品。他在艺术手法上更强调以切实的真实感受完成“自我”的生命表达。那种回到自己世界与形成“一家之言”的酣畅与悦目,也使得他在宏大的叙事中仍注意对生动细节的刻画。而画家在此中所运用的新的笔墨语言,已属当下最具创造力与活力的表现性语言。它既是画家个人经验的演绎,也是其新的价值理念的凝聚。
难能可贵的是,在画家的文本中,平民情感的宣泄与中国画语言的含蓄浑然交融。传统的平面空间及意象手法与现代人文语境撞击着,给人以沉潜的印象。
因为谭乃麟的思想和诗意感受是一体化的,其笔墨的韵致必然蕴含着情感的起伏和流动,因此,他的艺术形成了自我的、很有质感和意味的风采与神韵。特别是当他往返于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之间时,生命的强悍与温婉、情思的深浅与真切都在画面中缓缓流动。这是一种情感渗透着思考的表现,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简单的抒情,而是画家对生命深厚、真挚的赞颂。
在普遍缺乏自省的时代,谭乃麟的艺术精神及其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代新人的自觉、勤勉与刻苦。在冯远先生的指导下,谭乃麟的视界不断发生着变换:旧的记忆不断被改写,想象也不断被激活,他的创作激情亦被点燃。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谭乃麟会在现实生活的哺育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来源:集雅斋字画商城)
画家简介
谭乃麟,祖籍重庆,1965年出生于青岛,自幼酷爱绘画,自14岁始,入著名画家孙国枫先生门下接受了中国画艺术启蒙;自19岁起,师从著名画家赵建成先生学习中国人物画至今,后深造于中国国家画院精英班刘大为导师工作室、中国艺术研究院人物画创作班冯远导师工作室访问学者班等,深受刘大为、冯远、何家英等诸师的艺术教诲与熏陶,在中国写实人物画领域获益良多。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创作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长城画院常务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天津画院党组成员、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创作研究部主任、天津市美协理事、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