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能传世之画,必有一种“气”充畅其间,就宋元传统绘画而论,则以静气、清气、苍莽之气为高。画者坚守己志,万物不足以搅挠其心,涵养日久,必有静气生发。清气乃光明正大之气,苍莽之气乃浩远莽厚之气,二者皆不易得。静气和清气,必有作者修养的高度在内;而苍莽之气见于笔下者,则必有作者修练的功力在内,这修练的基础还在于作者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力。功力和修养深厚之画者方能有苍莽之气。尝见很多画人,因对传统无所理解,则把恶墨俗笔作为追求目标,则愈练愈离传统愈远,艺术的成分也愈少。另一种不理解再加之修养不够则以形似为目的,媲红配绿,工描细染,结果功愈细而格愈卑。此二者皆不足以论画,更不可能把画画好。
刘万鸣的画,造型严谨,用笔潇洒,内蕴无穷而变化丰富。他以宋元传统为根基。宋画严谨精确、浑朴厚重、形神兼备,且庄严大气。元画潇洒蕴藉,轻松舒畅,而富书卷气。万鸣的画既有宋画之严谨精确、庄严大气,又有元画之潇洒藴藉和书卷气。他集众所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其画中有一种很强的静气、清气和苍莽之气,格调高古而新颖, 代表着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一种特别而实在的高度。
《松枝图》 纸本设色 30x30cm 2019年 刘万鸣
首先,刘万鸣对于绘画的喜好乃出于天性,也就是天赋,这是一个人成为画家的最根本基础。大自然对人类的安排是有道理的。比如,自人类以来,几十万年,生男生女总是一样多, 这是自然的安排, 非人力所为之。而且每一个时期总有人喜爱美术,也总有人喜爱音乐,也总有人喜爱物理、化学,等等,不可能一代人全好美术,也不可能一代人全好音乐。傅抱石成为大画家,研究者都认为是离他家不太远的地方有一个裱画店,店里的画引起他的兴趣,而走上绘画的道路,继而成为大画家。但是这家裱画店周围有几千户人家,其他人为什么没有成为大画家呢?甚至连美术爱好者都没出现。还有很多大画家的子女, 天天受父辈画画熏染, 但也一笔不能画。傅抱石好画是天性,是大自然的安排,没有这家画店,他照样成为大画家。改革开放以来,画可以卖钱,于是学画的人大增,但是为了赚钱而学画的,无一能成为画家者。画画,作为技术去学习,人人可学,如果要成为艺术家,非有天赋不可。这天赋,首先是内心喜好,他不是为了赚钱,也不为出名,而是发自天性的喜好。宋代大画家李公麟,进士出身,部长级官员, 生活十分富足。他画画既不为名,更不为利,晚年得“痹疾”, 呻吟之余,犹仰手画被作落笔形势,家人戒之,笑曰:“余习未除,不觉至此。”其笃好如此。李公麟痛疾卧床,仍用手指在作画,画画是他生命的需要。
《秋瓜香》 纸本设色 35x33cm 2018年 刘万鸣
古人以作画师为耻,阎立本被人呼为画师深以为耻,退诫子孙,永远不得习画。但王维身为朝廷高官, 又是大诗人, 仍爱画画, 其 《题辋川图》 诗云:“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赖少其女儿赖晓峰告诉我,赖少其晚年病重,十分痛苦,但仍叫女儿把画具拿给他。他卧在床上画。别人骂她不孝,以为她强迫父亲画画留作财富。赖晓峰是非常孝顺的。她说,父亲不画, 痛得乱叫,一画画,痛苦就减少了,不乱叫了。你看很多画家日夜画画,看似十分辛苦,其实他很快乐,或者叫苦中作乐,乐更多。如果不让他画画,那更痛苦,而且是心苦。
刘万鸣爱画入骨髓,他对绘画的痴迷程度亦可谓深也。他时常对身边的同事说如果不让他画画,他就十分痛苦。一天不画,半天不画,他就又难过不已。有一次,万鸣见到我,对我说:“您看我今天气色如何?”我见他喜形于色,定有好事,便说:“好”。他说:“您说对了,今天我画了一张满意的画。”唯有画画能使他快乐,乃性分中所有。这就是他能成为画家的基因,更是他成为出类拔萃画家的原因。
《背影 》 纸本设色 40x25cm2020年 刘万鸣
刘万鸣生于乡村,但他有着不同于其他乡村孩子的经历。他的曾祖是当地的一位私塾先生,家中留有不少古籍。儿时他便在父亲的指导下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等。用他现在的话说,背诵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喜读书,这也是他的天性所为。他儿时又喜欢画画,到处涂鸦。他认为可能是母亲的遗传基因,母亲是闻名遐迩的巧手,擅长剪纸、描花等各种民间艺术形式。这遗传基因,其实也就是先天的,即天赋的。如前说述,很多大画家天天在子女面前示范作画,强迫子女学习,其子女仍然不会画,这就是先天没有赋予他们画画的才能,甚至没有赋予他们欣赏画的兴趣。
上中学时,刘万鸣就临摹了很多连环画,完全出于他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万鸣顺利地考上了天津美院,他的兴趣变成他的专业。他如愿以偿。在天津美院期间,万鸣读了中国画论和大量的古籍,以及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潘先生强调绘画与读书、阅历之关系,重视读书、阅历对绘画的重要性。这使万鸣在习画之路上未走弯路。数十年来,他每天读书作画,从未感到乏味。相反,一天不画,他就难过。画画不苦,不画才苦,这还是天性,也是万鸣能够自成一家的先决条件。一次大家聚会,即兴时,各自说出自己喜欢做的事,轮到万鸣,他说:“读书、作画、寻蚂蚁,观云、听风、玩泥巴。”大家哄堂大笑。这话听起来随意,但令人深思。这不就是艺术家灵性聚集的前提吗?这还是天性所为呀!
有大志向的人,不急于小的成功。齐白石二十七岁拜师学画,但他并不急于学画,而是又花三十年学诗。傅抱石、黄宾虹、潘天寿都是学美术史的,傅抱石教了二十五年中国美术史。黄宾虹七十岁前,主要精力是研究中国美术史。但他们画起画来,马上超过那些全力于画的人,而且成为一代大家。而且只有他们才能成为一代大家。没有很深学养的人是成不了大家的。成功的第二阶段是勤奋,但不明事理,盲目勤奋,也未必有用。明理方识物,物在理必明。画理不明,画的优劣高下都不清楚,勤奋的方向就未必正确。很多画画的人,甚至考上了名牌美术学院,也师法名师,但仍然没有成为大画家,甚至越画越差,多因画理不明之故也。刘万鸣一开始也是研究绘画理论的。他很早就认识到了理论对于绘画创作的重要性。且不说他在天津美院读书时就读了大量理论著作,但就他大学毕业后,决定去天津社科院美学研究所工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具有先见之明的睿智选择。大量的读书经历决定了其绘画创作的厚度和高度。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后,回到天津美术学院,不是教绘画,而是教授中国画理论课程。在此之前,他结交了当时很多著名的学者,以其为师为友,学习和研究美学。他阅读了大量的美学、美术史和哲学著作,思考绘画的美学原理,也思考美术史和哲学道理。他对艺术,尤其是对绘画的道理,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这在当时比起一般人对绘画理论的理解要深刻和透彻得多了。
《花鸟写生》 纸本设色 49.5x39cm 2015年 刘万鸣
刘万鸣在二十多岁就撰写了一部《中国画论》的专著,这本专著后来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颇受读者欢迎,后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再版发行,仍受读者欢迎,并被评为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教材,后来又改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从刘万鸣的这部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历代绘画及美学,都做过深刻的研究,而且他对中国绘画史也有深刻地了解。他还写过《砚边杂谈》,文章短而精,理据清朗,读之舒心。看得出,他作画是带有思考的。
这是他成功的基础之一。
刘万鸣在艺术史研究方面,也有一定见解。从明代以降至今的学者虽然都认为赵孟頫在艺术上有相当的贡献,但同时也都认为他以宋朝宗室而仕元,大节有亏。他自己是一个赵宋的王孙,投奔元世祖时,有诗云:“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赤报皇元”。到了明代,沈周《题赵文敏渊明像,并书归去来辞卷》云:“典午山河已莫支,先生归去自嫌迟”。黄溍《题子昂春郊挟弹图》:“锦缆牙樯非昨梦,岂无十亩种瓜田”。李东阳《麓堂诗话》说他“夫以宗室之亲,辱于夷狄之变,揆之常典,固已不同。而其才艺之美又足以为讥訾之地, 才恶足恃哉”。但刘万鸣认为宋朝灭亡之时,赵孟頫二十多岁,元朝的强大和统一,已为事实,他反抗是无益的。但他要推行和发扬传统文化,他只有忍辱负重,借助元政权。他如果不到元朝去做官,而只是隐居乡间,他如何推行中国文化。实际上,赵孟頫以元朝大官的身份,对有元一代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书法、绘画、篆刻、诗文,如果没有赵孟頫,就没有后来所能见到的元代的书画成就。这些都是赵孟頫出仕元朝才有的。因而刘万鸣认为赵孟頫虽然是赵宋的王孙,他仕元是对的。他认为赵孟頫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使命,如果没有赵孟頫,汉文化就有可能在元代出现断层的危险。这是刘万鸣独特的见解。同时,刘万鸣对赵孟頫的艺术也是十分肯定的。
《虎子图》 纸本设色 45x30cm 2017年 刘万鸣
刘万鸣还十分推崇宋徽宗赵佶,这也是颇有见地的。他认为宋徽宗在美术史上的作用,至今尚未为人所深知。赵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整理、复制、收藏功劳最大。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很多唐代绢本画,基本上都是赵佶时期复制的,他编纂了《宣和画谱》,他独创了书法瘦金体,他把传统写实画推向最高峰,为后世留下了不可逾越的典范,他还为文人画在自己画上题诗文开了新风,等等,至今都没有人好好研究。刘万鸣推崇宋徽宗,他认为宋徽宗在那个内忧外患的乱世, 以绘画弥补了自身王朝渐渐衰落的伤痛,不知不觉地把中国绘画推到了极致。这是他通过研究得出来的结论。
刘万鸣也推崇崔白,崔白有《寒雀图》留传至今,其画之高明,无人可逾越。宋徽宗画学吴元瑜,吴元瑜又是学崔白的,可见崔白的影响。据说刘万鸣为了研究崔白的《寒雀图》,曾以真麻雀为本,一点一点地与原作对照,以解宋人绘画重精微之精神。
很多学者、画家、鉴赏家对明代董其昌推崇倍至,唯刘万鸣对董其昌不以为然。他认为,董其昌的书画都很软弱,难以承载中国书画的文脉,更谈不上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其害即偏于弱。书画之风,软弱即俗,即媚,即欺世。他甚至说,中国书画到清代衰败极矣,皆是董其昌之过也!董氏的《南北宗论》也在画坛上起到很不好的影响。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存在很大程度的主观成分,他对中国画并未完全读懂,所以我们在研读董其昌绘画理论时,要注意优劣的区分。但因董其昌当时官高,门生多,很多人盲目响应。这也是刘万鸣自己的独立见解,绝不人云亦云。
《太行真秋,气贯宇宙》纸本设色 300x140cm 2010年 刘万鸣
刘万鸣对“扬州八怪”评价也很低。他认为,“扬州八怪”的艺术客观地说是区域性的艺术流派。其绘画革新不足以涵盖整个中国画坛。况且,“扬州八怪”的粗率造型和粗俗笔墨也很难支持其在中国画坛的长久地位。所以,刘万鸣曾在多种学术场合对“扬州八怪”艺术有否定之语,但他又不支持“四王”。这反映了他对传统的理解,对绘画见解的正确。
总之,刘万鸣通过对画史画论的研究,见解之高,这对他绘画发展的影响起到超能量的作用。也可以说刘万鸣绘画的发展正和“扬州八怪”反向而行。
刘万鸣成熟的画法也是经历了几个过程。开始他的画基本上是流行画法中的宋元法。比如他先前画的树叶,以大笔湿墨分浓淡挥洒而成,画鸟也如此。这其实是流行画法,更多的是吸收了天津几位名家的笔法,当然也增加一些自己的笔法。他的线条大多源于元。万鸣是学者型画家,他研究过历代画论,也研究过历代画法。师宋主要师法北宋,他认为南宋气就弱了。北宋和元代的绘画中都很少有大片的墨,元不但没有大片的墨,也没有太重的墨。周亮工说:“画有繁减,乃论笔墨,非论境界也。北宋人千丘万壑,无一笔不减;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元人用干墨,缓缓下笔,借以书法笔意,轻重、疾徐,提按转折,一笔之中,变化多端,藴藉无穷,故笔画虽减(简),而线条内涵无穷,即“无一笔不繁”。宋人画山,如范宽之《溪山行旅》,千笔万笔,每一笔实实在在,但也很简, 即内在变化不多。比较而言,元人的线条比宋人更进一步。明代后期文人画家之所以看不起浙派画家,就是因为浙派画家用大笔湿墨挥洒,外呈气势,而内涵不足。刘万鸣研究宋元画法之后,深明此理。他的画保留了宋法的严谨,形神兼备,但用元人笔法,松而柔,缓缓下笔。加之他深厚的碑学底子,书法笔意变化多端,实中见虚,内涵丰富。而且层层积染,层次多而厚重。他的线条,以颤斫之笔,无一实笔, 无一虚笔,皆在虚实之间,即古人说的,实笔虚之,虚笔实之,这是有难度的。万鸣在明理而后而知其妙,从而形成了他的独特画风。
《圆融——调合郎世宁》纸本设色 230x200cm 2021年 刘万鸣
万鸣的独到画法,下笔不过分激动,不费神;不精工细描,不费心机,这也是传统的书画养生法。董其昌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就是这个道理。
万鸣的画风先是得之于天津,后与天津离,不同于天津的画风,也不同于北京,不同于全国,乃是他自己的画风。我曾给画家下定义:“风格的成熟,方可称为画家。”没有风格,不能算画家,风格不成熟,也不算画家。万鸣画有风格而成熟,正而不邪,可谓真画者也!
万鸣画花鸟、 走兽、 人物, 尤喜画猪, 我看到他画了几十幅猪图。龚贤(半千)说:“物之不可入画者,猪也。”古人不大画猪,我查阅宋人的《宣和画谱》,在《畜兽门》中,画马多,画牛次之,画犬羊猫狸虎猿等皆有,唯没有画猪者。近人齐白石、徐悲鸿画猪,也只是偶尔为之。所以画猪者仍很少。万鸣画猪,一是把古人不画猪这个空白充实一下,二是他不忘本根。他生于农村,少时见到猪是常事,农家没有不养猪的,他对猪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他画猪尤下工夫,他画了一个长卷,上有一二十只猪。他画《田间》《悠哉》《踏青》《观秋》《秋意》等都以猪为主体。他画的猪也不同于齐白石、徐悲鸿等。他也是用元法化宋之法加之他自己的短戳笔法而画成,万鸣画的猪,不但画出猪之形状,猪之精神,更画出各种猪的特色和性情。这不仅是他的功力所致, 也是他爱猪的精神所致。时人有曰:“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李可染画牛,刘万鸣画猪,具得其神。”所言据实而合情理也!
绘画之成功,必历三境界,“始则神于好, 中则精于勤, 终则成于悟。”但路子正是关键。当然,路子也包括在“悟”之中。
万鸣认为,中国人画中国画,绝不能用西画替代中国画。西画的完善应由西方人去完成,西方人有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文化背景,以西画替代中国画是非常无知且必然失败的方法。李可染也说我的画当然要再向前迈进一步,但不能迈到西洋画那里去。中国画自有伟大而高超的历史,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当然也可以适当吸收西画中可用之法,发展中国画,使之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用西画替代中国画,无疑泯灭了中国画,也损坏了西画。
《碧空无际》 纸本设色 361x192.5cm 2014年 刘万鸣
刘万鸣坚持中国画的传统,并完善之,发展之,这条路是正确的。在刘万鸣的作品中,他求意,并始终强调造型的严谨和归纳。他画过大量的素描,有着严谨的西式造型方法,又呈现出中国式圆融而具内涵的造形理念。在他的中国画作品中,其将经典的西方绘画语言恰如其分地融入在画面之中,化之而生辉,巧妙而得体。万鸣非常推崇徐悲鸿的艺术,他认为作为绘画者自信的前提应具包容之胸襟。徐悲鸿画人物、花鸟、走兽,得体的造型,完美的中国精神,自然也有西方绘画语言在其中发挥著作用。所以徐悲鸿的作品有别于古人,这与他化西为中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万鸣有着正确的学术之路。在正确道路上发展,才能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从纵向上比较,宋人花鸟画严谨、精确,用笔实,设色厚,元代花鸟画淡雅而潇洒。明清大多是大写意,水墨淋漓。明之陈淳、徐渭,清之八大山人、扬州画派,清末海派,皆属大写意花鸟画一路。近现代花鸟画大多传吴昌硕、 齐白石一派。刘万鸣的花鸟画和这一派完全不同。从横向上看,当代的花鸟画除了延续吴昌硕、 齐白石系外,也有师法宋的,也有师法元的。但师宋明显的似宋,师元的明显的似元。而刘万鸣“以文化宋元”,他先与宋元合,后与宋元离,是真正的师法宋元而化之,不同于古,不同于今,自成一家之法,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
《微雨洗高林》 纸本设色 200x190cm 2014年 刘万鸣
绘画是小道,但必以大道为基础才能成功。大道就是家国情怀、民族文化的前途,是高尚的人品,阔大的心胸,高雅的情怀,要多读书,读好书。
万鸣首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艺术家,他同时还担任着重要的行政领导职务,有着家国情怀。对于画家和领导二者之间的比重和时间分配,他总是能够处理得当,这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他谦虚做人,对待工作如同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听朋友讲,一次他在国家博物馆布置馆藏佛造像,为了摆放效果,他反复推敲,上下左右,来回关照,花费了几天的时间还不满意。这种执着之情,正是艺术家本真的反映,也是人格的呈现,令人敬佩。
他乐于助人,尤其乐于帮助弱者。他自己说这是受他老师的影响。我认为这是他的天性所致。所以古今往来,为官者为艺者皆以大道为基础,以德善行于世,所谓小道也必不小。如果不以大道为基础,小道就是小,小技而已。刘万鸣好读书,读好书,学习理论,明理而知道,坚持以涵养自己的心胸和情怀为主要目的。“古之学者也为己”,以为好了,人格高尚了,知识渊博了,为官自然公正,为艺自然高雅。
万鸣年刚届知命,底子厚,知识渊博,画品高标,人格高尚,其画以古开今,高标立意,确开一代新风。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来源:画廊传媒)
画家简介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