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7-07 14:00:48
  我用画笔重现了逝去的峥嵘岁月。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仿佛是在和画中的诸位同志相处交流,这次经历让我走近了那段岁月,走近了陈毅和战士们,走近了匡亚明和陈冰,也拉近了我与《大众日报》报人的距离,受到了一次革命的传统教育。

受大众报业集团之托,我创作了《我送你们上前线》这幅历史题材作品。作品描绘了发生在鲁南战役期间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看似小,却含义丰富且生动,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当时的大环境与大环境下的人和事。

横屏观看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我送你们上前线》刘书军(庆贺《大众日报》创刊八十周年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鲁南战役发生在1947年1月2日至20日,可谓速战速决,打得非常漂亮,只用了18天就歼灭了国民党两个整编师、一个快速纵队共53000余人,缴获坦克24辆、榴弹炮48门、汽车480辆、各种小炮400余门、重机枪若干。在此战役中,装备精良美式武器、号称“国军精华”的第一快速纵队全军覆没,国民党军进攻临沂的计划被挫败。彼时,解放战争还处于防御阶段,鲁南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央军委在战前给粟裕和陈毅的指示中说:“鲁南战役事关全局,此战胜利,即使苏北各城市全失亦有办法恢复……”。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我送你们上前线》局部之一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我送你们上前线》局部之二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我送你们上前线》局部之三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我送你们上前线》局部之四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我送你们上前线》草图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画作的历史背景如此重要、如此精彩,画面所表现的小插曲也有着生动、感人的细节。从鲁南战役开始到结束,大众日报社派出战地记者做了及时、全面、高效的宣传报道,规模极大,影响空前,受到了军方首长的高度赞扬。为此,陈毅决定去前线看望记者们,时任《大众日报》总编辑的匡亚明和副总编辑陈冰随行。当行至向城附近时,迎面五名我军伤员拦住汽车,随行同志示意请他们让开,陈毅当即制止,并跳下车向这几位战士敬了个军礼,然后问:“你们是哪部分的?”一位战士随口答道:“老子是天下第一军,你是哪部分的?”陈毅说:“我是天下第一军军长陈毅!”听罢,几位战士迅速列开。原来他们未经医生许可,偷上前线。陈毅马上命战士们“赶快上车,我送你们去”。这段真实的故事,由《大众日报》的记者们记录了下来,流传至今。而这只是大众报人在战场上工作的一个缩影。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大众日报社第一任总编辑匡亚明

如何把这段生动的历史永远定格在画面里,使之成为一幅可读、可赏、有情、有感的精品呢?画面构图、黑白灰关系一如既往必须讲究就不必说了,更重要的是,此画既要有时代感,还得有情节,人物要生动,还得有笔墨趣味。我在动笔之前进行了长期的酝酿、思考,然后从资料收集开始着手。我亲自去这段历史的发生地枣庄、峄城、临沂等地进行了考察,在曾经的战场上追寻记者们当年的足迹,搜集第一手素材。同时反复查阅鲁南战役文献资料,了解战役的战略意图及当时敌我双方态势,挖掘战役进行中的细节以及战役结束后的影响等。在查阅收集的资料中,有几个部分令我印象深刻:第一,鲁南战役战果辉煌。这场战役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个战役歼敌数字的新纪录(5.35万人),开创了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次作战歼敌最多的纪录(3.5万人),开创了解放战争我军一次作战歼敌两个整师的纪录。第二,支前运动宏伟壮观。战役期间,山东解放区组织支前60余万民工支援前线,动用大小车1500辆,担架6000余副,兵民的比例达到了一个兵有三人支援,有力保障了部队作战的胜利。第三,战地记者功不可没。大众日报社派遣十余位记者深入前线,全程报道鲁南战役,先后发表消息、公报、言论、通讯、署名文章和图片等90件,报道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均属空前。  

我决定将这三点融入到画面之中,在确定好主题后,着手进行创作。从小稿开始,反复斟酌,几易其稿,终成定稿。  

在人物方面,画面人物的造型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历史人物题材创作的成与败。首先确定了陈毅一行人与五名伤员的位置。时任新四军军长、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位于中心,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的匡亚明位于陈毅的右后方,时任《大众日报》副总编辑的陈冰在陈毅的左方,而五名伤员呈不规则的弧形环绕着陈毅等人,这是画面最显著的中心位置。后面依次是警卫人员和停行的美式吉普车。这是最初的构图,而右前方行进中的支前老民工和荷枪女民兵是随着创作构思不断深入加进去的,兵民是胜利之本,加上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为了体现出当时内线作战的特点。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大众日报社副总编陈冰

人物的大位置确定好后,还得仔细斟酌细节。陈毅(时年46岁)作为鲁南战役的总指挥,从形象到着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必须准确到位,他讲话的动态要体现出统帅的气质和风采,而画中塑造的是他话言未落瞬间的表情与神态,还要考虑到他说话时的对象,即五名受了伤还要英勇参战的伤员士兵,因此威严之中又有和蔼。匡亚明时年41岁,初稿中他是身着军装的,史料中说他负责报社工作时,要求全社人员都穿上统一配发的军装,后来画第二稿时为了突出他作为报业人士的身份,并追求画面变化,让他与军人有所区别,就改为身着便衣,也把军帽换成了鸭舌帽。陈冰,按报社规定仍身着军装,为了让大家看出他的副主编身份,我给他挂上了一架照相机。对五名伤员的要求是人各一面、拒绝重复,身高、年龄都要有所区别。两名警卫人员也有各自的特色,前面的一位要塑造出机警灵活的感觉,后面的一位则要体现出沉着老练的特点。肩扛担架的支前民工,年龄已不小,但劲头十足,步履稳健。女民兵则是一位出色的女干部,可以认为是一位民兵排长。  

确定人物设定、构图设计的同时,也得思考如何进行画面处理。如何才能紧扣那个年代,既不脱离季节,还要追求画面的美感呢?我想到了用树林来修饰画面。鲁南战役发生在冬季,据史料记载曾雨雪交加,于是我又想到了雪和雪中的树。为了追求画面的单纯又不单调,就在画面的近景和远景采用高高矮矮、粗粗细细、挂着积雪的树干树枝进行连接穿插,繁复的树枝构成独特的图案,撑起画面的空间感。而人物都在树丛间活动,地面上还留着反复碾压的车辙和众多的脚印,预示着部队和支前民工曾从此经过,这样能艺术地体现画面中的虚与实、藏与露。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最后的题字。题字也是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画面人物匡亚明和陈冰身份的特殊性,我灵机一动,想到用老宋印刷体进行题字,搬出当年我在部队做宣传工作时练出的手写体功底,模仿当年出报时的常用铅字,把这些题字全部用一笔一划地誊到画面上,还刻意做出了斑驳效果营造年代感。这组题字以顶天立地之势耸立在画面的右边,既是一种画面构成,也为观众看画作了铺垫和补充。  

      经过深思熟虑和长达数月的精心创作,这幅《我送你们上前线》终于完成交稿。我用画笔重现了逝去的峥嵘岁月。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仿佛是在和画中的诸位同志相处交流,这次经历让我走近了那段岁月,走近了陈毅和战士们,走近了匡亚明和陈冰,也拉近了我与《大众日报》报人的距离,受到了一次革命的传统教育。(刘书军)(来源:山东画院)

画家简介

用画笔重现峥嵘岁月——著名画家刘书军《我送你们上前线》创作始末

刘书军,山东青岛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馆专职画家,曾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美术馆创作部主任。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品以人物画见长,特别是在塑造领袖人物、名人及军事题材上独树一帜,还擅长山水、花鸟、走兽。专著有《怎样画兰草》、《怎样画骆驼》、《人物名家刘书军》、《名家刘书军画钟馗》、《名家刘书军写意仙鹤》、《析疑释惑——山水点景篇》等。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