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在中国现代壁画的创作和研究领域里,有很突出的成就,被称为“壁画大省”,不愧是齐鲁文化,传统悠久、人文荟萃,那里也是较早建立壁画教学、创作、实践和研究的地区。在30多年的历程中,锻炼出不少有才能的壁画家,唐鸣岳、赵嵩青夫妇正是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坚画家。
唐鸣岳《落纸烟云》黄铜、紫铜、蚀刻、焊接、拉丝、着色喷漆1600x300cm2020年
唐鸣岳《落纸烟云》局部
唐鸣岳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赵嵩青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装饰绘画专业,1985年一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进修深造,之后回到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任教。美术界中夫妇艺术家,在创作上气息相通、亲密合作的优俪往往成为佳话,引人羡慕;但共历苦辛,却是冷暖自知。
他们步入壁画创作正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所谓“壁画热”时期,众多有才能的画家显示了自己不凡的身手,贡献出优秀的壁画作品;他们正当青春年华,自然受到了极大的激励。陶瓷镶嵌的《海底世界》,是当年青年画家作品中引人注目的作品,从此奠定了他们步入以材料为主的创作研究课题,不久“低潮”到来,在建筑中容不下作品,自然就容不下作家,壁画到底有没有前途?这支队伍该不该存在就成了问题,上下内外一片质疑,似乎“冰河期”就要出现。
壁画作者本来大部分都是兼职,何苦忍此,然而必定有一批是“上了这条‘壁画’的船,下不来的人”,唐鸣岳、赵嵩青就是其中苦撑扬帆的成员!这样说并不算过分,那时他们正是年轻奋进、二十几岁不问前程,在事业前进的艰难时期,在这个阶段能坚持住,是需要有“定力”的,因为除对壁画事业的热爱,还必须有信念、有理想。正是经过几番风雨之后,显现出一批卓越的壁画家,如今他们也走向花甲之年。
唐鸣岳《镜之鉴》 PVC双色板雕刻不锈钢烤漆 590cm×890cm 2011年
唐鸣岳《镜之鉴》局部
特别让我注目的是:唐鸣岳、赵嵩青始终投身在如何发挥工艺材料、发掘壁画艺术最大能量的表现的探求中。中国的工艺美术在世界上是独特的,传统的壁画主流是绘制,很少结合过这种手段。现在自然是应该向更开阔、更高深的境界追求,而如何把工艺美术中那些绚丽多样的表现手段,从纯装饰美的范畴中提炼出来,与绘画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这个有着无数传统的工艺中具有取之不尽的巨大能量;中国壁画家们在这几十年的探索中,已经彰显出他们的才智。比如:陶瓷工艺虽然古希腊的镶嵌、巴比伦的琉璃时代早过我们的九龙壁,而我们在现代陶瓷壁画中显示了自己的新面貌;其他像金属、木雕、纤维、传统沥粉、景泰蓝、磨漆等工艺都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唐鸣岳、赵嵩青在这30年的艺术创作研究中,明显地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艺制作中,将不同的材料用到壁画研究,使它们从工艺品、工艺装饰制作变成绘画装饰风格中的新面貌。
从1985年陶瓷镶嵌的《海底世界》开始,2000年的羊毛壁毯《沂水东流》,2003年锻铜贴金的《沧海颂》,2009年锻铜、拉丝和有光处理的《黄河留胜迹》,2011年双色版蚀刻、不锈钢烤漆半球体的《镜之鉴》,2012年黄铜板、合金铝板、蚀刻、喷漆、透雕的《面向世界——利玛窦之窗》,这些作品大都是采用不同材料工艺制造完成的。
唐鸣岳《面向世界-利玛窦之窗》局部
唐鸣岳《面向世界-利玛窦之窗》局部2
从纤维织毯到金属锻造、陶瓷拼嵌或综合手法,表达不同的主题,加强与不同建筑设计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效能,他们求新和继承拓展,对装饰风探索的理念所主导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一种新的探索中。他们使用丝绸、锦缎再加海绵填充、缝拼等手工制作的手段,把中国似已失传的一种手工艺,魔术般地幻化出独具中国审美特色、崭新的艺术品种。
赵嵩青《祥和之云》壁画 丝绸 锦缎 绫绢 海棉 绗缝 120cmx900cm 2002年
赵嵩青《祥和之云》局部
最初的成果是1996年赵嵩青创作的《祥和之云》,我是在“2002年全国壁画大展”的展厅里,第一次看见这件光彩夺目的作品,高贵典雅、雍容华美,充满生命力、使人振奋;用的是传统材质、传统造型和传统纹饰,但使人感受到的不是像看到传统工艺的怀旧审美心态,而是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触动。
赵嵩青《大禹登具丘山而王天下》壁画 丝绸 锦缎 等面料 填充物绗缝180cmx270cm 2004年
在这一效果鼓舞下,到了2004年再完成幅面稍小的壁画《大禹登具丘山而王天下》,这是一个有地方特点、指定性主题内容的作品,与仙鹤祥云不同,更侧重于庄严凝重。这次他们给这种制作形式起了个名字:“丝绸绫绢海绵”,有个评论用的是“堆锦缎”。
赵嵩青 唐诚 唐鸣岳《渔满堂》壁画 丝绸、锦缎、珍珠 填充物绗缝170cm×568cm 2009年
赵嵩青 唐诚 唐鸣岳《渔满堂》壁画局部
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上,他们新作《渔满堂》,这次标出是“制作:丝绸锦缎”,局部嵌以珍珠,更加突出了装饰性、现代感的表现,比起《祥和之云》中,云纹、丹顶鹤运用传统纹饰图案与造型,“大禹登山”中明显地借鉴青铜纹饰、三星堆形象,在《渔满堂》中有极大的转变,更加强调了现代审美意识,造型构成和结构上虽然似乎借鉴了“共用形”的方法;还在“共用形”之间采用阴阳互衬、图底共用的手段,他们在图像形态设计上颇费功夫,形与形的“咬合”,缜密生趣,出其不意,把各种鱼类、贝类、海植物和水的动感,有机地链接衬托共生出“渔业丰盛”图像。其寓意和形象都是全新的,已经没有直接和西方现代艺术的构成模式,联想起运用传统图案纹饰的影子,这与前两件作品有了巨大的变化,色调也变得华丽,更突显典雅。在工艺制作上还有一个不易被发现的技巧,使缝制上比以前更加严谨完美。从1996年《祥和之云》到2009年的《渔满堂》,加上开始酝酿构思、探索试验合起来总该有近20年,把传统丝织手工艺技巧转变出极大创新价值,不仅把一种将近灭绝的古代传统工艺复活,而且呈现一种全新的现代形象。
赵嵩青《淄博窑-日月同辉》局部
赵嵩青《淄博窑-日月同辉》局部4
在我的记忆中,幼年时代北京春节的供神案上曾有一种插在祭品上、用绸缎拼贴的神仙人物,很精致,最大不过15cm,并且是平面的,另外就是端午节小饰品中也有类似的手工艺品,大型的似乎没有。至于艺术品,有的也只是类似立体主义拼贴创作,是平面的。“丝缕堆绣”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荆楚一带曾有类似工艺形式,在唐朝得到发展,在民间手工艺,还有在藏传佛教唐卡艺术中的“国唐”,存有采用堆绣的艺术形式。唐鸣岳、赵嵩青是从这种工艺中得到了启示,使这种古老民间工艺在大型艺术里得到再生,主题处理上从变形的仙鹤、图案、青铜纹饰和三星堆神像借鉴还都比较直接一些,到《渔满堂》海底动物的变形和整体构成,制作上稍加填充,使平面改变的立体浮雕效果,这些变化是一个质的突变,从而成为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推陈出新的成功探索。在1963年,油画研究班罗工柳先生指导毕业创作时,他提出“新、奇、怪、绝”4个字的要求,如今是不是可以换一个字“新、奇、美、绝”,以此来形容唐鸣岳、赵嵩青的这种追求和成果呢?特别值得提到的还有一点,不只是构思、构成、构图设计,直到完成的剪裁“缝纫”补贴,都是他们自己动手,没有像有些工艺制作那样,邀请借助能工巧匠来合作,这一点是必须指出的,而且是最使人感动的。再说一点,在建筑环境中,常常提及壁画材质选择的适应性和工艺材料的运用问题,像丝绸锦缎这类材质不是一般建筑中都能保养陈设的,所以在设计中必须重视,以前是个难题。传统认识是强调持久性能,墨西哥壁画运动的经验是陶瓷。在现代室内建筑中,有条件容许比锦缎更娇贵的材料,如对空气、湿度、硝碱、粉尘、光照等之类腐蚀因素的控制力度,使得有特质审美效果的工艺制作得以应用,当然这需要有优越的建筑环境才行。
唐鸣岳、赵嵩青在壁画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在于他们在注视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中外壁画史的认知外广泛地吸取,特别对当代国外壁画现状的研究方面,现在国内壁画家中是仅见的。“博采约取”、“扬长避短”、“认识自己”,是艺术创作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艰难的,而他们做到了!(李化吉 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名誉主任)
画家简介
唐鸣岳,山东艺术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山东壁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青岛当代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学)副院长。
赵嵩青,山东艺术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院装饰艺术系主任、山东艺术学院装饰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壁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壁画委员会委员,第十五届国际银饰艺术展览评委(波兰),第十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授权点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