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式当天,来自主承办方单位相关领导、艺术家以及原国家文化部、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协等单位相关领导,专家学者、艺术家等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系列展是为卓有成就的艺术家而设立的系列展览,旨在通过国家美术殿堂来肯定艺术家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次展览“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作为中国美术馆学术邀请展系列的重要内容,是画家周石峰的艺术历程一次呈现,在展览当天的开幕式上,嘉宾讲话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周石峰山水画创作的审美追求和品质内涵,则是对周石峰山水画学术价值的肯定。现场,首先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宣读了馆长吴为山的致辞信,高度评价了周石峰山水的艺术风貌。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
与此,其他专家学者在发言致辞中也表达了对周石峰山水画的品质内涵的肯定。
周石峰致答谢词,感谢长期以来师友对自己的支持、关心和厚爱。
周石峰致辞
随后,由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王文章宣布展览开幕。
原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王文章
现场展出41件(套)尺幅不一的作品均为周石峰近三年来坚持深入生活,坚持面向时代的精品力作,这些山水画作品涌动着强劲的生命力。参展作品涵盖轻烟山水、碧霞山水、烟霞山水等多种题材,融聚勾勒、没骨、皴染、泼染和写意等多种技法,彰显出周石峰相对全面的绘画基础和立足传统,敢于不断创新的艺术品格。
周石峰将展览名称定为“兴会烟霞”以此为主题,“兴会”既表达出周石峰与山水画创作偶然初遇的意思,亦展现了周石峰四十年对山水画创作研究的学术追求。“烟霞”代表周石峰对烟霞缥缈的传统山水文化的向往,也体现出其坐看云烟聚散的淡然心境。
周石峰生长于武汉,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14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现任国画院副院长。华中地域的包容决定了他山水画创作兼有南派山水画的平远秀丽和北派山水画的高远巍峨,而荆楚文化的个性则使他的创作更有一种从山前眺山后的苍茫与奇崛。多年来,周石峰在形式上尝试古典图式、西方流派和自然写生间的互鉴,在笔墨里求索传统文化的内涵所在,在自然中体悟山川造化、千岩竞秀、云兴霞蔚的瑰丽多彩,并以此为基,创立出独具个性的图式语言——“轻烟山水”。
周石峰参展的这批作品,整体上更加关注笔墨精神与人的心灵和时代新貌的契合,呈现出质朴敦厚、淡泊中和的笔墨气象。此次作品展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个展,着重突出学术性和问题意识,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周石峰专注于中国山水画中“淡”的运用的学术研究。
他通过深入追究中国画艺术精神与传统哲学思想的关系,抓住了在传统文人画里表现得比较充分的以畅神为依归、以净化心灵和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的方向,在技法上,他有意弱化线条的作用,用淡墨勾勒山石树木的轮廓,利用笔上的水分,使有着微弱变化的淡墨和宿墨,在笔与笔之间渗透、交融。
在审美理念上,周石峰与传统山水一脉相承,表现出扎实的笔墨功底。他的笔墨虽然严格恪守前人规范,但却生动自由、从容不迫。因此,观者能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富有时代感的气息。
可以说,周石峰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又是一位的开拓者。他将自然之感性,汇入古典美学之理性和个人风格的特性,达到更高的境地。
西方立体主义绘画之父塞尚认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简化为柱体、球体和锥体的各种形式,艺术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对自然的模仿,而是将萌生于人类意识的各种几何形式加于自然之上……”
周石峰的山水画吸收了西方现代板块式构成和二维空间的应用,试图淡去林壑之象、山水之形,使山色似在有无中,情意深藏有无间并没有过多考虑画面的透视关系,而是以高度凝练的笔墨把传统的勾、皴、点、染重新组合、抽离概括,利用抽象的几何式构成,营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山水画境。他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段,以实入虚、以虚写实,于虚实相生中展现丰富的笔墨和色彩,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他还善于以诗文入画,以景喻情、情景交融地呈现出一种“意化”后的山水画。
近年来,周石峰绘画造诣渐臻化境,笔墨更加精熟而纯粹,画面经营更加简洁而丰富,色墨运用更加融洽而明快,其山水意境更加空灵、明静、幽深、奇崛,强烈之个人艺术风貌卓然凸现。他曾强调“一个画家一生的大事就是要‘立法’,就是要创造出‘我法’,才能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周石峰在不断的吸收、融合、取舍与发现中,逐步形成独特的轻烟山水图式,从而创建了自家面貌的山水画。他自26岁时首次与中国美术馆结缘以来,至今有三十余年,此次中国美术馆推出的学术邀请系列展:“兴会烟霞——周石峰山水画展”不仅是中国美术界对周石峰十数年来艺术实践的肯定,也是其个人一次阶段性成果的汇报展,对今后个人艺术探索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的前言中,引用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的山水画论“以平淡为君德。撰造之家,有潜行众妙之中,独立万物之表者,淡是也”,写到,周石峰的山水画,蕴有由“大”至“反”的逻辑结构。他的“轻烟山水”突出一种淡若轻烟,空灵纯净的审美品格。“淡”不仅指视觉特征,更多强调一种精神层面的高标远引。其“淡”,乃筑基于画家的“大”格局。
吴为山认为,周石峰山水画展“呈南方山水之氤氲、显北方山水之骨架、散淡与奇构形成笔墨世界的幽远”,这种效果的获得源于传统的勾勒皴擦,化为其个性表达,并融入新的图式,最终并不止于诠释古老的智慧,更在于成功运用契合时代的语言符号而沿溯中国山水精神之渊薮。
周石峰山水画的意义,正如他本人所言“山水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一个‘极’字”,蕴有先哲的伟大智慧,道德经中写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大”即为“道”,同时也是“极”。
它强调的是包容、变化和复归,这也是一个“极而无极,无极而极”的逻辑过程。
时移法变,艺贵于心。回望中国山水画的座座群峰,条条巨川,尽管山川巨变,然作为心灵之图像,山依然是山。它在民族精神、时代辉光中,巍然屹立。
峰高石坚出奇峰,万象化机有无中。周石峰将继续以“大”之心、“远”之境、“反”之法、“淡”之品,笔耕于中国山水画的“日新”之境。
(来源:书画频道)
画家简介
周石峰,1962年生于武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