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刘万鸣天性爱画,天赋高,悟性好,学养深厚。这是他能够自成一家的先决条件。万鸣的画造型严谨,用笔潇洒,内蕴无穷而变化丰富。他以宋元传统为根基,作品既有宋画之严谨精确、庄严大气,又有元画之潇洒蕴藉和书卷气。他集众所善,以为己有;更自立意,专为一家。其画中有一种很强的静气、清气和苍莽之气,格调高古而新颖,代表着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一种独特而充实的高度。
绘画是小道,但必以大道为基础才能成功。大道就是家国情怀、民族文化的前途,是高尚的人品,阔大的心胸,高雅的情怀,要多读书,读好书。数十年来,万鸣每天读书作画,从未感到乏味。他一开始是研究绘画理论的,大量的读书经历决定了其绘画创作的厚度和高度。万鸣在二十多岁就撰写了一部《中国画论》的专著,颇受读者欢迎。可以说,万鸣是学者型画家,他研究过历代画论,也研究过历代画法。他的画保留了宋法的严谨,形神兼备,但用元人笔法,松而柔,缓缓下笔。加之他深厚的碑学底子,书法笔意变化多端,实中见虚,内涵丰富。而且层层积染,层次多而厚重。他的线条,以颤斫之笔,无一实笔,无一虚笔,皆在虚实之间,即古人说的,实笔虚之,虚笔实之,这是有难度的。万鸣在明理而后而知其妙,从而形成了他的独特画风。万鸣的画风先是得之于天津,后与天津离,不同于天津的画风,也不同于北京,不同于全国,乃是他自己的画风。万鸣画有风格而成熟,正而不邪,可谓真画者也!
万鸣画花鸟、走兽、人物,尤喜画猪,我看到他画了几十幅猪图。万鸣画猪,一是把古人不画猪这个空白充实起来,二是他不忘本根。他生于农村,少时见到猪是常事,农家没有不养猪的,他对猪有特殊的感情。他画的猪也不同于齐白石、徐悲鸿等。他也是用元法化宋之法加之他自己的短戳笔法而画成,万鸣画的猪,不但画出猪之形状,猪之精神,更画出各种猪的特色和性情。这不仅是他的功力所致,也是他爱猪的精神所致。
万鸣认为,中国人画中国画,绝不能用西画替代中国画。因此,在万鸣的作品中,他求意,并始终强调造型的严谨和归纳。他画过大量的素描,有着严谨的西式造型方法,又呈现出中国式圆融而具内涵的造形理念。在他的中国画作品中,其将经典的西方绘画语言恰如其分地融入在画面之中,化之而生辉,巧妙而得体。
从纵向上比较,宋人花鸟画严谨、精确,用笔实,设色厚,元代花鸟画淡雅而潇洒。明清大多是大写意,水墨淋漓。明之陈淳、徐渭,清之八大山人、扬州画派,清末海派,皆属大写意花鸟画一路。近现代花鸟画大多传吴昌硕、齐白石一派。万鸣的花鸟画和这一派完全不同。从横向上看,当代的花鸟画除了延续吴昌硕、齐白石系外,也有师法宋的,也有师法元的。但师宋明显的似宋,师元的明显的似元。而万鸣 “以文化宋元”,他先与宋元合,后与宋元离,是真正的师法宋元而化之,不同于古,不同于今,自成一家之法,在当今画坛独树一帜。
万鸣坚持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同时有着正确的艺术探索之路,即“扎根生活,寄情于民”。数十年来,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全身心地在生活中苦苦挖掘自己的艺术创新源泉,一如既往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出了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他连续不断地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既有传统积淀,又有生活气息,同时蕴含着浓厚人民情感的优秀作品。
万鸣底子厚,重学养,画品人品求高格,其画以古开今,高标立意,扎根生活,寄情于民,确开一代新风也!(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
刘万鸣图集
花鸟走兽
《枫月寒汀》300x140cm-纸本设色-2010年
《红叶微风》190x72cm-纸本设色-2015年
《微雨洗高林》200x190cm-纸本设色-2014年
《圆融——调合郎世宁》230x200cm-2021年
《太行真秋,气贯宇宙》300x140cm-纸本设色-2010年
《溪岸听泉》47.5x47cm
《虎子图》45x30cm-纸本设色-2017年
《观月》45x31cm-纸本设色-2017年
《瓜熟图》33x35cm-2018年
《红叶红了》44x31cm-纸本设色-2017年
《护犊图》33x48cm-纸本设色-2016年
《花鸟写生》49.5x39cm-纸本设色-2015年
《旷野秋至狡兔忙》30x60cm-纸本设色-2018年
《秋枝图》33x33cm-纸本设色-2019年
《踏青》54.8x46cm-纸本设色-2015年
《依松图》30x45cm-纸本设色-2017年
《长寿图》68x32cm-纸本设色-2019年
素描肖像
人物肖像写真 17.5x16cm-纸本素描-2018年
人物肖像写真25x16cm-绢本素描-2018年
人物肖像写真25x16cm-绢本素描-2018年
人物肖像写真25x16cm-绢本素描-2018年
人物肖像写真25x16cm-纸本素描-2019年
人物肖像写真25x16cm-绢本素描-2019年
画家简介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